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蛇类如何起源演化为何缺失四肢?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揭开谜团

2023-06-19 23:27: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6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中国十二生肖之一,蛇是广为人知、广泛分布的一类爬行动物,成语“画蛇添足”则告诫人们蛇是无足(没有四肢)的动物。不过,蛇类如何起源的?最初有没有四肢?如果有的话,又是如何在演化过程中丢失的?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关注,公众也颇为好奇。

蛇类感官系统演化。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 供图

  约1.18亿年前由穴居蜥蜴演化而来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员李家堂团队通过选取全球极具代表性的不同支系的蛇类,结合大规模多组学技术与基因编辑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手段,系统阐释了蛇类的起源与特殊表型演化的遗传机制。

蛇类基因组演化特征。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 供图

  研究团队基于染色体水平蛇类基因组数据集,最新成功构建出迄今最有力的蛇类系统发育框架表明,蛇类起源于约1.18亿年前早白垩纪,由穴居蜥蜴演化而来,也是四足动物四肢缺失的特化类型。

  由中国科学家完成的这一全面揭示蛇类起源演化谜团的重要研究成果论文,北京时间6月19日夜间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并将于7月6日在第186卷14期以封面论文形式正式刊印。

  论文通讯作者李家堂研究员指出,研究团队基于多种高通量基因组测序技术,从头组装并拼接出14个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其中12个为染色体水平)代表12个不同蛇科。同时,结合近200个多物种多组织转录组测序数据及基因编辑等功能实验,深入探讨蛇类的起源及表型演化遗传机制。

蛇类四肢缺失、身体延长、内脏器官不对称发育等重要遗传机制。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 供图

  该研究表明,蛇类起源于约1.18亿年前的早白垩纪,与亲缘最近的蜥蜴类(帝王蛇蜥、科摩多巨蜥等)的最近共同祖先是“姐妹”关系,提示蛇类的祖先可能是某种蜥蜴。在演化过程中,蛇类最先分化出的类群为盲蛇,并在约6500万年前白垩纪-早第三纪分界点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后,迎来蛇类物种的爆发。

  破解四肢缺失身体延长等演化之谜

  李家堂介绍说,目前全球已知蛇类约有4000种,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陆地和海洋,栖息地多样,适应能力强,以高度特化的重要表型如四肢缺失、身体延长、视觉和听觉退化、红外感应增强、左右肺不对称发育等特殊表型,在进化历史上处于脊椎动物演化的关键节点,是脊椎动物重要类群和研究动物复杂性状形成机制的理想类群。

蛇类系统发育框架。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 供图

  本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基于比较基因组与基因编辑等多学科交叉手段发现,蛇类PTCH1蛋白特异性缺失的3个氨基酸残基,可能是其四肢缺失的重要遗传机制之一;大量编码及非编码调控元件的快速演化驱动了蛇类身体的延长,为适应身体延长,蛇类的内脏器官发生了不对称发育,如其左肺大多趋近于退化,而右肺则较为发达;蛇类丢失了控制器官对称发育的DNAH11和FXJ1B基因,则是其左、右肺不对称发育的重要遗传因素。

  此外,这次研究还探讨了红外感应蛇类和穴居的盲蛇类物种特殊表型的演化遗传机制,发现与热响应相关的PMP22基因、与三叉神经发育相关的NFIB基因的非编码调控元件的趋同演化,是部分蛇类感知红外光谱的重要遗传驱动力。盲蛇类物种则通过RPGRIP1等基因的丢失、CHIA等基因的快速演化以适应穴居生活,并形成专食蚂蚁及蚂蚁卵的食性。

蛇类特有性状的演化遗传机制。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 供图

  未来将聚焦开发玉米蛇为模式动物

  李家堂表示,本次研究率先启动了爬行动物大规模组学研究,对理解脊椎动物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将推动动物演化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研究团队在野外开展蛇类研究工作。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 供图

  最新研究结果支持了学界此前关于蛇类是由蜥蜴演化而来的假说,将加深人们对蛇类的起源及其复杂性状的形成机制的理解,并进一步推动爬行乃至脊椎动物演化发育生物学研究,亦可为动物遗传育种及人类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启示和科学支撑。

