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经验做法全球推广,这位中国医生想让所有人听清世界

2023-06-19 17:01:38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我国20岁以下的聋哑人很少了!上海的聋哑学校,从30年前的22所,到眼下的2所,猜猜去年招了几个新生——4个。我还是着急,这4个孩子,为什么新生儿听力筛查没发现?为什么没有早期干预?”

  和吴皓聊天,这几句道出,略一定神,有“石破天惊”的震撼——确实,街头时时偶见的聋哑学校,曾几何时渐渐“消失”了……

  吴皓和同道的努力,经由国家立法的认可,挽救了多少失聪孩子和家庭的幸福!

  他正在切断自己奋斗一生的专业“后路”——争取让聋哑儿童无限接近于“0”!

  他正从“小”的聚焦到“老”的,阿兹海默的继发因素之一,就是老年听力丧失,能不能阻断?

  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东亚耳科学会主席吴皓来说,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他选择让天下无哑,让所有人“听”清世界

  中国医生的努力,成为国家行为,也让全世界“听”见了。

  世界卫生组织曾在加德满都开会,吴皓受邀介绍中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做法,被赞誉为“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新生儿筛查模式”,获得全球推广。

  “贵人语迟”?其实是十聋九哑!不让他们抱憾终生

  看到两个视频。

  一个是20多年前的,一位聋哑学校经过训练的听障女生,在镜头前很努力地吐字,可旁人还是听不懂……而数年前,一个帅气男生接受电视台采访,侃侃而谈,完全听不出他一出生就有听障。

  在人群中,先天性听力损失发生率为1‰-3‰,我国每年约新增3万以上听力障碍儿童——十聋九哑,他们成为日后聋哑学校的“生源”。

  等父母发现两三岁的孩子“贵人语迟”,已错过语言习得窗口期,抱撼终生。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曾是世界上聋哑学校最多的国家;到2021年,虽然特殊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但聋哑学校数量却缩减了一半以上——原因是,中国听力残疾人士已急剧减少。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吴皓团队是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高手。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1岁以内植入手术安全性良好,术后言语发育、环境适应和社交能力显著提高。

  能不能从一出生就“找”到他们?

  2001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吴皓,担纲首任儿童听力筛查中心主任,带领团队尝试在产房展开大规模新生儿听筛。

  发达国家都有新生儿听障筛查系统,但成本高、操作复杂,需要专业听力师。这不符合国情,难以照搬。吴皓团队几经实验研究,锚定耳声发射技术,操作简便,哪怕乡村医院产房护士经过培训即可掌握。缺点是存在假阳性现象。他们继续钻研,发现婴儿出生72小时前后筛查,假阳性比例最低;首次筛查存疑的孩子,出生四周后回访复测可继续降低“假阳”。

  他们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诊治方案》,简化成“三步法”,极易操作,很快在上海铺开;2009年,产房内新生儿听力筛查被国家纳入法定项目推广,覆盖率从2008年的29.9%提高到2016年的86.5%,先天性耳聋诊断和干预年龄显著提早。

  2009年,吴皓到西藏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慈善手术。当地一时却找不到适合手术的2岁以下聋儿。一来是产房筛查没普及,二来,当地近半新生儿生在家里,不易发现。

  不能让“他们”漏网。

  吴皓团队撰写了一份全国各地听力筛查情况的调研报告。2014年,卫生部启动全国贫困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涉及49万例新生儿;各地区相继开设听力障碍诊治中心,如今我国已实现全覆盖。

  然而,仍有通过筛查的孩子,日后因听力问题发生学习困难。吴皓团队选定杨浦区2006年入学新生开展听力筛查,发现这部分儿童是“迟发性耳聋”。回到实验室反复研究,找到了迟发性耳聋易感基因,有了“标记”,通过基因筛查,这类孩子就有早发现、早干预的机会。

  层层筛查,重重把关。数十万中国儿童,避开了终生聋哑残疾陷阱。

  吴皓和同道在医疗“主业”之外的不懈努力,成为国家行动,中国“消灭聋哑”的悉心投入,大大提升了相关儿童和家庭的人生幸福感。

  顺藤摸瓜,挑战高难度手术,消灭8%!

  那么,去年进入上海聋哑学校的“4个生源”,是怎么回事?

