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住进养老院的年轻人:“每月房租300元,太便宜了!”

2023-11-17 09:31:38

来源:武汉晚报

  上午九点半,苏州吴江江陵康养中心三楼的活动室里,一堂老年心理课准时开课。讲课的老师张文雯20岁出头,穿着红马甲,扎着马尾辫,青春洋溢。她从焦虑情绪切入,讲到老年焦虑症和离退休综合征,听得台下的老人连连点头,还有老人主动站起来,分享自己的故事。互动环节中,张文雯带着老人们玩“逛三园”、成语接龙等游戏,活动室里欢声笑语。

  私底下,很多老人都叫张文雯“小张”。和其他心理老师不同,张文雯和老人们同吃同住。前不久,张文雯通过层层筛选成为志愿者,将为吴江江陵康养中心的老人们提供多种形式的为老服务,同时,通过累积志愿服务时长,她可以兑换住宿资格和抵扣房租。平日里,张文雯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吴江江陵康养中心。

  当年轻人住进养老院,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如何为老人们提供“情绪价值”?

  入住

  今年9月初,刷到年轻人住进养老院的短视频,骆薇心动了。今年25岁的骆薇是安徽宣城人,在苏州从事网络推广工作。当时,她的租房合同即将到期,正在寻找新的住房。

  “房租太便宜了。”对骆薇这样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来说,用志愿服务时间抵扣房租,吸引力很大。看到苏州康养集团发布的“代际融合”青年志愿者招募消息后,骆薇搜索了附近的养老院,发现狮山怡养老年公寓距离最近,于是抓紧报了名。养老院距离骆薇上班的公司约4公里,骑电动车通勤约15分钟,距离适中。她平时加班不多,每月15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完成难度不大,最重要的是每月房租只需300元,非常划算。

  入住一个多月后,骆薇觉得体验还不错。她每次进出老年公寓,即便是不相熟的老人,也会热情地跟她打招呼,让她很有归属感;老年公寓的安保措施相当严格,减少了她此前独居的不安全感。“之前面试的时候,家里人一直提醒我,总担心我被骗。住进来以后,他们反而放心了。”有时候,骆薇和朋友聊天,会引来对方羡慕的眼神,“你都提前过上退休生活了”。

  年轻人想住养老院,难吗?苏州康养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钱晓岚认为,开展“代际融合”项目的难点之一是对志愿者的筛选。一方面,类似项目有隐患,要避免传销、非法集资等风险。另一方面,志愿者是否具有陪伴老人的真心,很难通过短暂的面试或测试环节进行准确评估。为此,他们设置了严格的筛选过程,比如,无不良嗜好、有固定工作或学习单位、本地无住房、拥有为老服务爱心和责任心等基本要求,还包括工作单位证明、性格测试等多维度的条件。同时,对于取得入住资格的志愿者,各养老机构也会对他们的志愿服务时长及满意度进行考核,连续3个月不合格的将被取消资格。

  自从发布“代际融合”项目青年志愿者招募计划以来,苏州康养集团收到了50多份申请简历,最终筛选出包括骆薇、张文雯在内的首批共8名志愿者。

  陪伴

  记者和骆薇的采访约在晚上七点半。最近,骆薇的作息变得相当规律。工作日的晚上,她一般五点半准时下班,回到老年公寓简单吃个晚饭后,赶在六点半之前去活动室陪老人们跳交谊舞。交谊舞持续约1小时,骆薇陪伴跳舞的时间会被计入志愿服务时间。

  当天晚上,骆薇和舞伴夏伯伯配合默契,收获不少好评。骆薇入住狮山怡养老年公寓后的首次志愿服务便是陪夏伯伯跳交谊舞。那是她第一次跳交谊舞,略显羞涩,舞步时常有些杂乱。共舞的次数多了,两人的配合渐入佳境,如今骆薇已成为夏伯伯的固定舞伴。很多跳舞的老人对骆薇称赞有加。骆薇到来后,舞蹈室的很多陈列都井井有条起来,就连墙上歪倒的标语也被全部扶正了。

  等待骆薇跳舞的间隙,记者无意中闯入了几位老人的饭后茶话会。起初,有位阿姨问起记者智能手环的操作问题,得到解答后,又拉着记者陪她们聊天。有的阿姨认真准备了发言稿,向大家分享每天的国内外新闻,这是他们茶话会的固定环节,目的是了解每日的资讯。后来,记者和骆薇聊起这个小插曲。“所以我觉得这个项目很有意义。”骆薇说,她不仅可以陪老年人散步、聊天,还能辅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乐器等。

