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三体》之后,国产科幻剧的春天来了吗?

2023-02-28 18:28: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2月28日电(记者 任思雨)《三体》开播时,总制片人白一骢晒出一张剧组的蛋糕照片,上面写着,“谁还能没个理想?”那晚,他跟导演杨磊通了个电话,两人对着手机泣不成声。

  历经七年打磨,豆瓣评分从8.0涨到8.5,这部备受瞩目的科幻剧近日以高分收官。幽灵倒计时、三体游戏、红岸基地、古筝行动等名场面一一呈现,“有些地方直接从小说里抠出来的一样!”不少网友这样评价。

  但用白一骢的话说,如果《三体》第一部是“摸着石头过河”,那接下来的创作可能就是“石头也没了、河也没了”。谈到对国产科幻影视未来的看法,他的答案是:“谨慎的乐观。”

来源:《三体》剧照

  七年造梦

  2019年上海电影节,还在为找导演忙碌的白一骢遇上了同为《三体》粉的杨磊,向他发出邀约,“我觉得他一定会来的。”

  对于《三体》这样的重磅IP,谁来拍、谁来编、谁来演一直备受关注。最初,团队想过寻找三位导演,一位拍悬疑向的2007年、一位拍技术向的三体游戏、一位资历深的导演拍红岸基地,但最后决定还是由一位导演整体完成。拍过《闯关东2》《红色》等优秀现实主义题材剧的导演杨磊,进入到了候选名单中。

  作为总制片人,白一骢深知《三体》难拍,不仅要有特效基础、现实主义手法、还要一起吃苦,“老杨确实符合我们定调要求,大家可以有话直说,没有沟通成本,我们想法是一致的。”

《三体》制片人白一骢、总导演杨磊。来源:受访者供图

  彼时,灵河文化的《三体》编剧团队已经经历了几年的剧本创作,作为一部大热但是有门槛的科幻作品,要平衡原著粉和普通观众的感受十分不易,大家把所有能改编的方向都设计了一遍,前后推出二十几个改编方案,经过一轮轮筛选和讨论,决定还是回到原著本身。

  “可能路人观众刚看会觉得有点晦涩,这就是当初选择带来的结果,但我们觉得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三体》这本书,尤其第一次拍摄的时候,一定要以原著为基准。”

来源:《三体》剧照

  至于演员们的选择,白一骢则坦言很幸运,基本上想找的演员都找到了,比如,饰演汪淼的张鲁一和叶文洁的王子文在试镜时都非常适合,而《三体》“铁粉”于和伟更是在很早之前就确定将出演史强。

  在《三体》原著中,史强角色的原型是作者刘慈欣的一位朋友,“我们也挺担心刘老师会不会有什么想法,后来他表示非常认可于和伟的演绎,那天我还专门给老于发信息说:‘主很满意’,大家都很开心。”

  “刘老师是非常平和的人,他到现场的时候跟我们聊聊天吃吃饭、喝两口,但不会对我们说你们要拍成什么样,他说你们尽力拍,我的创作已经结束了,现在是你们的创作。他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创作者,对创作者有很大的包容和尊重,非常感谢他。”白一骢感叹道。

来源:《三体》剧照

  用现实主义拍科幻

  “要让庞大的想象力也变得真实可信。”在大家决定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来拍摄科幻《三体》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是一场难度空前的挑战。

  整个拍摄过程中,《三体》剧组曾辗转北京、天津、舟山、横店、杭州、黑河等地,除红岸基地和作战中心的内景是搭建外,其他外景均为实景拍摄,甚至去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站、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拍摄,也是在那里拍摄的第一个剧组。

来源:《三体》剧照

  此外,《三体》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科学顾问”团队,剧组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相关专业的科学家,反复讨论科学仪器、论文数据、图表公式,“只要镜头扫到的地方,尽可能确保出现的公式是对的。”

