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首批20只公募基金产品一季报出炉 超九成实现超额收益

2023-04-12 10:34: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王思文

  近期,中银基金、蜂巢基金旗下多只产品2023年一季度报告出炉。截至4月11日记者发稿时,公募基金市场已有20只基金产品发布一季报,大多数为债券型基金。由此,公募基金2023年一季报披露正式拉开帷幕。

  整体来看,首批20只基金产品今年一季度的规模出现分化,仅8只基金产品规模实现增长。但超额收益方面,有超九成的基金产品在一季度期间的收益率都跑赢了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从投资策略上看,债券基金的配置方向主要重点在中等期限利率债和商业银行金融债,同时保持合适的久期和杠杆比例。

  超九成产品一季度

  实现超额收益

  从基金所取得的超额收益情况来看,超九成的产品在一季度期间的收益率都跑赢了业绩比较基准,为投资者实现了超额收益。其中,中银中债1至3年期农发行债券指数在一季度期间的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0.09%,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49个百分点;中银中债1至5年期国开行债券指数在一季度期间的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0.07%,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06个百分点。

  不过,中银添盛39个月定期开放债券的收益率微幅跑输同期业绩比较基准0.19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20只基金产品一季度合计实现利润2.91亿元。其中,中银货币B实现利润7381万元,中银添盛39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实现利润6268万元。

  一季报数据显示,20只公募基金产品资产净值呈现分化,中银货币B、中银如意宝货币B、中银稳汇短债债券A等8只产品的基金净值一季度实现一定幅度的提升,中银荣享债券等10只基金产品的规模则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中银瑞福浮动净值型货币A的基金产品净值不变,另有一只产品为次新基金,暂无对比数据。

  具体来看,中银货币B的期末基金资产净值已经从去年年末的99.29亿元,提升至157.69亿元,增幅达59%;中银如意宝货币B的期末基金资产净值则从去年四季度末的18.51亿元,提升至34.4亿元,增幅为86%。而中银荣享债券的一季度基金资产净值为27.64亿元,较去年年末的41.23亿元缩水33%;中银中债1至5年期国开行债券指数的期末基金资产净值为21.21亿元,较去年年末的32.23亿元缩水34%。

  后续将根据流动性

  适度调整信用债仓位

  中银臻享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陈鹄飞在一季报中称,一季度权益市场上涨,上证综指上涨5.94%,而债券市场各品种涨跌不一,在收益率曲线上,一季度收益率曲线走势进一步平坦化。其中,一季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835%上行1.5个基点至2.85%,10年期金融债收益率从2.99%上行3个基点至3.02%。

  货币市场方面,央行于2023年3月份降准25个基点,央行公开市场整体超额续作MLF,且在跨年、跨季时期增量投放逆回购,银行间资金面总体均衡波动加大,资金价格向政策利率收敛。

  从一季度基金投资策略上看,债券基金的配置方向主要重点在中等期限利率债和商业银行金融债,通过保持合适的久期和杠杆比例,积极参与波段投资机会,优化配置结构,合理分配类属资产比例。

  展望后市,蜂巢添幂中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廖新昌认为,后续短债收益率定价锚将取决于银行间回购利率,若以政策利率作为定价锚,根据历史价差来看,短债依然存在少量下行空间。长债收益率方面大概率继续维持当前震荡运行,考虑到当前2年以内中高等级信用利差已处于较低水平,后续将适度降低低流动性信用债仓位,增加部分流动性高的信用债仓位。

  对于A股的投资机会,博时基金宏观团队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宏观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微观流动性增量资金平稳入市,预计A股盈利有望在一季度筑底并从二季度开始逐季向上。(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2022年公募基金经理离职率为近十年最低

      本报记者 昌校宇  基金经理作为管理基金产品的核心人员,其变动情况备受市场关注。近期,有关基金经理离职的媒体报道较多,《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2022年,基金经理离职率实为近十年来最低。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业务负责人刘亦千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随着公募基金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基金经理队伍整...