  老人最怕寂寞,希望有更多人陪他们聊天,有更丰富的活动可以参与,年轻人的参与可以给为老服务增添很多不同元素。张文雯给老人们上心理课,带他们做游戏,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情绪。很多老人评价她的心理课,第一反应都是“开心”。

  在通安怡养老年公寓,志愿者们参与最多的是陪伴类的志愿服务。志愿者张瑾告诉记者,有的老人性格内向,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他们便会采用一对一陪伴的形式,陪老人聊天、看电视,纾缓情绪。前段时间,一位姓陈的伯伯感冒了,情绪起伏很大,对工作人员突如其来的关心又非常敏感,经常发脾气。张瑾平时和陈伯伯关系不错,主动以志愿服务的名义去陪伴老人,两人也不怎么说话,就是聚在一起翻翻相册,但老人的情绪明显缓和了。张瑾脾气好,总是乐呵呵的,很多老人都喜欢她。目前,她已经累积了40多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

  冲突

  同住一个屋檐下,冲突有时难以避免。

  骆薇之前有个室友,是一个临时居住的工作人员。两个同龄人经常聊一些共同话题。有一次,两人一起出去唱歌,回来已经过了半夜12点,但兴奋之情难抑,一时音量大了些,惊扰到了隔壁房间的老人。老人睡眠本来就浅,一晚上都没睡好觉。

  “我们感觉特别愧疚,专程买了水果去跟老人道歉,从那以后在房间里都轻手轻脚的。”骆薇说。所幸后来老人不打算追究,事态也没有扩大。但骆薇的考核单上还是被记下了一笔。

  此前,杭州下城区长庆街道曾试水类似的年轻人与老年人“跨代社交”项目,倡导社区有独立住房的独居老人为街道内刚来杭州打拼需要租房的年轻人提供居住地,年轻人为老年人提供简单的生活协助和夜间照料。可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推进困难。究其原因,这种模式对“硬件”配套要求高,须有一套至少两室一厅的住所,老人们的眼光也高,对同住年轻人的职业、工作场所甚至相貌、脾气都有很具体的要求。一年下来,配对者寥寥,第一对试验者在试住一周后就宣告散伙。

  相比之下,苏州的“代际融合”项目尽可能规避了同住场景下的潜在冲突,更侧重于探索代际群体之间的互助服务,搭建资源联动的共享社区。

  不过,这样的模式也有局限性。志愿者们有时候会感觉“被困在场景里”,和老人们“不大熟”;老人们也会觉得,有年轻人住进来是好事,但平时的交流还算不上很多。除了平常跳舞的老人们,骆薇和其他老人的交流并不多。有一次下大雨,她穿着雨披回来,很多老人都没认出她来,以为来了陌生人。

  前路

  年轻人住进养老院,能给养老院带来新的想法与活力,自然是个多方共赢的好事情。但他们想要真正融入养老院,可能还得费一番功夫。

  在通安怡养老年公寓,除张瑾外,其他4位都是中学老师,他们需要在时间分配上达成更默契的配合。由于平日里工作忙,导致大家经常周末有空就一股脑地都去搞活动。有工作人员调侃,“老人都不够了”。

  目前,“代际融合”项目开展基本达到预期。不过,由于加入时间不长,志愿者们目前还是以参与各机构现有的活动为主,主动组织的活动内容并不是很多。

  长期关注养老住房问题的研究者张逸萱提出:“从我个人经历出发,人在年轻的时候容易因为一些挫折而内心破碎,失去面对困难的勇气。这种时候如果能与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前辈交流一下,向他们寻求一些建议,年轻人可能因此受益良多。我之前看到过德国有一个类似案例,老年人不仅可以传授他们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提供不错的建议。”

  张逸萱的建议,苏州康养集团已有所尝试。钱晓岚表示,“代际融合”是苏州康养集团的长期实践课题,旨在通过建立多方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构建充满幸福与活力的全龄社区场景。在项目试点开展的各个养老机构,为老人服务的工作人员和生活小秘书等都是年轻人,他们经常帮助老人处理手机问题,某种程度上也是“代际融合”。反过来,老人们也在积极回馈。比如,退休数学教师徐丽莉在狮山怡养老年公寓开设了数独课,深受各方欢迎。下一步,老年公寓还计划组织“长者讲师团”,为年轻人分享生活工作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不久前,苏州康养集团提出打造中国式“多代屋”,探索“一老一小”打包解决方案,计划将婴幼儿照护纳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范围。未来,不仅是年轻人住进养老院,探索养老模式创新,思路不妨更打开些,让“代际融合”更加灵活多样。

  综合《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央视财经报道

  (武汉晚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郑州特色商业街区留住城市美好记忆

      为城市增添烟火气,为消费增添新动力   郑州特色商业街区留住城市美好记忆  本报记者 余嘉熙 本报通讯员 王佳宁  阅读提示  围绕国家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郑州近年来持续推出一系列利好措施,让一批有品牌、有热度、有流量、有消费、有口碑的精品特色商业街区成为城市名片和促进消费的引爆点。...

