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挑战杯新观察:踩“云”追“需”

2023-03-21 09:06: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挑战杯新观察:踩“云”追“需”

  3月19日晚,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闭幕,图为闭幕会上的情景诗朗诵表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2019年参赛‘挑战杯’,项目成果获得专业认可;这一次,我们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再次参赛,也算是为7年科研创业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这是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23届硕士生许贤康第二次站在“挑战杯”的舞台上,他表示,“希望在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还能带着新的科研项目成果参与到这场‘科创盛宴’之中。”

  3月17日至19日,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在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举行,累计463个项目参加全国决赛终审答辩。

  本届“挑战杯”分设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等5个类别。与往届相比,本届大赛首次推出“挑战杯·元宇宙”网络虚拟赛场,并首次设立了专家评审库,评委较往届更换80%以上,邀请第三方公证机构全程监督,采用关键信息遮蔽的“背对背”双盲评审,保障晋级项目经得住时间检验。

  从“有资金就能干”到新技术、新知识赋能

  记者发现,很多高校的创业项目响应国家重大发展需求,他们踩着“云”时代的祥云,用高精尖科技为“十四五”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

  他们关注生态环境,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四川大学万睿琳和她的团队此次挑战杯展示的项目蓝天卫士———新型绿色催化技术助力“双碳”战略下的烟气治理,获得了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组的金奖。

  2016年,万睿琳的师兄读大二。那年暑假他回到家乡,在某化工龙头企业实习时发现,将烟气加热至催化剂的反应温度产生能耗大,治理成本高。

  “有没有一种催化剂可以直接在烟气的出口温度下反应呢?”这个问题一问就问了6年,从大创、毕业论文再到研究生攻读的方向,师兄带着他们经过上千次配比,发现负载特殊金属氧化物是降低温度的关键。

  2017年,蓝天卫士项目参加了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得全国三等奖。5年之后,蓝天卫士团队经过技术攻关,带着新创来到“挑战杯”。

  万睿琳说,5年前使用的催化剂主要用于脱除工业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现在已经能够同时脱除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两类污染物,应用场景也从原来的硫酸行业拓展到水泥、钢铁、化肥厂等行业。

  “作为决定整个烟气治理系统脱硫脱硝效率的核心部件,传统催化剂存在能耗大、寿命短、污染重的特点,从根本上限制了非电行业的烟气治理。”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团队改变制备条件并调控微观尺寸,开发出一款可用于水泥、钢铁等非电行业的新型催化剂“炭净零”,实现生产过程零碳排放,温度降低56%,寿命延长38%。

  该项技术也两次被国家先进技术名录认定为非电行业烟气治理推广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创新也成为本届参赛选手的关注热门。

  “图计算技术是IT计算形态和产业自主创新关键突破点。我们的目标是,做全球最顶尖的高性能并发图计算服务提供商。”在闭幕式上,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项目代表黄志颖在舞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解何为图计算技术。

  他介绍,并发图计算技术被列为2022年最具影响力的五项新兴技术之一,但并发图计算难点众多,冗余数据访问量大,硬件资源利用率低,现有的图计算系统耗费高额成本的同时,仍难以满足实时业务处理需求。

  面对数字经济核心技术围堵,黄志颖和团队成员开创性地研发出专门为并发图计算场景打造的产品——高性能软硬协同图计算系统,并命名为图脑,可有效提高硬件资源利用率,降低通信时延,加快状态传递,极大提升图计算任务执行效率。

  目前,与国内外现有图计算系统相比,在支持并发图计算场景时,图脑系统性能平均提升2000多倍,在全球所有超级计算机常年参与的图计算性能国际权威评测Graph 500和Green Graph 500中蝉联全球第一,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单机性能超越超级计算机,这意味着图脑系统性能和性能功耗比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一位“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组”的评委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从学生时代参与比赛到成为“挑战杯”评审,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如今大学生创新创业,尤其是仿生材料、癌症早筛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创业思路更为成熟,利用新知识、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趋势也更为明显,而不是停留在“有资金就能干”“光有想法不实干”的稚嫩阶段,这也与“挑战杯”一直所倡导的理念一致。

