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北大荒:打造“拴心留人”的农科人才高地

2023-02-26 09:05:00

来源:光明日报

【人才强国新征程】

春寒料峭,车行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道路两旁,一眼望不到边的黑土地仍被皑皑白雪覆盖。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设在各地的实验室里,却已是热火朝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北大荒集团垦丰种业江川分公司试验室里,技术人员正进行水稻种子抽样发芽试验,确保春耕期间种植户用上“放心种”。在七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刚刚落户于此,将为粮食增产增收提供更多人才支撑和科研动力。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同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指出,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

这些年来,北大荒集团牢记嘱托,千方百计打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环境,培育了一支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扎根北大荒创新创业,助力粮食增产增收。2022年,北大荒粮食产量实现“十九连丰”,粮食总产量达451.3亿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更加稳固。

1.全力突破种源“卡脖子”技术

“今年你一定要种‘龙垦2021’水稻,效果可好了,去年我试种后大丰收,平均亩产1300多斤。”眼下正值备耕时节,七星农场种植大户张景会逢人便这样推荐。

远在4000公里之外的海南省三亚市,垦丰种业的南繁基地里,水稻首席育种专家徐希德脚穿雨靴、身着迷彩服、头戴大草帽,在烈日下与科研团队一起观察水稻长势。“常规选育一个新品种从杂交到试验再到品种的审定大约10到12年,南繁能加快育种速度,缩短育种时间。”徐希德摘下草帽,抹了一把额头上豆大的汗珠。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为解决种源“卡脖子”技术问题,北大荒垦丰种业加大科研投入,打造高水平研发人才队伍,多渠道引进高水平科研人员。2013年,徐希德加入垦丰种业组建水稻育种创新团队。

“这里不以论文数量而以科研创新成果论英雄,我们把一切精力投入科学研究中,依靠企业丰富的种质资源库,现代化的育种实验室,将常规育种和生物育种相结合,成效显著,目前团队一年审定的品种可达10到15个。”扎根三江大地,10年间,徐希德带领科研团队已培育出了20多个优质水稻品种。

为鼓励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垦丰种业按照科研成果转化额和品种销售额对科研人员给予一定奖励。这一激励政策使得“龙垦2021”得以迅速转化为“垦川香”品牌。

“垦由艮和土组成,川代表水,香由禾和日组成,寓意为小兴安岭南麓完达山下广袤的三江平原,江河纵横,土壤肥沃,是优质水稻的生长沃土。”从品牌名字的设计上,足见徐希德的用心和热爱,“未来,我们要将‘垦川香’打造成北大荒集团优质米的核心产品,带动黑龙江省中东部稻米产业化发展,让北大荒的大米香飘全国乃至全世界。”

自1988年参加工作开始,徐希德从事水稻育种已有35年。“一粒稻种,既为人类提供生命能量,又是繁衍下一代的基础。未来,我们要培育出更多高产优质品种,让中国饭碗装更多中国粮。”徐希德说,年复一年,看到自己培育的种子在田野里蓬勃生长,内心充满了生机和力量。

2.“‘土坷垃’里全是高科技”

在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土壤实验室,肥料测试项目负责人韩帮东正为种植户量身制作“测土配方施肥卡”:“秋收后,我们采集不同地块的黑土样本,进行有机质含量测试、分析。不仅能实现精准施肥,还能避免因施肥过量造成的土壤板结,进而保护黑土地。”

1994年出生的韩帮东算是“垦三代”。看到爷爷和父亲两代人的辛苦劳作,韩帮东从小就立志学习先进农业技术,让种地不那么辛苦。高考志愿,他填报了农学专业。

测土配方施肥、变量施肥、旱平免搅浆技术……在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工作6年,韩帮东参与了十余项科研试验和推广。“可别小瞧种地,现在这‘土坷垃’里全是高科技。”他说。

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重视科研人才储备和队伍建设,依托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遴选优秀的科技人才,为青年科研人员做好岗位规划,实现人尽其才。园区成立十几年来,累计完成各类科研课题750余项,引进新品种800多个,推广叶龄诊断、侧深施肥、毯式育秧等实用新技术29项,累积培训农户5万多人次。

园区不仅是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地,也是科技人才成长成才的蓄水池。“园区与‘绿色超级稻’院士工作站、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共研,给青年科研人员参与重大项目研发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园区负责人张少波也是土生土长的北大荒人,“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3岁,这些年不断有新人加入,大家都比着干,劲头很足,进步很快。”

“传承北大荒精神接续奋斗,希望通过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孩子们能看到一个智能化、现代化的新北大荒。”韩帮东经常这样畅想。

3.广阔天地让人才学有所用

一年之计在于春。北大荒集团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副部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廖永霞这几天正忙着做今年的科研课题规划。

“有种植品种的更新、病虫害的防治、低产田施肥技术优化等十多项,主要是解决去年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廖永霞说。

“永霞,这是很好的一个留京机会,不仅待遇丰厚,还可以解决北京户口。”大学毕业时,当得知廖永霞放弃了自己推荐的一家北京企业而选择去北大荒基层农场工作时,导师为她感到惋惜遗憾。

