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将自然教育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

2023-03-21 08:45: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将自然教育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号召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自然教育,为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开辟了新路径。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全面成长的主阵地,理应充分发掘自然教育的多重育人功能,将自然教育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作出贡献。

  全面把握自然教育的多重育人价值

   自然教育重在建立人与自然的连接,通过接近自然体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自然教育,是着眼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一门必修课,具有至关重要的育人价值功能。

   自然教育是学校教育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方式。202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将“人类根植于生态系统之中的观念将深入人心”列入2050年教育发展的愿景之一,强调通过教育变革,重新平衡地球作为生活的星球和独特的家园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引导青少年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珍爱自然、保护自然,联动学校课程体系,培养提升可持续理念,助力共建可持续发展未来。

   自然教育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建设者的必然要求。借助自然观察、自然体验、自然笔记、自然游戏等多种形式,自然教育拓展延伸了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路径,成为各类课程教育实践的有力补充,对于青少年生态文明理念建构、生态国情知识传授、保护自然素养实践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双减”背景下,自然教育以其体验性、实践性等诸多特点,不仅有助于破解“自然缺失症”困境、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更成为贴近青少年需求,深化自然生态美育、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新方式、新路径。

  学校自然教育探索相对滞后

   当前,促进自然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部门联合推动自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尽管国家有关部委就青少年森林研学、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依托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等制定了相关政策,广东、四川、陕西、安徽等多省由林草、教育和相关政府机构联合发布自然教育支持政策,但是总体而言,政策引导以面向社会资源整合的激励居多,就自然教育与学校教育体系融合的引导性相对偏弱,制度安排不够体系化。

   自然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实现路径单一、育人实效不突出。学校的自然教育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够,各级学校参与自然教育实践差异性明显,自然教育在大中城市中小学有一定的覆盖面,在广大乡村学校则严重不足,无法适应全国2.56亿青少年的自然教育需求。与多样化的社会化自然教育模式相比,学校自然教育探索相对滞后,彰显学校特色的自然课程研发运用有待加强,自然教育与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文化建设等融合不足。

  推动自然教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

   面向未来,积极推动自然教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应该在强化政策引领,探索有效实践模式、促进育人融合联动上下功夫。

   多部门联动协同,开辟自然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资源拓展路径。自然资源、林草管理部门应与教育部门强化联动,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引导各类自然保护地、城市公园、科普场馆、博物馆、动物园等对接学校,形成推进自然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体系的工作合力。各级学校要把握国家公园立法、湿地保护立法等新机遇,主动与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中心、湿地教育中心开展自然教育1+1合作,建设更多的优质自然教育社会课堂,丰富学校自然教育资源。

   贴近学生需求,多样化探索自然教育进课堂、进实践的新模式。各级各类学校要发挥主体作用,对接双碳战略、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要求,构建自然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常态化融合机制。要立足所在区域的生态实际,结合校本特色,积极借鉴森林幼儿园、自然学校等成熟经验,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重点,实施科学性和生动性兼具的自然教育与增智树德融合计划,拓展自然教育的强体育美功能,大力开发自然教育的校本精品课程和示范教材,提升教师教育实施能力。

   注重深度融合,将自然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彰显育人实效。各级学校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着力挖掘不同学段科学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劳动课程中蕴含的自然教育融合点。结合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改进教育方式,将自然教育融入生活实践,将孩子带入自然课堂,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作者:田阳,系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研讨活动在蓉开幕

    原标题:“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研讨活动在蓉开幕  图为活动现场。徐婷婷摄  人民网成都3月21日电 3月20日,新时代、新课标、新表达——“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研讨活动在成都开幕。该活动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提供学...

    时间:03-21
  • 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落幕

    原标题: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落幕  3月19日,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理工大学、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北京落下帷幕。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出席闭...

    时间:03-21
  • 大学生盯上农村之“痛”

    原标题:大学生盯上农村之“痛”  3月18日,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位小朋友在现场体验AR投影台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守护粮食安全、传承非遗文化、改善乡村环境、发展乡村旅游、护卫食品安全……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现场,...

    时间:03-21
  • 挑战杯新观察:踩“云”追“需”

    原标题:挑战杯新观察:踩“云”追“需”  3月19日晚,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闭幕,图为闭幕会上的情景诗朗诵表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2019年参赛‘挑战杯’,项目成果获得专业认可;这一次,我们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再次参赛,也算是为7年科研创业路画上一个完美...

    时间:03-21
  • 离生活越近,自然教育的场所就越棒

    原标题:离生活越近,自然教育的场所就越棒   王放的身份很多元——作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他承担《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导论》等课程教学多年;走下讲台,他发起、参与了不少与自然保护相关的公益活动和调查项目;而作为一位6岁男孩的父亲,带着孩子在小区里游荡、看鸟看昆虫,是他最乐此不疲的事。   在他...

    时间:03-21
  • 深入推进分类培养,提高专硕教育质量

    原标题:深入推进分类培养,提高专硕教育质量   专业学位硕士(以下简称“专硕”)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来源,是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自1990年我国建立第一个专业学位MBA开始,迄今已有30余年历史,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规模不断增长,形成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的格局。2021年,我国专硕招生64.90万人,学...

    时间:03-21
  • 考研初试成绩出炉 专业学位硕士报考缘何“热度攀升”

    原标题:考研初试成绩出炉 专业学位硕士报考缘何“热度攀升”“我来自一所普通二本,专业是生物科学师范类,想报考生物方面的研究生,是报学硕还是专硕呢?报‘双非’一本还是冲‘211’呢?”在微博“考研超话”求助栏目,一位来自江西的准考生表达了自己的纠结。日前,各省相继公布了2023年度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报专硕(专...

    时间:03-21
  •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才共享

    原标题: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才共享   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基础性资源。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必须做好人才的“引育留用”,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效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高校、科研院所作用”。澳门应着眼于国家重大战略,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助...

    时间:03-21
  • 为培养更多爱国爱港人才贡献力量

    原标题:为培养更多爱国爱港人才贡献力量   这些年,我见证香港教育出现重大改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深有体会。2020年香港国安法出台后,香港各高校以讲座、宣讲会、工作坊、论坛等多种形式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课程改革方面,就香港教育大学而言...

    时间:03-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