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释典丨自强不息何以成为中华文明的主体精神?
2023-02-13 19:26: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东西问·释典丨自强不息何以成为中华文明的主体精神?
中新社北京2月13日电 题:自强不息何以成为中华文明的主体精神? ——专访中国国创会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谢茂松 中新社记者 李京泽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特别提到“自强不息”这...
中新社记者 史元丰 罗海兵 自古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要处理的三大重要关系之一。梁漱溟曾论及关于人的三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际关系,以及人己关系。但现代生态危机暴发之前,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从历史角度看,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逐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建构自...
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没有中断过的古文明,这与其根性特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尚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曰:“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今天的中国则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高度重视民心民意,是中华文明中一直强调的政治文化特征。从古论到今,从中论到西,何谓“民心”?东西方的观念...
编者按: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
编者按: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
东西问丨双春年如何蕴藏中华文明“管理时间”的智慧?...
编者按: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中国传统的兔年春节将至,历经疫情考验的人们心怀希冀。自2023年1月18日起,中新社“东西问”专栏特推出“解码兔年”系列稿,探究春节文化、“双立春”等的意涵与影响。 中新社北京1月18日电 题:双春年如何蕴藏中华文明“管理时间”的智慧? ——...
编者按: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中国传统的兔年春节将至,历经疫情考验的人们心怀希冀。自2023年1月18日起,中新社“东西问”专栏特推出“解码兔年”系列稿,探究春节文化、“双立春”等的意涵与影响。 中新社北京1月18日电 题:双春年如何蕴藏中华文明“管理时间”的智慧? ——...
12日举行的陕西2022年度重要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透露,陕西蒋刘遗址大型环壕和成人墓地考古发掘是近年来仰韶考古特别是仰韶晚期考古的重大发现,是陕西地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考古收获。 蒋刘遗址位于陕西省泾阳县蒋刘村东北。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为配合秦汉新城土地储备工作,发现了仰韶晚...
王巍:中国考古要见众生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倪伟 发于2023.1.9总第1076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2022年度学者 王巍 获奖理由 他是荧幕上出镜率最高的考古学者之一,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首席专家;他是中国考古的“百事通”,也是热忱的科普者;他走遍众多考古遗址,亲手挖掘出中华文明的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