    时间:03-15
  • 看好信创产业长期潜力 144只公募基金产品前瞻性布局

      本报记者 王思文  近来,数字经济再度站上风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下称“信创”)产业投资机会备受市场关注,相关概念板块二级市场表现抢眼。3月2日,多只信创概念股涨停,大数据ETF、计算机ETF均大涨超3%。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公募基金在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据《证券日报...

    时间:03-03
  • 券商公募基金“成色”:96%产品开年实现正收益

      记者 周尚伃  当前,券商已经将布局公募基金业务、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作为资管业务的重点发力方向,今年以来申请牌照、增持股权动作频频。同时,券商由“私募”向“公募”渗透的过程中,产品业绩表现也备受关注。今年以来,券商公募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2.88%,其中有96%的产品实现了正收益。  产品表现分化较大  作为公募基金行...

    时间:02-22
  • 人才争夺战潮涌 公募基金招兵买马

      “最近,基金公司对投研岗的招聘需求比去年明显要高,市场宣传的岗位也有不少。”一位金融猎头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随着市场渐暖,最近公募基金人才流动随之快了起来。  近日,公募基金经理变动频繁,不少基金经理宣布离职,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传闻更是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基金公司春招、社招双管齐下,争抢ESG、REITs等热门新兴业...

    时间:02-20
  • 公募基金查询更便利

      近日,证监会同意中国结算启动公募基金账户份额信息统一查询平台暨“基金E账户”公开试运行。“基金E账户”APP已在各大手机应用商店上架,试运行期间投资者可通过持有基金的基金管理人获取邀请码进行注册使用。  “基金E账户”APP是中国结算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开发建设的公募基金行业门户手机应用,可为投资者提供全市场公募...

    时间:02-16
  • 主动“按下终止键” 公募基金“出清”加速

      赵若帆 杨皖玉   公募基金正在“主动出清”。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39只公募基金清盘,值得关注的是,有36只基金系“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而清盘,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清盘的基金为少数。  此外,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近十年来公募基金“出清”速度不断加快,自2017年以来,每年均有上百只基金产品退场,其中债基在整体清盘的过程...

    时间:02-13
  • 券商加速布局公募基金业务 增持股权、申请牌照动作不断

      本报记者 周尚伃  近年来,券商积极开拓公募基金业务,设立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拿下公募基金公司控制权等成为重要抓手。  近日,两家券商发布消息:为弥补公募基金牌照空缺,国联证券宣布拟收购中融基金100%股权;中泰证券控股万家基金已获批准,核心竞争力将得以提升。而今年1月份,另外两家头部券商资管子公司也递交了公...

    时间:02-08
  • 公募基金现跷跷板效应:高风险基金吸金 低风险基金净赎回近万亿份

      证券时报记者 吴琦  基金持有人抛售了低风险基金,转而加仓高风险权益基金。这一动向,可以从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报披露的份额申赎情况中一探究竟。  总体来看,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基金总份额为23.07万亿份(不含联接基金,下同),当季整体净赎回9365.37亿份。  另据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仅指数股票型基金、积极投资股票型基金和QDI...

    时间:01-31
  • 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规模达25.74万亿元 前十大管理人持有份额超四成

      记者 王 宁  截至1月28日,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报披露完毕。天相投顾和Wind数据统计显示,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整体规模为25.74万亿元,其中,前十大管理人合计规模为10.44万亿元,占比达40.56%。此外,从投资者较为关注的基金持仓方面来看,重仓个股前三甲分别是贵州茅台、宁德时代和泸州老窖;同时,从基金分类来看,当期混合型基金平均持...

    时间:01-30
  • 可转债基金净值回升,逾七成今年以来实现正收益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王楚涵)近日,记者关注到,今年以来,可转债基金净值有所回升。数据显示,截至1月13日,中证转债指数报401.70点,年初以来涨幅达2.30%,日均成交额超481亿元。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从今年年初至今(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3日),按东财分类属于可转债债券基金(以下简称可转债基金)的逾5000只基金产品中...

    时间:01-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