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郑州特色商业街区留住城市美好记忆

2023-11-17 12:03:43

来源:工人日报

  为城市增添烟火气,为消费增添新动力

  郑州特色商业街区留住城市美好记忆

  本报记者 余嘉熙 本报通讯员 王佳宁

  阅读提示

  围绕国家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郑州近年来持续推出一系列利好措施,让一批有品牌、有热度、有流量、有消费、有口碑的精品特色商业街区成为城市名片和促进消费的引爆点。如今,郑州一个个商业街区改头换面,焕发新活力。

  “在这里,仿佛穿越回了20世纪初,每一个角落都在讲述着郑州故事!”11月9日,河南省郑州市又一标志性商业街区中铁·泰和里-印巷1923主题街区开街,游客王瑞兴奋地表示。

  围绕“印巷1923”“唐宋梦华”“火车时代”“记忆河南”等六大主题,中铁·泰和里-印巷1923主题街区汇聚演艺、文创、餐饮及零售等多元业态,通过复刻百年前的郑州市井文化,让消费者与郑州建立更加深厚的情感纽带,留下深层次城市记忆。

  为城市增添烟火气,为消费增添新动力。围绕国家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郑州近年来持续推出拓展消费场景、点燃文旅消费、提质文体消费、激活大宗消费等一系列利好措施,让一批有品牌、有热度、有流量、有消费、有口碑的精品特色商业街区成为城市名片和促进消费的引爆点。

  优化环境,焕活“郑州味道”

  “我从小在郑州长大,最离不开的就是这个味儿!”在郑州管城回族区的北顺城街代书胡同文化街区,市民董大林正和家人在老饭馆西兰轩聚餐。来这里吃饭,几乎成了他们每个月的“固定项目”。

  作为郑州最具文化味、人情味和烟火味的商业街区之一,代书胡同自明清时期起就已店铺林立,商贸兴隆,尤以特色餐饮美食闻名。

  “虽然特色突出,但由于是老城区,基础条件薄弱,卫生环境差、交通不顺畅等问题饱受诟病,商业发展也受到很大限制。”北下街街道负责人表示。

  为了焕活“郑州特色、中原韵味”,2020年8月起,郑州开始对该街区进行改造:拆除违章建筑,封堵住改商,凸改平防盗窗,解决阳台下沉安全隐患,规划增设停车位;改造大小道路20条,建设12处集文化小品、休闲、绿化为一体的拇指公园、儿童乐园,并创作代书先生、下棋能手、社区戏苑等文化节点……

  商业环境的优化让“老字号”焕发新活力,越来越多的市民朋友来到这里,寻找“老城老街老味道”的城市记忆。

  这只是郑州市全力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塑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品质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郑州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工作列为重点专项之一,建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高位推进机制,大力发展首店首发经济,建设老字号特色街区,‍‍培育打造特色美食街区、知名夜间消费集聚区等,促进优质消费资源的集聚。

  现如今,郑州的一个个商业街区开始改头换面,焕发新活力。

  场景升级,瞄准年轻人需求

  虽然寒潮已经到来,但郑州市二七区德化步行街的人气却丝毫不减。“这里商铺多、活动多,我们周末经常相约到这儿打卡。”和同伴一起逛街的大学生王清蕊笑着说,自己每次逛街,都会满载而归。

  作为郑州市最著名的商业街区之一,德化步行街地理位置优越,店铺总数近千家,人流量巨大,但环境设施和商业布局一直是其最大的短板。

  “我们精雕细琢,围绕环境整治、产业业态、品牌特色、景观提升等方面,全力推动二七商圈更新和步行街改造双同步、双提升。”二七区区长虎荣鑫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面对消费不断升级与消费主力军愈发年轻化,富有艺术感的商业街区和文商旅综合体正逐渐成为市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唤醒一条街,改变一座城。为了将厚重历史感和时尚现代感相融合,德化步行街结合文化、“夜经济”、网红元素等,引入乐队表演、文艺演出、非遗展等业态,摆设路演摊位;开设以“拥抱爱”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市集、“百年德化夜乐汇”及撸猫馆、轰趴馆等潮流沉浸式娱乐体验场景……

  在二七区,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名区”战略目标,当地正持续升级特色商圈,优化配套功能和商业业态,全面提升二七商圈的消费能级,将二七商圈打造成文化与时尚兼顾的消费地标。同时,推动消费场景升级,在沉浸式体验、文旅IP打造上不断推陈出新,给特色街区注入新的生命力,使每个特色街区各有千秋,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打卡。

  锚定夜经济,盘活工业遗存

  “这里既有工业特色,又融合了当代的网红元素,随手一拍都是大片。”在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街区,24岁的大学生李文乐和闺蜜走走停停,怡然自得。

  红砖瓦房、挺拔法桐、林荫小道、独具一格的苏式老厂房,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打卡。或许,这就是工业景观的浪漫。

  始建于1952年的郑州油脂化学厂,曾是河南省最大的食用植物油、香皂、合成洗涤剂生产企业。但在2006年完全停产后,油化厂厂房废弃,门窗剥落,一度沦落成了生活垃圾场。

