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考研初试成绩出炉 专业学位硕士报考缘何“热度攀升”

2023-03-21 08:41: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考研初试成绩出炉 专业学位硕士报考缘何“热度攀升”

“我来自一所普通二本,专业是生物科学师范类,想报考生物方面的研究生,是报学硕还是专硕呢?报‘双非’一本还是冲‘211’呢?”在微博“考研超话”求助栏目,一位来自江西的准考生表达了自己的纠结。

日前,各省相继公布了2023年度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报专硕(专业学位硕士)还是学硕(学术学位硕士)”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在教育部去年9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曾表示,我国硕士研究生中专业学位招生比例已超60%。在高校招生简章中,新增的专硕招生人数超过学硕,这两年已经不再成为新鲜事,与此伴生的,则是报名人数的“水涨船高”。

专硕招生规模扩大与“报考热”背后,反映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什么趋向?考生报考时应如何更好权衡和选择?记者进行了采访。

行业急需、学科交叉,专硕“增长点”折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需求

“两年前,我校的学硕 比专硕多,2021年基本持平,从去年开始, 专硕已经超过了学硕。”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表示,2022年学校专硕已达2300名,超过了学硕的2060人,招生专业类别已经拓展到15个 ,包括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化工、能源动力、资源环境,生物医药等6个工科类别,以及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学等9个文科类别。

北理工的数据只是“专硕扩张”大趋势的一个缩影。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3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起,专硕招生人数突破40万,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2020年,专硕招生人数超过60万,与学硕招生人数之间差距逐渐拉大。近十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专硕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占比超过60%。

专硕扩招不仅表现在招生人数增加,还表现在占据了新增硕士点名额的“大半江山”。2022年7月,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21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撤销、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在学位授权审核结果中新增135个硕士点,其中专硕65个,占比48%,而在2020年新增学位授权点中,专硕占比更是超过七成。

那么,从学科特点上看,专硕的“增长点”究竟在哪里?

“这两年专硕招生名额的增量, 大部分投入到了工程类学科”,王军政举例,工学电子信息大类新增加了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 大数据技术与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的专硕,“这些都是新一代的电子信息技术。机械类新增加了智能制造技术和机器人工程。这些新领域都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涉及国家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重点领域,二是体现学科交叉。”

“例如,人工智能现在叫智能科学与技术, 国务院学位办 在学科目录调整里已将它归类为交叉门类;再如集成电路,从设计到材料、光刻、封装,涉及电子、计算机、材料、 化工、控制、光学等诸多领域;机器人工程既跟机械有关系,又离不开控制,离不开电和通信。”王军政分析,“这些领域都涉及多个基础学科,至少需要精通两个学科。开设专硕专业,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使他们具备跨专业、多领域的专业基础素质,今后可以根据工作实际继续深入学习或研究。”

“实际上,‘十三五’期间, 专硕的招生比例就明显上升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陆亭表示,“创新的根本在于解决问题。我们既需要原始的理论创新,也需要发现并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实践创新。专硕的需求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社会需求大,自然会出现专硕‘报考热’。”他介绍,最初,部分考生会认为专硕比学硕含金量低,但实际上,专硕是与学硕“双轨并行”的培养线,不存在高低之分。而且,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实体经济,行业所需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必然会增加,专硕的就业前景持续向好。

课程重在实操、考核更看“作品”,面向行业实际和真实情境开展培养

“高中阴差阳错选了理科,但读完本科发现自己还是想从事艺术。”对于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方向研究生二年级的李英杰而言,报考专硕圆了他从小的艺术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是偏交叉类的学科,对于从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跨界’考来的我而言很合适。”

在学院组织的研究生一年级MFA年展里,李英杰的3D实体建模作品一亮相,就成为全场“亮点”。“从创意到落地的过程中,导师给了非常细致的指导,帮助我不断优化完善作品。在一次次调试中,我逐渐摸索出数据预留的空间应该有多大。”李英杰谈吐中满是自豪,“毕业后我想开间个人工作室。我对自己作品最满意的一点是实用性强,毕业后,这些作品能一部分投入市场。”

“MFA艺术硕士从2015年开始招生,最近几年招录比已达到30∶1左右。”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媒体与艺术系主任王征表示, “专硕培养方案里,大部分都是实践类的,既有 课程实践,也有项目实践。我们还特别设计了MFA年展算学分的制度,覆盖硕士三个年级,促进他们积极完成从设计方案到完成作品再到布展的整个过程。”

“读下来,感觉选专硕不后悔。”李英杰坦言,在修课过程中能结合自己的艺术基础,通过一些实践慢慢适应学习节奏。“我印象最深的一门课是设计史论与设计方法,课上老师会结合艺术史上的一些案例,分析当时背景下艺术家是怎么产生设计思维的。课程实践环节,会让我们亲手做方案设计,将感兴趣的艺术理论运用在其中,做出创意成果。成就感满满的!”

