首页 > 要闻

公募基金一季报扫描:3291只主动权益基金股票仓位超90%

2023-04-29 06:27:26

来源:证券日报

  计算机、传媒、通信行业一季度均获得了公募基金加仓,配置比例分别达到7.91%、3.9%和2.22%,分别较2022年四季度末上升了3.86个百分点、1.09个百分点、0.94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 王思文

  随着公募基金2023年一季报披露完毕,全市场主动权益基金在一季度期间的调仓路径、对于二季度投资机会的研判已经明朗。总体来看,主动权益型基金股票仓位进一步回升,普通股票型与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仓位水平更是增长至近五年最高水平。此外,高仓位运作基金占比持续增加,其中63只主动权益基金股票仓位超过95%,更有基金满仓运行。

  因投资风格不同,各家基金经理调仓路径也各有不同。不过,今年一季度不少公募基金经理对计算机、传媒、通信等TMT行业进行增配,获取了较为亮眼的收益。

  63只主动权益基金

  股票仓位超95%

  2023年一季度A股市场震荡上扬,权益型基金产品整体收益也明显回暖。在此背景下,主动权益基金的仓位变化尤为受到关注。

  国海证券研究数据显示,随着国内经济的企稳复苏与AIGC产业趋势的开启,全市场主动权益型基金的股票仓位整体有所提升。其中,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仓位环比上升了1.81个百分点,仓位升至78.79%,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仓位环比上升了0.8个百分点,仓位升至89.2%,普通股票型基金股票仓位环比上升了0.3个百分点,仓位升至90.72%。

  随着主动权益型基金股票仓位进一步回升,普通股票型与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仓位水平增长至近五年最高水平,高仓位运作基金占比持续增加。

  具体来看,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全市场已公布一季报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共有3291只基金的股票仓位高于90%,63只基金仓位超过95%。其中,丘栋荣、李元博、莫海波等百亿元量级知名基金经理所管基金的一季度末股票仓位均高于95%,由黄兴亮掌舵的万家创业板2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更是满仓运行,股票持仓达到100%。

  从上市板块方面来看,2023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对于科创板和港股的配置比例明显提升,其中科创板的配置比例从去年四季度的7.3%提升至8.2%;港股的配置比例从8.37%提升至9.94%;另一方面,主板与创业板配置占比有所回落,其中主板的配置比例从65.29%微降至63.25%,创业板从18.96%微降至18.51%。

  中庚基金丘栋荣在一季度报中透露,中庚港股通价值18个月封闭股票在一季度期间积极配置了港股,并提升至较高的权益配置仓位。“从估值上看,港股整体估值水平基本处于历史20%分位左右,港股的价值股估值水平更低,基本处于历史10%分位左右。从估值角度看,港股长期吸引力是足够的,我们将保持系统性机会的判断,继续战略性配置港股。”

  成长板块和周期板块

  受公募基金青睐

  市场投资风格及板块配置变化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在大盘成长风格的持仓占比出现明显回落,一季度期间不少大盘成长型股票遭遇公募基金明显减持;而大盘平衡与小盘风格配置占比有所上升。

  从行业风格来看,成长板块和周期板块获公募基金明显加配,而消费板块和大金融板块的配置比例出现回落,其中大金融板块回落明显,已处于近五年最低历史分位。

  值得注意的是,公募基金早已悄悄布局了近期市场尤为关注的TMT板块。数据显示,伴随AIGC催化以及数字经济产业政策的提振,计算机、传媒、通信行业一季度均获得了公募基金加仓,配置比例分别达到7.91%、3.9%和2.22%,分别较2022年四季度末上升了3.86个百分点、1.09个百分点、0.94个百分点,而电力设备和国防军工等行业则遭遇减持。

  此外,公募基金主要加仓的石油石化、建筑装饰、机械设备等板块,均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概念息息相关。其中,公募基金对石油石化的配置比例从去年四季度末的1.1%上升至1.45%。

  博时央企创新驱动ETF基金经理杨振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字头’板块自去年年底以来呈现持续上涨行情,不少国企央企龙头股股价创新高,几大相关指数表现强势。展望后续投资主线,一是国企改革概念,新一轮国企改革把价值创造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决策全过程,将进一步带动相关国企盈利能力的增强。二是以TMT为代表的数字经济领域,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加之国内外新技术催化,政策支持将更加聚焦于落地建设,扶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首批20只公募基金产品一季报出炉 超九成实现超额收益

      本报记者 王思文  近期,中银基金、蜂巢基金旗下多只产品2023年一季度报告出炉。截至4月11日记者发稿时,公募基金市场已有20只基金产品发布一季报,大多数为债券型基金。由此,公募基金2023年一季报披露正式拉开帷幕。  整体来看,首批20只基金产品今年一季度的规模出现分化,仅8只基金产品规模实现增长。但超额收益方面,有超九...