  据统计,《三体》视效制作部分历时两年多,最终呈现出CG制作时长200多分钟、纯CG镜头650个、总镜头数2000多个、CG角色290多位,包含11个大型场景,最终渲染帧数97900顿的超大制作,全程有300多位数字艺术家的参与付出。

  其中,包含“脱水浸泡”“人列计算机”等名场面的三体游戏,也是剧中的重磅呈现。

  白一骢介绍,这部分戏用了动作捕捉技术+CG的方式拍摄,后来大家商量,邀请一些业内知名的朋友来一起客串玩玩。于是,马东、侯鸿亮、郭靖宇、江南、唐家三少等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先后参与了数据采集、动捕扫描,在《三体》里集体团建了一把。

来源:《三体》剧照

  而到了被许多观众称赞的古筝行动戏份,更是《三体》“经费在燃烧”的高光时刻。这段在成片里时长约25分钟左右的戏,主创们前后供筹备了近4个月,拍摄了将近30天。

  原先,剧组打算去巴拿马实景拍摄,因疫情无法成行后,他们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寻找类似的河道,最终选择浙江仙居一片长2公里的草坪当“审判日号”残骸的拍摄地,之后又在浙江各地的河道、树林找到十几种类型的景做素材,通过实拍、特效、剪辑拼接在一起。

来源:《三体》剧照

  要让几百米的巨轮被纳米飞刃切割成碎片,这在以往的影视剧中找不到任何可借鉴的先例。经历了几次推倒重来后,他们选择将真的钢材压成片、建构成船的残骸形状,再经历挤压、焊接最终完成。

  回顾整个拍摄经历,白一骢用“死磕”来形容,“我们在科幻这个领域,大家都是在开荒,没有过去的经验和帮助,只能我们自己慢慢趟。”

  敬畏心和挑战必须存在

  今年春天,《流浪地球2》《三体》的热播热映,点燃了许多观众对国产科幻影视未来的信心,对此,白一骢的态度是“谨慎的乐观”:有信心,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差距。

  “敬畏心和挑战必须存在。我们有决心有勇气去挑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制作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整个行业还是一个没有成体系的创作状态。”

  比如拍出《阿凡达》系列的卡梅隆,每拍一部戏可以研究出一套拍法和体系。而国内在工业流程化方面仍有差距,一部科幻影视剧的成功经验,无法打包给下一个团队使用。

来源:《三体》剧照

  作为科幻迷,白一骢曾在这些年的公开发言中曾多次谈到,希望国内能多拍一些科幻作品,因为科幻题材是最有可能提升影视工业水平的产品。

  在他印象里,国内第一部大规模使用特效制作的剧是《幻城》,当时有很多业内同行都前去学习观摩,这十几年间,国内涌现出大量优秀的特效公司,但类型作品的积累仍然太少。当作品积累越多,资产复用率提高,整个行业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另一方面,过于强调情怀支撑,并不是影视工业化的表现。“很多观众没有看到差距,觉得你们那么苦,把这个事做下来了,包括我跟我们团队说,千万不要别人说厉害就沾沾自喜,自我麻痹是很可怕的。”

《三体》片场。来源:受访者供图

  白一骢希望,未来能涌现更多元的科幻作品,观众们对这类题材能多一些宽容,他很期待接下来的《球状闪电》《火星孤儿》等影视剧,最好都能收获不错的播出效果,“只有大家都好起来了,这个行业才有希望。”

  用七年时间,剧版《三体》在科幻剧里趟出了一条路,“我们目前精气神够了,但还是有非常痛苦和漫长的路要走,走完它,才知道最终的结果怎么样。”白一骢说。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300多年过去了,“三体问题”有解了吗

      编者按 岁末年初,《三体》《流浪地球2》等科幻影视作品中的行星发动机、太空电梯,引发了人们对科幻造梦、科学圆梦的讨论。  科学与科幻“你来我往”、互为灵感并非新鲜事。有1000部科幻作品,就有1001个科学问题。今起本报推出“科幻开脑洞 科学找答案”栏目,以科幻...