    时间:11-17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崇仁乡贤心系桑梓 争当致富路上“领头雁”

      中新网江西崇仁11月17日电 题:江西崇仁乡贤心系桑梓 争当致富路上“领头雁”  作者 巫发阳 杨文辉 李敬  初冬时节,走进江西抚州市崇仁县礼陂镇晗口村脐橙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数万株脐橙果树整齐排列,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一颗颗果大形正、橙黄悦目的脐橙,种植户刘明孙与工人正有条不紊地摘果、...

    时间:11-17
  • 浙江永康:“于光影中”看水资源赋能区域发展

      中新网金华11月17日电(董易鑫)站在浙江金华永康市的东溪旁向内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近百亩古樟树林错落有致,四周分布着秦汉军营、战壕、民国水木居等十多个场景,上空悬挂着多盏照明灯,剧组工作人员正有序忙碌,不时有周围村民前来帮忙。位于永康市西溪镇的西溪影视基地一景。 胡肖飞 摄  2014年7...

    时间:11-17
  • 粤北丹霞山发现珍稀野生苏铁属植物

      中新网韶关11月17日电 (王坚 黄玮)广东省韶关市丹霞山管委会17日通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廖文波教授、凡强副教授团队在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中,发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仙湖苏铁的分布,这也是丹霞地貌首次发现野生的苏铁属植物。丹霞山野外分布的仙湖苏铁群落。凡强 供图  ...

    时间:11-17
  • 是学霸也是吃货!古巴小伙直言自己太爱中国

      中新网北京11月17日电(臧赫 常新宇 杨丽)去年12月,来自古巴的小伙任瑞拿到CSC奖学金来到中国,现在是北京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的一名留学生。很难想象一个刚来中国不到一年的外国小伙,是怎么把中文说得这么“溜”的。其实,他和中国的缘分在古巴就已经开始了。  从古巴到中国,跨越国界的友谊  “...

    时间:11-17
  • 多地求新求变让百姓“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烟火气”中为城市发展添活力

      央视网消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每个城市的菜市场都藏着当地百姓最朴实的生活,是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  随着文旅市场的进一步复苏,不少人在体验当地旅游景点的同时,更愿意去当地菜市场逛一逛,而这种接地气的方式也带来更加有趣的旅游体验。接下来我们就去几个菜市场逛一逛,首先去南京看...

    时间:11-17
  • 驻华外交官沉浸体验 发现“福建之美”

      中新社福州11月17日电 题:驻华外交官沉浸体验 发现“福建之美”  作者 叶秋云  11月16日晚,阿曼苏丹国驻华大使馆外交官纳赛尔·拉希德在福州体验点茶文化,轻轻用沾了茶的工具在茶汤表面写下“阿曼”二字,看着自己的“作品”笑容满面。11月16日晚,驻华外交官一行多人在福州体验点茶文化。 叶秋...

    时间:11-17
  • 海外华文女作家曾晓文:让“文字回家”,是对灵魂的慰藉

      中新社天津11月17日电 题:海外华文女作家曾晓文:让“文字回家”,是对灵魂的慰藉  作者 王在御  “用中文写作会让我感到安心,因为那是家的感觉。”海外华文女作家曾晓文说道。  11月16日下午,毕业于南开大学的曾晓文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曾艳兵、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郝岚做客天津内山书店,开...

    时间:11-17
  • “中国科技第一展”25载见证科技发展“脉动”

      中新社深圳11月17日电 题:“中国科技第一展”25载见证科技发展“脉动”  中新社记者 蔡敏婕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下称“高交会”)正在深圳举行。25年来,一件件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首现,不仅见证一家家科创企业的成长,也反映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和高交会的蓬勃发展。  19...

    时间:11-17
  • 短视频中的老年人:数字时代“能力者”

      朱奶奶的一天,是从群发早安问候开始的。拍摄图片,添加文字,保存发送。这一系列的操作,显示出与科技的亲近,这样的技能在年轻人中司空见惯,但对于年过八旬的朱奶奶来说,却是她走向新世界的勇敢一步。  手机不仅是她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更是朱奶奶展现自己生活与生命态度的舞台。她发过监视器画面里的小猫...

    时间:11-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