    时间:04-12
  • 2022年公募基金经理离职率为近十年最低

      本报记者 昌校宇  基金经理作为管理基金产品的核心人员,其变动情况备受市场关注。近期,有关基金经理离职的媒体报道较多,《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2022年,基金经理离职率实为近十年来最低。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业务负责人刘亦千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随着公募基金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基金经理队伍整...

    时间:03-15
  • 看好信创产业长期潜力 144只公募基金产品前瞻性布局

      本报记者 王思文  近来,数字经济再度站上风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下称“信创”)产业投资机会备受市场关注,相关概念板块二级市场表现抢眼。3月2日,多只信创概念股涨停,大数据ETF、计算机ETF均大涨超3%。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公募基金在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据《证券日报...

    时间:03-03
  • 券商公募基金“成色”:96%产品开年实现正收益

      记者 周尚伃  当前,券商已经将布局公募基金业务、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作为资管业务的重点发力方向,今年以来申请牌照、增持股权动作频频。同时,券商由“私募”向“公募”渗透的过程中,产品业绩表现也备受关注。今年以来,券商公募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2.88%,其中有96%的产品实现了正收益。  产品表现分化较大  作为公募基金行...

    时间:02-22
  • 百亿私募一边降仓位,一边忙发行!他们究竟怎么看当前市场?

      百亿私募大幅减仓。  私募排排网2月20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78.12%,较此前一周下降了1.36个百分点,终结了之前连续2周上涨的态势。百亿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下降4.55%  具体来看,主要是满仓股票私募将仓位降至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中等仓位水平,表现为满仓股票私募占比明显下降,而中等仓位股票私募占...

    时间:02-21
  • 人才争夺战潮涌 公募基金招兵买马

      “最近,基金公司对投研岗的招聘需求比去年明显要高,市场宣传的岗位也有不少。”一位金融猎头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随着市场渐暖,最近公募基金人才流动随之快了起来。  近日,公募基金经理变动频繁,不少基金经理宣布离职,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传闻更是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基金公司春招、社招双管齐下,争抢ESG、REITs等热门新兴业...

    时间:02-20
  • 公募基金查询更便利

      近日,证监会同意中国结算启动公募基金账户份额信息统一查询平台暨“基金E账户”公开试运行。“基金E账户”APP已在各大手机应用商店上架,试运行期间投资者可通过持有基金的基金管理人获取邀请码进行注册使用。  “基金E账户”APP是中国结算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开发建设的公募基金行业门户手机应用,可为投资者提供全市场公募...

    时间:02-16
  • 主动“按下终止键” 公募基金“出清”加速

      赵若帆 杨皖玉   公募基金正在“主动出清”。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39只公募基金清盘,值得关注的是,有36只基金系“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而清盘,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清盘的基金为少数。  此外,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近十年来公募基金“出清”速度不断加快,自2017年以来,每年均有上百只基金产品退场,其中债基在整体清盘的过程...

    时间:02-13
  • 券商加速布局公募基金业务 增持股权、申请牌照动作不断

      本报记者 周尚伃  近年来,券商积极开拓公募基金业务,设立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拿下公募基金公司控制权等成为重要抓手。  近日,两家券商发布消息:为弥补公募基金牌照空缺,国联证券宣布拟收购中融基金100%股权;中泰证券控股万家基金已获批准,核心竞争力将得以提升。而今年1月份,另外两家头部券商资管子公司也递交了公...

    时间:02-08
  • 看好价值回归 公募港股仓位提升

      2022年四季度港股上演深V反转,公募基金的港股仓位也显著提升。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港股仓位由此前的4.3%提升至5.8%,资讯科技行业是公募基金港股配置比例最高的行业。  业内人士认为,2023年港股市场或迎来盈利与估值的双重修复,重点关注互联网、电子、通信、医药和消费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公募基金港股配置提升...

    时间:02-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