  国家卫健委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诊断治疗组组长吴皓逐一调查:原来,他们先天就没有听觉神经,无法通过人工耳蜗植入恢复听觉。这占了先天耳聋的5%-8%。

  怎么办?吴皓团队迎难而上。

  2019年1月,他们完成国内首例儿童听觉脑干植入手术,将一枚直径仅5毫米的电路板,精准植入一名2岁儿童大脑深部的听觉中枢,通过刺激听觉神经元,让孩子对声音产生反应——极其复杂的高难度手术,相当于在钉子尖上“绣花”。刚开始,一台手术要做近十个小时,能让医生做“瘫”掉。国际上仅有少数几位医师敢于尝试。

  如今,这个四岁囡能听会讲了。上海九院也成为国内从事儿童听觉脑干植入手术最大的治疗中心,完成108例手术,平均手术时间缩短到5小时左右。

  吴皓,这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在国际听觉重建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耳聋、听神经瘤、颈静脉孔肿瘤等高难度手术领域,他是国际级高手,累计完成耳神经颅底手术3000余例,其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功能保存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

  他笑说,1996-1998年在法国巴黎第七大学Beaujon医院耳神经外科中心做临床博士后,让他的专业水准“升华”了。当时32岁的他,以顽强的毅力突击学法语,通过法国外籍医生考试,成为住院医师,“否则只能‘看手术’不能‘动手术’。”吴皓说,在眼耳鼻喉各路神经密集的颅底方寸之地做手术,风险太高,一点点失误,都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

  耳蜗是听力受损关键部位,早期植入人工耳蜗是重建听力的重要手段。吴皓曾成功实施国际上第一例机器人辅助儿童人工耳蜗手术,而在国内率先开展的听觉脑干植入手术,成功率达100%,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国际少数几位开展该项高难度手术的医师。他因此牵头制定儿童听力障碍诊断国际专家共识,参与制定国际人工耳蜗植入专家共识。

  可是,吴皓并不满足于做手术名医。

  锚定临床科研,惠及更多病患,九院拿下国内医院创新转化榜首

  采访吴皓,本是源起于最近的几则新闻——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一举斩获三项科技进步一等奖,一人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对一家医院而言,“过于”突出了。

  同时,吴皓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最新成果:首次在分子层面揭示耳蜗突触病变的新机制,为探究声音编码机制及耳蜗突触病变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2022年7月,《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首次发布,上海九院是以头颈专科闻名,既不够“综合”也不够大,居然越过全国一众超大三甲医院,拿下第一名。

  大江东工作室好奇: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被高度重视的当下,做了8年院长的吴皓,如何带领九院杀出重围?

  年轻医生,经常听到吴院长的语重心长:

  “医生做科研,不能只为升职称。要做有意义的事,通过科研解决临床问题。”

  “优秀医生不光要会开刀,还要成为医生科学家。”

  “医院一直提倡科研。基础、临床、应用、转化都重要,最重要的是导向。”

  吴皓率先垂范。

  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51篇,主持或参与制定行业技术规范、指南、共识10项。

  打造临床研究和科研创新机制。在上海,九院较早成立临床研究中心,建设医工交叉平台。2022年,成为获得上海知识产权成果奖的惟一医疗机构。

  科研创新的目标,是惠及更多患者。

  高难度手术突破后,他们研发了听觉脑干植入装置,启动在药监部门注册申请,“希望顺利拿到注册证,尽快转化生产,让植入装置价格从国际上的四五十万元,变成约20万元。”吴皓们还在努力,将之纳入上海医保。

  聋儿少了,吴皓又锚牢老年性耳聋。

  老年人听力不好,沉默寡言,易患阿兹海默症,“社会、家庭,对老人耳聋都不够重视。”吴皓很焦虑。

  五年前起,他们在上海宝山、浦东选择社区建立老年人听力健康研究队列,开展基因测序和干预研究,以便弄清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哪些基因在起作用,能否通过基因筛查提前干预,也希望发现新的药物。

  他们还调查长期在高噪声环境工作人群的听力受损情况,寻找对噪声敏感的基因。

  他们通过病毒载体改造和内耳给药进路创新,实现内耳不同类型细胞的靶向转染和基因编辑,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成年耳聋小鼠听力的恢复……

  在吴皓看来,未来,人工听觉效果会更好。通过基础研究,形成更好的编码机制,让人工耳蜗在声音转化过程中提取更多信息,让患者听到更自然的声音。结合基因治疗,让内耳细胞再生……

  年近花甲的吴皓,一谈到未来,眼里炯然有光。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万物皆可盲盒?期待新规的“清醒剂”作用

      近年来,盲盒相关产品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随着“盲盒+”商业模式迅速发酵,通过盲盒形式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领域不断增加,其中的过度营销、信息不透明、虚假宣传、“三无”产品、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也逐渐凸显,需要予以规范引导。6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为盲盒经...

