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研究生院应以支撑国家战略为发展重点

2023-01-31 08:58: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研究生院应以支撑国家战略为发展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新生事物不断涌现。而高校异地办学现象虽然很少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支持认可,但在高教扩张时期却大量出现,异地发展中的民办性质分校、小型校园、大规模校区、研究生院等多种模式都曾出现过。迈向内涵式发展新时期,高等学校普遍关注办学质量水平提升,教育部《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更是明确规定“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特别是严控部委所属高校、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部分高校已开始对异地研究生院进行清理。

  ■高校布局的“计划与市场”因素

   在1992年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高等学校按大区设置,因此存在省际不平衡现象,如华北地区高校以北京天津居多、东北地区以辽宁居多、华东地区以上海江苏居多、中南地区以湖北居多、西南地区以四川居多、西北地区以陕西居多。在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各地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性得到激发,大部分省市的普通高校数均有增长,其中广东、浙江等省增长幅度较大。这期间扩展起来的主要是一些教学型高校,而深圳利用其特区优势引进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生院建成大学城。发展过程虽有地方政府主导,但其实是一种市场力量。持续扩招完成后,高等教育开始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阶段。到2010年前后,一些省市办高水平大学的积极性上升,高起点引入知名大学显然是最简便方式,如此一来,经济发达、风景优美的城市自然占据优势,“孔雀东南飞”现象加剧。这就是近三十年来高校布局调整的大致轮廓,有计划和市场多种因素的参与,其中包含多种异地办学的形式。

   异地办学的冲动,首先不是来自教育部门,而是源于地方,是出于地方发展的需要。梳理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路径可发现,大致经历过招商引资建工业园区、科技推动建科技园区、教育引领建大学城三个有显示度的阶段,其中,引进名校对城市的品牌、经济、文化都是大红利。从地方看,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升级发展。从大学看,一些优惠政策特别是“交钥匙工程”使得学校很难抵御这种诱惑。但从“全国一盘棋”角度看,高等教育总量是有约束的,这种模式只有利于极少数城市,况且“铺摊子”的做法也不利于大学高水平发展

   异地办学带来的主要问题有:增加管理成本和管理弊病,弱化办学特色、稀释教育质量,分散发展重点和办学精力,等等,教育专家一般对此并不看好。从历史发展看,异地校区的最终走向大多是真正独立,因此有地方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异地办学还面对一个制度性问题——扩张是举办者的事权还是办学者的自主权?毫无疑问是前者。但前者并没有这一诉求,只是委托办学者办好学校。因此,异地校区扩张的冲动来自地方和学校的共同参与,只能是少数发达城市和少量知名大学“获利”,并没有真正提高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甚至会破坏教育发展生态。

  ■时代需求的“创新与多元”发展

   如果说在高等教育扩张时期,异地办学还事实上存在一定的发展土壤,那么到了高教内涵式发展时期则越来越暴露出弊端,这也是许多城市所面对的困惑。究其原因是发展时期不一样了,阶段不一样了。应该相信,少量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一定会有方式解决,但违背教育公平、妨害发展生态的盲目扩张也一定会被遏制。

   当前,我们已进入以创新为核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扑面而来,创新发挥关键性作用,贪大求全无助于高质量发展。每所高校都要认真思考自己的内涵式发展模式,深入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

   今天,我国高等教育已处于普及化发展阶段。从2002年到2019年,短短十七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就完成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普及化的跨越,这一跨越基本上是在一代人身上实现的,观念转变实属不易。多样化原本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基本特征,但由于发展太快并没有解决好,现如今到了普及化阶段显然必须解决和实现。国家期盼多种类型、层次的学校和人才来应对复杂的社会需要,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

   高水平大学是国家创新的高地,社会期望它们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打下基础。而广大的地方高校,则主要面向区域社会发展,成为地方经济活力的源泉。高校分类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容。

  ■研究生院的“前沿与引领”作用

   研究生院,集聚着我国几乎所有高水平大学的研究生资源,因此国家一直非常重视。鉴于其代表国家研究生教育和办学的整体水平,因此早期研究生院设置权并不在学校,即不能由各高校自行设定。1984年、1986年和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分别发出通知,国家在北京大学等55所高等学校建立研究生院,使得它们成为培养博士、硕士的主要基地,这些大学也以“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而不断前行。后来,设立研究生院的权力,作为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改革内容下放给大学。