    时间:02-28
  • 《三体》总制片人:我们只是拓荒者

      2月22日,由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同名原著改编的电视剧《三体》研讨会在北京举办。目前《三体》剧集已经收官,站在8.5分的高评价上回望这部年度口碑最高科幻题材剧,灵河文化创始人兼CEO、《三体》总制片人白一骢对于中国科幻影视的未来持谨慎乐观态度。近日专访中,他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表示,“《三...

    时间:02-26
  • 上海三明两地红色文化传承主题展在沪开幕

      中新网上海2月25日电 (渠雨桐 许婧)“沪明情向未来——上海、三明两地红色文化传承主题展”25日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开幕,50余件(套)文物资料呈现上海和三明赓续不断的红色血脉。  展厅一楼展出了建党时期重要报刊、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武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钱币、基层苏维埃政权和土地革...

    时间:02-25
  • 上海、三明两地红色文化传承主题展走进中共一大纪念馆

      中新网上海2月25日电 (雷朝良)25日,“沪明情向未来——上海、三明两地红色文化传承主题展”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开展。  本次展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共三明市委宣传部、中共一大纪念馆主办,中共三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三明市档案馆、三明市中央苏区革命...

    时间:02-25
  • 赓续红色血脉 江苏盐城6所“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挂牌

      中新网盐城2月24日电(顾名筛 季明)24日上午,江苏盐城市“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挂牌启动仪式在盐城“正北楼”前举行,盐城市初级中学、盐城市第一小学、盐城市大丰区城东实验小学、射阳县初级中学、建湖县第一中学、东台市第二实验小学获授牌。  江苏盐城是革命老区,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

    时间:02-24
  • 那个被网暴压垮的粉红色头发女孩,走了

      在郑灵华手写的遗书中,她留下了一幅铅笔画:一个哭泣的小孩席地而坐,从脖颈到肚脐的胸前,4根明显加粗的线条矗立,扎成一道“牢门”,里面站着一个哭泣的小孩,扶着“栏杆”向外张望。  这可能是郑灵华生前最后的心理投射。2023年1月23日,兔年大年初二,郑灵华自我结束生命,卒年23岁。  她在遗书中说,“内心...

    时间:02-22
  • 《三体》完结,导演透露第二部计划:会更冒险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静  发于2023.2.20总第1080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时间的尽头,春天来了她又远走,何需再停留……”  歌声响起,字幕打出,杨磊还是没忍住落了泪。“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片子,整个制作过程中都看了几十上百遍了,每句台词甚至人物的每个呼吸我都记得,但是,第一次作为观众看到那...

    时间:02-18
  • “打卡”红色地标“云听”百年故事 湖南青少年共上别样思政课

      中新网长沙2月18日电 (傅煜 刘辰璐)在韶山的小山村聆听少年毛泽东的读书故事;在湘赣边界的井冈山上回望星星之火燃起的峥嵘岁月;在延安的山山峁峁感怀革命先烈不畏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内涵……18日,湖南党史陈列馆讲解员李霞连线延安革命纪念馆、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讲解员,通过...

    时间:02-18
  • 国家档案局将组织开展珍稀红色档案认定工作

      本报北京2月17日电(记者靳昊、王昊魁)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16日在京召开。会议要求加大红色档案资源抢救、征集和保护力度,研究制定红色档案定级标准,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珍稀红色档案认定工作。  会议指出,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达10.47亿卷(件);档案信息化建设...

    时间:02-18
  • “90后”讲解员“恋上”一根扁担:多种角度述红色历史

      中新网兰州2月16日电 (刘潇)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内陈列着一根扁担,在该馆工作人员李蕊讲解下,关于它的红色故事被更多参观者知晓。“这根扁担的故事我再熟悉不过。”16日,李蕊接受采访时说,她还将扁担故事融入不同节日中,多种角度讲述红色历史。  纪念馆内的这根扁担,是一名小...

    时间:02-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