    时间:06-20
  • 成都大运会主题车站亮相 来地铁站邂逅“蓉宝”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杨芮雯)6月19日,成都大运会主题车站在成都地铁孵化园站正式亮相。 主题车站由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和成都轨道集团联合打造,以大运会吉祥物“蓉宝”为主角,以大运会主视觉体系为基底,以成都城市地标和大运会场馆元素为内核,通过立体设计植入地铁站的墙面、立柱和地面空间,营造半沉浸...

    时间:06-20
  • 我想甜蜜爱一场 Ta想掏空我钱包

      近期,网络上兴起一股新潮流——许多年轻人热衷寻找AI恋人,每天和AI相伴听歌、看剧、散步、谈心、拥抱、飞吻,甚至被求婚。只不过,所有行为都要依托文字或语音。  有玩家认为,AI比真人更懂你、更体贴。  也有人担心,商家恐通过AI掏空用户钱包,且容易泄露隐私,易产生法律纠纷。  实际情况究竟如何?记...

    时间:06-20
  • 多名主播为流量虚构“直播约架”被拘

      多名主播为流量虚构“直播约架”被拘【 公安部提醒此类行为造成恶劣影响将受到法律惩戒】  6月19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广东化州警方获悉,近日当地警方破获了一起网络主播为了吸引流量,制造虚假“约架”的案件,10名涉案人员被行政拘留。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广东、云南、河南、湖北、青海等...

    时间:06-20
  • 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关键要用好法治利器

    张淳艺  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宣布:为保护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和个人信息等权益,针对扫码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消费者可将遇到的此类问题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向中国消费者协会进行反映。(相关报道见A5版)  停车缴费、点餐、...

    时间:06-20
  • 城建和征地拆迁成行政机关败诉“重灾区”

      城建和征地拆迁成行政机关败诉“重灾区”【青海法官建议聚焦败诉案件在规范行政行为上下功夫】  □ 本报记者 徐鹏  2022年,青海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行政案件1480件,审结1253件,呈现受理案件数地域分布不均衡、涉案领域和类型更为广泛、行政机关败诉率略有上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上升、...

    时间:06-20
  • 防治校园欺凌,校方该承担什么角色?

      防治校园欺凌,校方该承担什么角色?【 多起校园欺凌事件经网络曝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受访者称一些学校应反思】调查动机  近日,一段视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视频中,北京某学校一名女生长期受到同班同学的诋毁、羞辱和辱骂。经过调查,多名施暴者被校方处罚。  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近年来,网上曝光校...

    时间:06-20
  • 广西发现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墓葬

      中新社百色6月19日电 (韦佳秀)记者19日从广西平果市委宣传部获悉,5月7日至25日,在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百色市有关专家、文博工作者的联合发掘中,考古队在平果市黎明乡蟠桃村那物屯对面的达洪江水库库区一个半岛,发现一处古墓并挖掘出铜鼓和一批文物。  经有关专家初步认定:该古墓是一座战国...

    时间:06-19
  • 广州白云火车站封顶 将成亚洲最大TOD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中新社广州6月19日电 (记者 郭军)19日,随着最后一榀钢结构杆件拼装完成,新建广州白云火车站正式封顶,标志着站房钢结构整体完工,全面进入室内外装饰装修阶段。广州白云站预计将于今年底竣工。  广州白云站是广州铁路枢纽“五主四辅”中的主要客站之一,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南部,总建筑面积约45.3万平方...

    时间:06-19
  • 蛇类如何起源演化为何缺失四肢?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揭开谜团

      中新网北京6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中国十二生肖之一,蛇是广为人知、广泛分布的一类爬行动物,成语“画蛇添足”则告诫人们蛇是无足(没有四肢)的动物。不过,蛇类如何起源的?最初有没有四肢?如果有的话,又是如何在演化过程中丢失的?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关注,公众也颇为好奇。蛇类感官系统演化。...

    时间:06-1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