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让教育“通”起来、“香”起来、“新”起来,有何新招?

2023-03-08 08:58: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两会观察)让教育“通”起来、“香”起来、“新”起来,有何新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两会正在召开,如何破解乡村教师留不住、职业院校受歧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教育相关问题受到关注,多位代表委员对此积极建言献策。

资料图: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二小学,学生们等待领取新课本。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

整合师资队伍,让乡村教育“通”起来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中国持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保障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18-2022年)》显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72.23%。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只有帮助更多青年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才能让山里的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在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看来,教育要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需要从名师资源培养、学校文化构建等方面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

如何打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莲城镇落松地小学教师农加贵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加强边疆少数民族教育的硬件设施建设,切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他建议,让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定期轮岗,让乡村老教师能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鼓励师范生优先到边远山区学校实习,多举措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素质。

数字技术赋能,让职业教育“香”起来

中国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

当前,数字化技术正在重构职业教育生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首次增加“数字职业”标识,共标识数字职业97个,新增的数字职业数量占到新增职业数的61%。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上月在一场论坛上表示,中国设立了职业教育数字校园、信息化标杆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相关项目,建成了资源共享的“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为推动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提高数字化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夯实了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运凯表示,要大力推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开展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完善接入标准,汇聚更多优质数字资源,健全线上学分互认机制,服务更多学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则建议,持续深化“知识+技能”职教高考制度改革,扩大职教本科招生规模,打破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让职教学生“升学有道,就业有门,创业有方”。

对接前沿需求,让高等教育“新”起来

近年来,中国教育部通过建基地、定标准、抓课程、强师资、推政策、强实践六大举措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城建大学副校长王中良对记者表示,高等教育的创新不能闭门造车,而应与社会和国家前沿需求结合起来,避免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脱节。

“要把学科专业链与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对接。”全国人大代表、昆明理工大学校长王华向记者介绍,在人工智能热潮下,昆明理工大学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打造人工智能专业,“培养一个学生,外面十几家单位抢着要”。

“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我们学校经历了从单一学科专业封闭式培养到打破学科专业界限、多学科专业交叉共同培养,再到实现与行业内头部或重点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改革实践。”王华表示,通过产教融合,能够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记者 薄雯雯 郎佳慧)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沈阳今年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0万个工作岗位

    原标题:沈阳今年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0万个工作岗位  记者7日自沈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获悉,2023年,沈阳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0万个工作岗位,组织开展特色招聘活动300场,支持高层次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发展。  沈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沈阳市商务局局长赵戈介绍,今年,沈阳提出了引育高层次人才500人、吸引...

    时间:03-08
  • 广西“95后飞机医生”:向挑战而生的酷女孩

    原标题:广西“95后飞机医生”:向挑战而生的酷女孩  图为咸俊进行航前检查。 俞靖 摄  清晨5点,闹钟响起,“95后”女孩咸俊搭乘接驳车来到机场就位。6点30分,领取工具箱,绕机检查、上机检查、逐项核对。夜晚8点30分,结束一天的工作,交还工具箱,回家。看似单调重复的工作却极具挑战性,这是深圳航空南宁分公司航线维护...

    时间:03-08
  • 千万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压力怎么缓解?

    原标题:(两会观察)千万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压力怎么缓解?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热点议题。从政策举措到服务手续,从培养模式到就业岗位,从高校到企业……多位代表委员为纾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支招。  资料图:某招聘会现场(图文无关)。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提高人才培养与国家需求的匹配度...

    时间:03-08
  • “90后”苗妹杨昌芹:“竹”梦乡村 让传统文化“老树开新花”

    原标题:(两会声音)“90后”苗妹杨昌芹:“竹”梦乡村 让传统文化“老树开新花”  2023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云连线集中采访中,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第六代传承人杨昌芹拎“包”赴会。  杨昌芹拎的这个“包”很特别,不是大品牌,也没有昂贵的材质。“这是手提竹编包,用我们当地的竹子自己...

    时间:03-08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数据来源: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代表委员...

    时间:03-08
  • 留学报国,砥砺奋斗逐梦青春

      图①:建设者在广东省广州市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开展高空作业。  陈志强摄(人民视觉)   图②: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的志愿者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  李新义摄(人民视觉)   图③:中国驻大阪总领馆与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联合策划举办“天平乐府·正仓院乐器之复原彩响”演奏会。  新华社记者 杨...

    时间:03-08
  • 国之大计,教育事业基础牢(民生共话)

      图①:贵州医科大学的师生在该校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交流。  新华社记者 陶 亮摄   图②: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机械类技能实训室学习。  郝群英摄(人民视觉)   图③:江西省樟树市锦绣幼儿园的孩子体验立体悬浮地球仪。  周 亮摄(人民视觉)   图④:江苏...

    时间:03-08
  • 培养拥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人才

    原标题:培养拥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人才   【连线代表委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创新。民盟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崔海洋委员提出:“我们迫切需要培养更多具有中国情怀、传播中国观点、拥有世界眼光、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出众外语水平、通晓国际惯例的高水平非通用语复合...

    时间:03-08
  • 服务科技创新 加强源头供给

    原标题:服务科技创新 加强源头供给   【两会专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应该充分发挥优势,努力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时间:03-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