研究团队在野外开展蛇类研究工作。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 供图

  展望未来,李家堂透露,研究团队后续将聚焦开发玉米蛇为模式动物并开展演化发育生物学研究。同时,围绕蛇毒等重要遗传资源的挖掘和运用,为抗蛇毒血清及蛇毒衍生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支撑。研究团队还将推动从基础科学到应用基础科学的发展,以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网传中考泄题为不实信息

      中新网6月20日电 据“上海辟谣平台”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圈群流传一段聊天记录,称上海中考浦东新区数学考试出现泄题情况。此外,社交平台亦有关于历史、道德与法治试卷泄题等讨论。  6月20日,就网传说法,上海辟谣平台联系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对方回应称,网传泄题说法均为不实信息,“目前各科考...

    时间:06-20
  • 近九成受访青年期待对更多严重网暴行为提起公诉

      为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公民人格权益和正常网络秩序,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起草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向社会公开征...

    时间:06-20
  • 高温干旱考验加剧 主汛期四川多地仍在喊“渴”

      主汛期四川多地仍在喊“渴”?气候变化致高温干旱考验加剧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去年夏旱连着今年春干,持续十月有余的罕见旱情让水田变旱地,旱地又皲裂,两指宽的裂缝都能轻松放进一个成人手掌。”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新店镇书记刘丹这样描述她在村里走访时看到的情形。她形容干涸裂口的水田...

    时间:06-20
  • 对话辽宁“房门被堵死”女子:邻居与开发商有纠纷

      央广网朝阳6月19日消息(记者 李子平) “房子是以抵债形式获得的,有房产证”“跟邻居打官司我也赢了,但是房子现在我仍然进不去”“现在政府部门也关注了,我相信会有一个公正合理的结果。”  近日,“房子两年没住,门被邻居堵死了”的视频在网上获得大量关注。6月19日下午,发布视频的于辰冰女士接受了...

    时间:06-20
  • 广东广宁通报“学生被打视频”:属实,涉事人员已被警方带回调查

      中新网6月20日电 据“广宁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教育局对有学生在学校被打一事发布情况通报。  通报表示,6月19日,网传广宁县一学生被打视频。经核,学生被打情况属实。据了解,18日下午,广宁县有学生在学校被打,被现场学生拍摄上传微信群。传播后,有网友报警并提供学生被打视频。 ...

    时间:06-20
  • 江西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江西省气象台2023年6月20日3时22分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6小时内,南昌、上饶、景德镇的部分地区降水可达50毫米以上,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等强对流天气,请注意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城乡内涝、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记者 杨萍)...

    时间:06-20
  • “人人喊打”的网暴究竟怎么打

      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起草《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对于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应当依法严肃追究,切实矫正“法不责众”错误倾向,要重点打击恶意发起者、组织者、推波助澜者以及屡教不改者。  记者在采访...

    时间:06-20
  • “天下第一痛”,凶猛但可治!

    ■杨文磊 卫永旭  面部疼痛很常见,但像触电或火烧一样难以忍受,号称“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你真的了解吗?未必。来看笔者近期遇到的两则病例。  暴风骤雨的剧烈疼痛,是牙痛吗?  小王,40岁,江苏人。两年多前,吃饭或洗脸时,右侧下半部脸会出现一过性触电样疼痛,一开始他不在意,后来几乎隔天就要发作,疼...

    时间:06-20
  • 种植牙想用一辈子?收好“维保”攻略

    ■于德栋 章文冉  近年来,越来越多牙齿缺失患者选择种植牙作为牙齿修复方案。与传统假牙相比,种植牙可以与自己的天然牙媲美,咀嚼、发音功能更好,美观、舒适度更高,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最佳的一种缺牙修复方法。  种植牙最长使用寿命的世界纪录由一名瑞典人保持,他在1967年接受了全口种植牙手术,至今已使...

    时间:06-20
  • “1杯奶茶87条数据”,小微消费场景不能成信息保护死角

      买一杯奶茶,钱不多、事不大,但反映出的某些场景下消费痕迹、信息安全处于保护真空的问题,却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何在海量个人信息中剥离敏感信息、利用好其他可用信息,对信息产业的发展、平衡技术和信息的应用与用户权益之间的关系、改善百姓生活和消费体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澎湃新闻...

    时间:06-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