  “我更加看重学生在该技术细分领域的理论研究程度以及项目的落地可行性。”该评委表示,“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组”创业项目评审更注重技术创新性以及创业团队的专业性,“大学生创业重在思维创新和团队的协作,也就是对创业能力的培育。”

  紧盯现实痛点,挖掘社会需求

  “我们的项目构思源于参与帮扶孤独症家庭公益服务经历。”2019年,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新生陈灏,报名加入了学校星海公益中心,在一次次孤独症家庭帮扶的公益服务活动中,他发现许多孤独症家庭都面临着求医无门、康复无路的困境,“一些家长甚至反映,有时候在本地连寻找有资质的诊断机构和康复机构都很难”。

  在志愿服务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陈灏组建“绘梦星河-打造中国孤独症群体康复融合新模式”项目团队,重点聚焦孤独症群体的诊断和康复干预方面,将医学康复和数字疗愈相结合,耗时半年开发出了星海孤独症诊疗地图小程序,孤独症家庭用户一键登录即可查询本地孤独症诊断机构、康复机构信息并获得联系方式。

  “为了保证小程序运行稳定,在前期技术搭建时,我们招募信息工程专业同学加入,并寻求学校信息技术专业老师帮助,目前小程序使用数3.4万余人次。”陈灏表示,孤独症作为一种先天的广泛性发育障碍,需要终身康复干预,为进一步减轻孤独症患儿家长的陪伴康复训练压力,项目团队打造“医+e”孤独症康复融合新模式,针对性地推送数字化课程,“目前,项目已与8个政府部门达成合作,为更多孤独症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另外一个金奖项目,东南大学“居安思危——城市老旧房屋安全守护先行者”项目则聚焦农村危房排查这一社会需求。

  在一次社会调研活动中,该项目负责人、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2017级本科生梁汉斌发现农村房屋体量大、分布散且多数为自建房屋,危房倒塌事故常有发生,但已有的危房检测设备操作复杂、成本高、效率低。

  “能不能借助专业知识研发一套易操作、易携带、更精准的检测系统呢?”抱着这个想法,梁汉斌和团队成员利用寒暑假时间,先后前往云南省南华县、江苏省高邮市、河南省灵宝市等地开展住房安全调研,最终研发出了集房屋信息识别、房屋状态评估、加固方案设计功能于一体的移动端App操作软件,用户使用软件拍摄房屋照片后,系统在几分钟内便可完成房屋状态评定并出具报告,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实现快速巡检、精准评估、高效加固。

  据梁汉斌介绍,目前该项目已在郑州、拉萨等10多个城市应用,排查了1.96万间房屋,直接带动就业500余人。

  一位“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组”赛事评委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本届“挑战杯”参赛选手整体对项目的重视程度更高、更投入、更用心。从项目设计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努力挖掘当下实际需求,尤其是科技领域。一些来自企业、投资机构的评审对不少项目很看好。

  深耕细作 接力科创报国

  “我们机器不需要把种子切开检测,与国际种业龙头公司的活性检测设备相比,成本低廉,体积更小,不伤种子,检测更快,落地性更强。”在挑战杯的展厅,“种子活性”智能光学检测项目成员乔岩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团队研发的种子检测仪的优势。

  来自、东北农业大学的乔岩农村出身,一次放假回家,听到邻村一户人家因为买到坏种子导致减产严重,种子公司表示愿意给予一些赔偿,但这种事情他们也无法掌控。他当时就想,有没有一种筛选优质种子的机器让农民都能用上好种子,在有限的土地上得到更好的收成。返校后不久,恰好听到实验室的学兄学姐讨论这个项目,他便果断加入。

  团队经3年的深入调研发现,农民大多依据往年的种植效果选择买什么品牌的种子,但现有的筛选技术只能根据种子表面破损程度粗略地进行筛选,无法反映种子的实际质量。当下能够直接反映种子质量的活性检测技术只存在于实验室中。

  经过打磨有了初步成果后,学校为他们提供更大的机器实验空间,推荐合作企业。2017年,乔岩的团队实现了大豆种子的表面特征识别;2019年,使用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建库分析;2020年,团队实现了从种子周表检测到复杂形态种子内部活性检测的技术突破。