  “这里是郑州人不可磨灭的城市记忆,也是珍贵的工业文化遗存,白白浪费实属可惜。”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园总经理王慧勤介绍说,秉持着修旧如旧的改造原则,郑州油脂厂延续了老工厂的建筑风貌,将工业风格建筑加入现代时尚元素,与自然相融合,还提供文化创意场所,如民间手工艺、书法、绘画等,成为郑州知名的网红打卡地。

  同时,通过合理规划业态布局及园区游玩路线,园区锚定“五官经济”这一夜经济的“新赛道”,逐渐建起了咖啡馆、烧烤店、酒吧、工业展示馆等新业态特色店,把工业遗存融入城市烟火气,成为青年群体消费、体验、休闲的热门目的地。今年以来,园区客流量逐日增加。据介绍,周末和节假日期间日均接待游客最高接近4万人次。

  “我们要尊重和善待城市记忆,不仅要保留工业遗存,更要在保护中开发,让老建筑、老街区成为塑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品质的城市市集。”郑州市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着力在细化配套政策、强化项目支撑、聚集资源要素、丰富场景业态、改造提升传统街区等方面下大功夫,围绕重要节点统筹策划,持续推动消费热潮,全力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崇仁乡贤心系桑梓 争当致富路上“领头雁”

      中新网江西崇仁11月17日电 题:江西崇仁乡贤心系桑梓 争当致富路上“领头雁”  作者 巫发阳 杨文辉 李敬  初冬时节,走进江西抚州市崇仁县礼陂镇晗口村脐橙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数万株脐橙果树整齐排列,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一颗颗果大形正、橙黄悦目的脐橙,种植户刘明孙与工人正有条不紊地摘果、...

    时间:11-17
  • 浙江永康:“于光影中”看水资源赋能区域发展

      中新网金华11月17日电(董易鑫)站在浙江金华永康市的东溪旁向内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近百亩古樟树林错落有致,四周分布着秦汉军营、战壕、民国水木居等十多个场景,上空悬挂着多盏照明灯,剧组工作人员正有序忙碌,不时有周围村民前来帮忙。位于永康市西溪镇的西溪影视基地一景。 胡肖飞 摄  2014年7...

    时间:11-17
  • 粤北丹霞山发现珍稀野生苏铁属植物

      中新网韶关11月17日电 (王坚 黄玮)广东省韶关市丹霞山管委会17日通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廖文波教授、凡强副教授团队在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中,发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仙湖苏铁的分布,这也是丹霞地貌首次发现野生的苏铁属植物。丹霞山野外分布的仙湖苏铁群落。凡强 供图  ...

    时间:11-17
  • 是学霸也是吃货!古巴小伙直言自己太爱中国

      中新网北京11月17日电(臧赫 常新宇 杨丽)去年12月,来自古巴的小伙任瑞拿到CSC奖学金来到中国,现在是北京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的一名留学生。很难想象一个刚来中国不到一年的外国小伙,是怎么把中文说得这么“溜”的。其实,他和中国的缘分在古巴就已经开始了。  从古巴到中国,跨越国界的友谊  “...

    时间:11-17
  • 多地求新求变让百姓“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烟火气”中为城市发展添活力

      央视网消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每个城市的菜市场都藏着当地百姓最朴实的生活,是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  随着文旅市场的进一步复苏,不少人在体验当地旅游景点的同时,更愿意去当地菜市场逛一逛,而这种接地气的方式也带来更加有趣的旅游体验。接下来我们就去几个菜市场逛一逛,首先去南京看...

    时间:11-17
  • 驻华外交官沉浸体验 发现“福建之美”

      中新社福州11月17日电 题:驻华外交官沉浸体验 发现“福建之美”  作者 叶秋云  11月16日晚,阿曼苏丹国驻华大使馆外交官纳赛尔·拉希德在福州体验点茶文化,轻轻用沾了茶的工具在茶汤表面写下“阿曼”二字,看着自己的“作品”笑容满面。11月16日晚,驻华外交官一行多人在福州体验点茶文化。 叶秋...

    时间:11-17
  • 海外华文女作家曾晓文:让“文字回家”,是对灵魂的慰藉

      中新社天津11月17日电 题:海外华文女作家曾晓文:让“文字回家”,是对灵魂的慰藉  作者 王在御  “用中文写作会让我感到安心,因为那是家的感觉。”海外华文女作家曾晓文说道。  11月16日下午,毕业于南开大学的曾晓文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曾艳兵、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郝岚做客天津内山书店,开...

    时间:11-17
  • “中国科技第一展”25载见证科技发展“脉动”

      中新社深圳11月17日电 题:“中国科技第一展”25载见证科技发展“脉动”  中新社记者 蔡敏婕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下称“高交会”)正在深圳举行。25年来,一件件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首现,不仅见证一家家科创企业的成长,也反映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和高交会的蓬勃发展。  19...

    时间:11-17
  • 短视频中的老年人:数字时代“能力者”

      朱奶奶的一天,是从群发早安问候开始的。拍摄图片,添加文字,保存发送。这一系列的操作,显示出与科技的亲近,这样的技能在年轻人中司空见惯,但对于年过八旬的朱奶奶来说,却是她走向新世界的勇敢一步。  手机不仅是她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更是朱奶奶展现自己生活与生命态度的舞台。她发过监视器画面里的小猫...

    时间:11-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