   研究生院要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2022年和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分别提出高等教育要以创新发展支撑国家战略需要、着力发展支撑引领国家战略实施的高等教育,工作指向一以贯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大学研究生院汇聚着“教育、科技、人才”要素,与创新的联系最为紧密,理应带头发挥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紧紧围绕“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开展工作。因此,主责主业要明,内涵思路要清,研究生院要在国家最需要的科技前沿发挥作用。

   不同地区的创新发展需求,可以更多通过发挥广大地方高校的作用来满足,更好实现高等学校错位特色发展。当然,高水平大学及其研究生院也有责任追踪和解决体现区域特色的产业技术难题,并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增强自己的办学活力和科研能力,但这种创新需求一般通过合作建立小型研究院、开展委托项目研究等即可实现,切不可轻易开展异地大规模发展而冲淡自己更高的创新使命。

   面向未来,作为我国科研重镇的研究生院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充分发挥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加快前沿科学中心和集成攻关平台建设,加强有组织科研,力求在“卡脖子”问题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方面产生突破、有所建树,在解决中国问题、服务高质量发展中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新模式。

   (作者:马陆亭,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异地办学按下“暂停键”,高等教育应如何更好布局

    原标题:异地办学按下“暂停键”,高等教育应如何更好布局2022年3月23日,大学生志愿者与陕西省合阳县坊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一起观摩“天宫课堂”。新华社发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纷纷关停位于青岛、深圳等地的异地建设的研究生院,这成为刚刚过去的2022年最引人注目的高教新闻之一。高校异地...

    时间:01-31
  •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如何解决“三高三难”

    原标题: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如何解决“三高三难”   数字化转型是当今职业教育应对数字时代发展与挑战的必然选择。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将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专业实训课程和实训设施深度融合,设计虚拟仿真实训项目,搭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展实训教学、技术创新和生产服务,其本质是以数字化转...

    时间:01-31
  • 提高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有效性的三个“抓手”

    原标题:提高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有效性的三个“抓手”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职业教育开展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智能性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了职业教育数字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在专业教学需要和“双高计划”等各...

    时间:01-31
  • “疏堵结合”,科学治理高校异地办学

    原标题:“疏堵结合”,科学治理高校异地办学   由于生源问题、办学规模受限、地理位置限制等原因,异地办学成为一些高校突围发展的“终南捷径”。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指出,“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特别是严控部委所属高校、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开展异地办...

    时间:01-31
  • 加大改革力度,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建设

    原标题:加大改革力度,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建设中高职一体化改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同时也是难点。中办、国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支持在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领域...

    时间:01-31
  • 大学生绿色低碳发展教育亟待加强

    原标题:大学生绿色低碳发展教育亟待加强   【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教育笔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领域统筹协调,各行业协同发力。高校必须承担起绿色低...

    时间:01-31
  • 素质教育如何突破“两难纠结”

    原标题:素质教育如何突破“两难纠结”几十年来,众多校长和教师一直都在“应试”和“提升学生素质”间纠结。一方面,社会各方极其看重中考、高考成绩,另一方面,学校要下大力气开展素质教育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这个看上去难以解决的两难问题,实际上隐含着破解之道。首先,从理论上看,考试重点关注的知识和技能...

    时间:01-31
  • 为职教发展注入新动能:找寻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密码”

    原标题:找寻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密码”信息技术的发展,让职业院校实训室越来越“炫酷”。而“炫酷”的虚拟现实技术,正是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关键词之一。中办、国办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建设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重点项目。工信部、教育...

    时间:01-31
  • 首个婴幼儿视功能损伤手机智能筛查系统面世

    原标题:首个婴幼儿视功能损伤手机智能筛查系统面世近日,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牵头研发的全球首个婴幼儿视功能损伤手机智能筛查系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发布了研究成果,该系统以智能手机为应用终端,为破解婴幼儿视功能损伤及相关眼病早期筛诊难题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据...

    时间:01-3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