  乔岩希望未来能持续投入研发新技术,将更多种类的农作物纳入光之语的可检测范围,参与甚至是主导行业标准的制定。

  对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许贤康来说,备战“挑战杯”亦是一场科创“接力赛”。

  得益于学校科技导师制度,许贤康刚入学便根据科研兴趣报名加入食品消化与营养实验室,跟随刘玮琳副教授做相关研究。

  许贤康此次参赛项目名为“乳脂元生物——仿母乳脂肪球膜双运载脂质体开创者”。

  他解释道,DHA和乳铁蛋白是婴儿配方奶粉中重要微量营养素,以往的奶粉产品中,奶粉和这两种营养素是简单混合,或者用单一壁材包埋,婴幼儿食用后营养素还没抵达肠道便被分解,营养素吸收率不足40%,导致婴幼儿微量营养素缺乏。

  “通过仿母乳脂肪球膜技术,为营养素建造一个球状外衣,实现营养素高质量包埋,营养素在肠道中释放,吸收率提升至83%以上。”2022年,许贤康带领团队研发出食品级仿母乳脂肪球膜DHA-乳铁蛋白双运载脂质体——乳脂元壹号,并成立公司,科研成果投入市场检验,实现量产。“7年来,我的每一个寒暑假基本都在实验室和备战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度过,未来也将在博士研究生学习中继续深耕母乳食品研究,进一步实现创业成果转化”。

  记者 王姗姗 王璐璐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研讨活动在蓉开幕

    原标题:“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研讨活动在蓉开幕  图为活动现场。徐婷婷摄  人民网成都3月21日电 3月20日,新时代、新课标、新表达——“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研讨活动在成都开幕。该活动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提供学...

    时间:03-21
  • 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落幕

    原标题: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落幕  3月19日,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理工大学、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北京落下帷幕。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出席闭...

    时间:03-21
  • 大学生盯上农村之“痛”

    原标题:大学生盯上农村之“痛”  3月18日,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位小朋友在现场体验AR投影台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守护粮食安全、传承非遗文化、改善乡村环境、发展乡村旅游、护卫食品安全……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现场,...

    时间:03-21
  • 将自然教育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

    原标题:将自然教育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号召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自然教育,为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开辟了新路径。   学...

    时间:03-21
  • 离生活越近,自然教育的场所就越棒

    原标题:离生活越近,自然教育的场所就越棒   王放的身份很多元——作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他承担《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导论》等课程教学多年;走下讲台,他发起、参与了不少与自然保护相关的公益活动和调查项目;而作为一位6岁男孩的父亲,带着孩子在小区里游荡、看鸟看昆虫,是他最乐此不疲的事。   在他...

    时间:03-21
  • 深入推进分类培养,提高专硕教育质量

    原标题:深入推进分类培养,提高专硕教育质量   专业学位硕士(以下简称“专硕”)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来源,是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自1990年我国建立第一个专业学位MBA开始,迄今已有30余年历史,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规模不断增长,形成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的格局。2021年,我国专硕招生64.90万人,学...

    时间:03-21
  • 考研初试成绩出炉 专业学位硕士报考缘何“热度攀升”

    原标题:考研初试成绩出炉 专业学位硕士报考缘何“热度攀升”“我来自一所普通二本,专业是生物科学师范类,想报考生物方面的研究生,是报学硕还是专硕呢?报‘双非’一本还是冲‘211’呢?”在微博“考研超话”求助栏目,一位来自江西的准考生表达了自己的纠结。日前,各省相继公布了2023年度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报专硕(专...

    时间:03-21
  •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才共享

    原标题: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才共享   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基础性资源。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必须做好人才的“引育留用”,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效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高校、科研院所作用”。澳门应着眼于国家重大战略,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助...

    时间:03-21
  • 为培养更多爱国爱港人才贡献力量

    原标题:为培养更多爱国爱港人才贡献力量   这些年,我见证香港教育出现重大改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深有体会。2020年香港国安法出台后,香港各高校以讲座、宣讲会、工作坊、论坛等多种形式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课程改革方面,就香港教育大学而言...

    时间:03-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