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国之大计,教育事业基础牢(民生共话)

2023-03-08 08:3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①:贵州医科大学的师生在该校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交流。
  新华社记者 陶 亮摄
  图②: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机械类技能实训室学习。
  郝群英摄(人民视觉)
  图③:江西省樟树市锦绣幼儿园的孩子体验立体悬浮地球仪。
  周 亮摄(人民视觉)
  图④: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古城实验小学的学生在欢快地跳绳。
  徐江海摄(人民视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过去一年,中国教育公平持续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充分发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

  如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畅抒己见。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过去五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每年都保持在4%以上;持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职业教育适应性增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我国的教育质量实现新提升、教育条件保障也达到了新水平。”细数政府工作报告中沉甸甸的教育答卷,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五小学教师覃恬静深有感触,“拿我们县来讲,这几年学校里的基础设施建得越来越好,义务教育巩固率不断提升,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孩子们的学习成长环境有了保障。”

  教育数字化的推进,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软硬件基础。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认为,教育数字化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应当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依托,建设新一代智能化教师研修平台,围绕教师的学习、备课、上课、听评课等核心业务,提供精准学习、问题解答、研修培训等支持服务,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她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让我非常振奋。”全国政协委员、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运凯说,“职业教育法去年修订实施,完善了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保障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一年来,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工作成效日益显著。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促进公平均衡发展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政府工作报告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高等教育创新等列入今年的重点工作,引发代表委员热烈讨论。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学生拥有更多时间拓宽认知思维、提升综合能力,这需要学校提供优质的课后服务。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杜海峰在调研中发现,中小学课后服务目前仍存在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等问题。他建议,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加强课后内容共享,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让学生能够公平地享有课后服务资源。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闵行区副区长刘艳认为,要充分挖掘学校特色课程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与形式,提高学生多元课后服务的参与率。“学校要进一步丰富德育、科技、劳动等课程,开设社团,拓展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引导和支持,充分发挥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等优势,积极推进校际间的联动合作,有效整合不同学校的课程、师资及各类资源,全面提升课后服务整体水平。”刘艳说。

  “一些地方的基础教育仍存在‘过度教育’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超出了学生正常的生理、心理负荷。”全国人大代表、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兼总校长刘希娅建议,加大力度推动中小学学习方式系统变革,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优化学习生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筑基强基科学育才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在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方面,报告还提出,发挥好高校、科研院所作用。

  “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中之重。”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说,高校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根据人才培养特点分类施策,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力量。“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方面,要厚植专业基础,加强交叉、前沿学科引导。对当下急需解决的复杂工程问题,加大卓越工程师培养力度,将学生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丁华锋建议,高校可以探索“双元制”教学模式,即校企双方一方负责理论教学、一方负责实操培训,双方均是教学主体。这样能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障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农村的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教育的发展,而乡村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乡村教育的质量。”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认为,城乡教育事业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需要从“物的建设”转向“人的发展”,特别是要从名师资源培养、学校文化构建等方面综合施策,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沈阳今年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0万个工作岗位

    原标题:沈阳今年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0万个工作岗位  记者7日自沈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获悉,2023年,沈阳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0万个工作岗位,组织开展特色招聘活动300场,支持高层次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发展。  沈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沈阳市商务局局长赵戈介绍,今年,沈阳提出了引育高层次人才500人、吸引...

    时间:03-08
  • 让教育“通”起来、“香”起来、“新”起来,有何新招?

    原标题:(两会观察)让教育“通”起来、“香”起来、“新”起来,有何新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两会正在召开,如何破解乡村教师留不住、职业院校受歧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教育相关问题受到关注,多位代表委员对此积...

    时间:03-08
  • 广西“95后飞机医生”:向挑战而生的酷女孩

    原标题:广西“95后飞机医生”:向挑战而生的酷女孩  图为咸俊进行航前检查。 俞靖 摄  清晨5点,闹钟响起,“95后”女孩咸俊搭乘接驳车来到机场就位。6点30分,领取工具箱,绕机检查、上机检查、逐项核对。夜晚8点30分,结束一天的工作,交还工具箱,回家。看似单调重复的工作却极具挑战性,这是深圳航空南宁分公司航线维护...

    时间:03-08
  • 千万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压力怎么缓解?

    原标题:(两会观察)千万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压力怎么缓解?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热点议题。从政策举措到服务手续,从培养模式到就业岗位,从高校到企业……多位代表委员为纾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支招。  资料图:某招聘会现场(图文无关)。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提高人才培养与国家需求的匹配度...

    时间:03-08
  • “90后”苗妹杨昌芹:“竹”梦乡村 让传统文化“老树开新花”

    原标题:(两会声音)“90后”苗妹杨昌芹:“竹”梦乡村 让传统文化“老树开新花”  2023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云连线集中采访中,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第六代传承人杨昌芹拎“包”赴会。  杨昌芹拎的这个“包”很特别,不是大品牌,也没有昂贵的材质。“这是手提竹编包,用我们当地的竹子自己...

    时间:03-08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数据来源: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代表委员...

    时间:03-08
  • 留学报国,砥砺奋斗逐梦青春

      图①:建设者在广东省广州市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开展高空作业。  陈志强摄(人民视觉)   图②: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的志愿者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  李新义摄(人民视觉)   图③:中国驻大阪总领馆与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联合策划举办“天平乐府·正仓院乐器之复原彩响”演奏会。  新华社记者 杨...

    时间:03-08
  • 培养拥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人才

    原标题:培养拥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人才   【连线代表委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创新。民盟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崔海洋委员提出:“我们迫切需要培养更多具有中国情怀、传播中国观点、拥有世界眼光、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出众外语水平、通晓国际惯例的高水平非通用语复合...

    时间:03-08
  • 服务科技创新 加强源头供给

    原标题:服务科技创新 加强源头供给   【两会专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应该充分发挥优势,努力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时间:03-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