“北大荒作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代表着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那里的广阔天地能让我的所学有施展的舞台。”这是廖永霞慎重的决定。

刚到农场农业科时,廖永霞被派到科技园区参与科研试验,负责虫情监测,每天早上5点多钟起床,到大田里观测记录成虫数量。清晨的露水把裤子打得透湿,中午的烈日把人晒得汗流浃背。

吃点苦,受点累没啥,但最怕做技术推广时,遭遇种植户的不信任。“苗种得少,产量还能高,这可能吗?”廖永霞刚开始在农场推广播种降密技术时,种植户们纷纷质疑:“你们大学生在实验室搞研究还行,但种地,我们可有几十年经验。”

“用数据和产量说话。”廖永霞和研究团队潜心做好种植密度的对比试验,拿技术应用前后产量数据对比给农户看,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以后你说咋种就咋种。”

从事农业科技工作十几年来,廖永霞搜集了病虫害图片和作物长势图片万余张,积累了农情日记20多本,带领科技团队开展重点科技研究课题50余项。2022年,大西江农场大豆、玉米、高粱三大主栽作物产量均创建场来最高纪录。

“近年来,农场抓住科技兴农的‘牛鼻子’,加强农技人员队伍建设,组建专业团队,招聘高校毕业生充实科研力量,购买先进的试验器材,改善办公条件,让我们更安心地投入科研实验和技术推广。”廖永霞说,“这不,我们从八一农垦大学招聘的两名大学生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北大荒的广阔天地,见证了我的成长,相信他们一定也会在这里有所作为。”(记者 张士英)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贵州遵义:春耕时节 农技专家下地头

    2月25日,农技专家王国书(左二)在凤冈县永安镇田坝社区羊肚菌基地与管护人员前往查看羊肚菌的采收情况。春耕时节,今年58岁的贵州省凤冈县农技专家王国书忙碌在田间地头。从凤冈县新建镇长碛古寨油菜基地,到永安镇田坝社区羊肚菌种植基地,王国书忙着给村民传授农业技术、组织开展农事活动,为凤冈县乡村振兴贡献薄力。新...

    时间:02-26
  • 覆盖全区40余所小学 沈阳市于洪区启动“人民智课智慧课堂” 推进“双减”提质增效

    人民网沈阳2月25日电 (王斯文)2月24日,沈阳市于洪区“人民智课智慧双减课堂”项目启动仪式暨人民智课系统应用培训会在于洪新城第一小学举行。2023年春季新学期开始,于洪区4.5万余名小学生将陆续通过“人民智课智慧双减课堂”率先享受到多样化、高水平的课后服务。于洪区此举是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教育数字化”...

    时间:02-26
  • 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第七届年会上海举行

    记者25日获悉,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第七届年会在复旦大学举行,聚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周慧琳指出,高校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是当今时代国家战略设计和重大政策制定的思想库、社会思潮的引领者,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促进国际交...

    时间:02-26
  • 扎根黑土地的“金豆娘娘”

    能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办公室里见到李艳华实属难得。要知道,这位大豆育种专家常年扎根在黑龙江海伦市农业生态实验站,如无重要事情,很少回办公室。“我刚从海南回来,正赶上单位有一个重要会议,明天就回实验站。”李艳华和科研团队此次从海南三亚的育种实验田里带回5000多份材料。“这个春节又是在...

    时间:02-26
  • 培育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笔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培养更多农业科技人才,助力“三农”事业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涉农高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担起的时代重任。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

    时间:02-26
  • 汉字蕴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基因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主要载体是语言文字。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考察时强调:“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语言文字不仅是交流情感的工具,还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是民族身份的象征和标志。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词语都是...

    时间:02-26
  • 在合肥,欣赏科技与非遗的碰撞

    舞台中央,白色纱幕如丝绸一般垂下。曾在北京冬奥会惊艳绽放的全色激光投影显示技术,再次为观众营造出梦幻绚丽的画面,让人恍若置身其中。精美绝伦的背景下,优美动听的巢湖民歌、活泼轻快的打莲湘、乡土味浓郁的庐剧,以及形式活泼的门歌、庐州大鼓渐次登台,花团锦簇中非遗魅力尽情绽放。日前,在合肥,一场融合了科技创新元...

    时间:02-26
  • 非遗传承该怎样创新

    2023年春节假期,江苏省无锡市惠山泥人厂销售额突破10万元。这让在惠山泥人厂工作了25年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师周璐感到惊喜。惠山泥人一直在探寻生存发展之路。2020年,惠山泥人厂完成股份转让,一家无锡民企接手了这个有着70年历史的老厂。近两年,泥人厂陆续推出PVC材质的泥人盲盒等周边文创,...

    时间:02-26
  • 上海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大型招聘会举行

    2月25日,“2023年上海市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大型招聘会暨长三角地区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上海举行。作为2020年以来上海市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线下招聘会,预告一经发布便吸引了1200余家招聘单位报名参加。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主任周国良表示,“随着产业资源交汇越来越多,未来我们将推出更多举措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

    时间:02-2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