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海外华文女作家曾晓文:让“文字回家”,是对灵魂的慰藉

2023-11-17 11:21: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天津11月17日电 题:海外华文女作家曾晓文:让“文字回家”,是对灵魂的慰藉

  作者 王在御

  “用中文写作会让我感到安心,因为那是家的感觉。”海外华文女作家曾晓文说道。

  11月16日下午,毕业于南开大学的曾晓文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曾艳兵、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郝岚做客天津内山书店,开展一场名为“文字回家”的主题讨论会。

11月16日下午,由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主办的“文字回家”主题讨论会在天津内山书店举行。王在御  摄

  曾晓文通过分享旅居海外这些年文学寻踪的经历,与两位嘉宾探讨乔伊斯、卡夫卡等作家作品,借此抒发新移民作家对“文字回家”的期望。

  郝岚表示,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当代文学作家面临“我是谁”的问题。例如曾晓文是加拿大作家、英文作家,但她同时也是“华语天津作家”。在全球化新移民的特殊处境下,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人,依靠文字来获得一种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

  “卡夫卡就是这类典型作家。我们在提及卡夫卡时,往往不会强调其国籍,因为他将文学视作自己的生命,是他真正的家园和意识。”曾艳兵说。

  在中国和北美生活的双重经验对曾晓文二十余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恰当地运用,以求达到平衡,即其隐含的价值观为中西文化所共同接受,是曾晓文所追求的境界。

  “其实每一个在海外的华人都有中华文化的印记,当他们在居住国经历一些碰撞后,所寻求的是两个文化间的共同价值。这个主题几乎贯穿我所有的作品。”曾晓文说道。

  谈及文学创作与家的关系,曾晓文说,“让文字回家,也是让灵魂回家。我的作品表现东西方共同的情感体验,例如文化归属感、爱与被爱、赢得平等和尊重等,以及使用双重视角进行创作,目的都是为了增进不同族裔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文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无法被简化或归类,它实际上是在表达每个个体的丰富性,并包容了一切。郝岚表示,像曾晓文这一代新移民通过文字的方式,实现了在异国他乡中达到文化认同感和一种“回家”的感受,这是难能可贵的。

11月16日下午,由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主办的“文字回家”主题讨论会在天津内山书店举行。王在御 摄

  曾晓文说:“就好像乡愁是大多数旅居作家早期创作的主题,人类的共同价值就在于共享同一个精神家园,而文学就是所有人的家。在这里,我们可以让不同语言、文化的人们和谐相处。”

  通过文字将人性共通的部分联结在一起,一个多族裔故事的发展从冲突、谅解再到和解,这不仅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也是多元文化交流、包容与融合的体现。“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本身,如果文字能带来家的感觉,那便是对灵魂最大的慰藉。”曾晓文说。(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郑州特色商业街区留住城市美好记忆

      为城市增添烟火气,为消费增添新动力   郑州特色商业街区留住城市美好记忆  本报记者 余嘉熙 本报通讯员 王佳宁  阅读提示  围绕国家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郑州近年来持续推出一系列利好措施,让一批有品牌、有热度、有流量、有消费、有口碑的精品特色商业街区成为城市名片和促进消费的引爆点。...

    时间:11-17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崇仁乡贤心系桑梓 争当致富路上“领头雁”

      中新网江西崇仁11月17日电 题:江西崇仁乡贤心系桑梓 争当致富路上“领头雁”  作者 巫发阳 杨文辉 李敬  初冬时节,走进江西抚州市崇仁县礼陂镇晗口村脐橙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数万株脐橙果树整齐排列,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一颗颗果大形正、橙黄悦目的脐橙,种植户刘明孙与工人正有条不紊地摘果、...

    时间:11-17
  • 浙江永康:“于光影中”看水资源赋能区域发展

      中新网金华11月17日电(董易鑫)站在浙江金华永康市的东溪旁向内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近百亩古樟树林错落有致,四周分布着秦汉军营、战壕、民国水木居等十多个场景,上空悬挂着多盏照明灯,剧组工作人员正有序忙碌,不时有周围村民前来帮忙。位于永康市西溪镇的西溪影视基地一景。 胡肖飞 摄  2014年7...

    时间:11-17
  • 粤北丹霞山发现珍稀野生苏铁属植物

      中新网韶关11月17日电 (王坚 黄玮)广东省韶关市丹霞山管委会17日通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廖文波教授、凡强副教授团队在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中,发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仙湖苏铁的分布,这也是丹霞地貌首次发现野生的苏铁属植物。丹霞山野外分布的仙湖苏铁群落。凡强 供图  ...

    时间:11-17
  • 是学霸也是吃货!古巴小伙直言自己太爱中国

      中新网北京11月17日电(臧赫 常新宇 杨丽)去年12月,来自古巴的小伙任瑞拿到CSC奖学金来到中国,现在是北京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的一名留学生。很难想象一个刚来中国不到一年的外国小伙,是怎么把中文说得这么“溜”的。其实,他和中国的缘分在古巴就已经开始了。  从古巴到中国,跨越国界的友谊  “...

    时间:11-17
  • 多地求新求变让百姓“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烟火气”中为城市发展添活力

      央视网消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每个城市的菜市场都藏着当地百姓最朴实的生活,是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  随着文旅市场的进一步复苏,不少人在体验当地旅游景点的同时,更愿意去当地菜市场逛一逛,而这种接地气的方式也带来更加有趣的旅游体验。接下来我们就去几个菜市场逛一逛,首先去南京看...

    时间:11-17
  • 驻华外交官沉浸体验 发现“福建之美”

      中新社福州11月17日电 题:驻华外交官沉浸体验 发现“福建之美”  作者 叶秋云  11月16日晚,阿曼苏丹国驻华大使馆外交官纳赛尔·拉希德在福州体验点茶文化,轻轻用沾了茶的工具在茶汤表面写下“阿曼”二字,看着自己的“作品”笑容满面。11月16日晚,驻华外交官一行多人在福州体验点茶文化。 叶秋...

    时间:11-17
  • “中国科技第一展”25载见证科技发展“脉动”

      中新社深圳11月17日电 题:“中国科技第一展”25载见证科技发展“脉动”  中新社记者 蔡敏婕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下称“高交会”)正在深圳举行。25年来,一件件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首现,不仅见证一家家科创企业的成长,也反映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和高交会的蓬勃发展。  19...

    时间:11-17
  • 短视频中的老年人:数字时代“能力者”

      朱奶奶的一天,是从群发早安问候开始的。拍摄图片,添加文字,保存发送。这一系列的操作,显示出与科技的亲近,这样的技能在年轻人中司空见惯,但对于年过八旬的朱奶奶来说,却是她走向新世界的勇敢一步。  手机不仅是她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更是朱奶奶展现自己生活与生命态度的舞台。她发过监视器画面里的小猫...

    时间:11-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