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如何在文明比较中揭示中华文明的现代意义?
2023-03-24 19:36: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东西问丨如何在文明比较中揭示中华文明的现代意义?
中新社北京3月24日电 题:如何在文明比较中揭示中华文明的现代意义? 作者 张西平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首提全球文明倡议,他指出:“我们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
编者按: 国宝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载道,恢弘万千。每件珍稀文物背后,都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从2023年3月20日起,中新社“东西问”推出“镇馆之宝”系列策划(三),藉专家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后故事。 中新社广州3月22日电 题:“丝缕玉衣”何以体...
编者按: 国宝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载道,恢弘万千。每件珍稀文物背后,都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从2023年3月20日起,中新社“东西问”推出“镇馆之宝”系列策划(三),藉专家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后故事。 中新社广州3月22日电 题:“丝缕玉衣”何以体...
中新社天津2月19日电 题:妈祖文化情牵两岸 再聚天津共话中华文明 作者 孙玲玲 周亚强 “虽然现在天津天气还很冷,但在这里我的心里感觉特别的温暖。一定要再来天津,下次要和更多的朋友一起来感受天津的传统文化。”台中市乌日圣母宫主任委员郑国南对中新社记者说道。 这两天,台湾妈祖联谊...
东西问·释典丨自强不息何以成为中华文明的主体精神?...
中新社北京2月13日电 题:自强不息何以成为中华文明的主体精神? ——专访中国国创会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谢茂松 中新社记者 李京泽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特别提到“自强不息”这...
中新社北京2月13日电 题:自强不息何以成为中华文明的主体精神? ——专访中国国创会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谢茂松 中新社记者 李京泽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特别提到“自强不息”这...
中新社记者 史元丰 罗海兵 自古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要处理的三大重要关系之一。梁漱溟曾论及关于人的三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际关系,以及人己关系。但现代生态危机暴发之前,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从历史角度看,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逐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建构自...
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没有中断过的古文明,这与其根性特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尚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曰:“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今天的中国则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高度重视民心民意,是中华文明中一直强调的政治文化特征。从古论到今,从中论到西,何谓“民心”?东西方的观念...
编者按: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