王征告诉记者,专硕培养的实践性还体现在参加竞赛、毕业考核形式等方面。“导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也会引入工作室项目、设计竞赛中的内容,鼓励学生做出更有前瞻性的设计。在毕业环节,作品的完成度要占到70%,论文只占30%。学生毕业后,不仅拥有更高层次的 设计能力、审美能力,也能胜任很多互联网产品设计用户体验方面的工作。”

“一是技术创新型,在某一项关键核心技术上有所创新;二是复合领军型,综合能力很强,专业知识面也比较宽;三是应用创新型,做产品的设计、应用和推广。”王军政这样阐述北理工工程硕士的培养定位。

王军政表示,工程硕士实践环节学校通常采取“3+3”模式,在学校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实习三个月,利用寒暑假在行业企业实习三个月。“至于毕业考核,一定要有实验,要求学生最好能够搭建平台,或者 设计一个装置,而不是纯粹发论文。”

该选学硕还是专硕?未来“读研体验”或更多元

记者注意到,针对专硕培养,近两年的变化一是学制调整,不少学校从两年调整为三年;二是培养模式更多元,非全日制、全日制等方式兼备,学习时间、场所更灵活了。

“学生入学第一年往往忙于上基础课,如果两年学制,第二年马上又要忙于毕业设计和求职,很难有时间思考。延长为3年,至少可以有一年比较认真地思考、发挥,实习实践也能更充分展开。”王征表示。

“开设专硕是为了培养更多有丰富学养背景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既要找好自身定位,还要拓展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王战军表示,今后面向专业硕士的产教对接,应从设置一定期限的实习实践环节拓展为行业企业、行业导师同学校联合制定学生培养方案,结合项目、产业前沿重大或难点课题让学生参与到企业技术攻关等具体项目中。

“我们一直提倡‘开门办学’,高校要更主动研究社会需求,加强和社会的联系, 包括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未来指导一个硕士生的可能不是一个导师,而是一个导师组,例如‘3名高校老师+4位企业技术骨干’等组合方式,将来模式可能还会更丰富多元。”王战军分析。

那么,面对专硕、学硕之分,学生究竟该如何选择报考?“我认为,学生要考虑的一是可行性,二是契合度。”马陆亭表示,“要看到自己的所长, 如果确实喜欢做 研究性、创新工作,愿意和实验室、 文献资料打交道,可以选择学硕道路;如果更愿意从事专业岗位的实践工作,为人处世能力强,则可选择专硕。具体因人而异,没有最好的答案,只有‘适合的’选择。”

(记者 周世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研讨活动在蓉开幕

    原标题:“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研讨活动在蓉开幕  图为活动现场。徐婷婷摄  人民网成都3月21日电 3月20日,新时代、新课标、新表达——“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研讨活动在成都开幕。该活动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提供学...

    时间:03-21
  • 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落幕

    原标题: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落幕  3月19日,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理工大学、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北京落下帷幕。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出席闭...

    时间:03-21
  • 大学生盯上农村之“痛”

    原标题:大学生盯上农村之“痛”  3月18日,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位小朋友在现场体验AR投影台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守护粮食安全、传承非遗文化、改善乡村环境、发展乡村旅游、护卫食品安全……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现场,...

    时间:03-21
  • 挑战杯新观察:踩“云”追“需”

    原标题:挑战杯新观察:踩“云”追“需”  3月19日晚,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闭幕,图为闭幕会上的情景诗朗诵表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2019年参赛‘挑战杯’,项目成果获得专业认可;这一次,我们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再次参赛,也算是为7年科研创业路画上一个完美...

    时间:03-21
  • 将自然教育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

    原标题:将自然教育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号召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自然教育,为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开辟了新路径。   学...

    时间:03-21
  • 离生活越近,自然教育的场所就越棒

    原标题:离生活越近,自然教育的场所就越棒   王放的身份很多元——作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他承担《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导论》等课程教学多年;走下讲台,他发起、参与了不少与自然保护相关的公益活动和调查项目;而作为一位6岁男孩的父亲,带着孩子在小区里游荡、看鸟看昆虫,是他最乐此不疲的事。   在他...

    时间:03-21
  • 深入推进分类培养,提高专硕教育质量

    原标题:深入推进分类培养,提高专硕教育质量   专业学位硕士(以下简称“专硕”)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来源,是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自1990年我国建立第一个专业学位MBA开始,迄今已有30余年历史,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规模不断增长,形成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的格局。2021年,我国专硕招生64.90万人,学...

    时间:03-21
  •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才共享

    原标题: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才共享   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基础性资源。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必须做好人才的“引育留用”,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效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高校、科研院所作用”。澳门应着眼于国家重大战略,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助...

    时间:03-21
  • 为培养更多爱国爱港人才贡献力量

    原标题:为培养更多爱国爱港人才贡献力量   这些年,我见证香港教育出现重大改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深有体会。2020年香港国安法出台后,香港各高校以讲座、宣讲会、工作坊、论坛等多种形式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课程改革方面,就香港教育大学而言...

    时间:03-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