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电影“发疯营销”可以理解,但不是长久之计

2023-11-11 05:59: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疯营销”正在渗透到影视作品宣发中,《拯救嫌疑人》“年度最疯女性反杀犯罪悬疑大片”,《河边的错误》“没有真相,不如发疯”,《二手杰作》“先成功后发疯”,《涉过愤怒的海》“哪有不疯的”“疯出新高度”,《无价之宝》“张译带孩子主打一个疯”,《龙城》“最狗血的一家人,最疯狂的家务事”……这些“发疯营销”,有的是官方主动发布,有的是网友自发贴标签,有的被认为形容得比较贴切,有的则被批评蹭热度。

  今年暑期档票房冠军《消失的她》,“全员发疯”“女性反杀”是帮助它票房登顶的两大利器,也是收割流行多时“发疯文学”红利最多的一部作品,无形中撕开了“发疯营销”的口子,探索出了一条“低成本、高收益”的宣发策略。但就像以往盛行的营销模式一样,“发疯营销”最好的果子被摘过之后,尾随者多少有些尴尬,同时紧跟《消失的她》与《孤注一掷》宣发思路的《鹦鹉杀》,口碑与票房均反响平平。

  《河边的错误》讲的是“疯子杀人”的故事,且开放式结局,也吻合“没有真相”的定位,但“没有真相,不如发疯”的宣传口号,更接近于创作者拒绝阐释的动机,用于躲避情节上一些含糊、不宜清晰描述的点。虽然电影里有多个角色是“疯子”,但《河边的错误》使用“发疯营销”,显然是误解了“发疯文学”的真实含义——“发疯文学”是以“发疯”的名义说出一些冷峻的事实,是以癫狂的外在掩饰冰冷的理性,如果把“发疯文学”真当成了必须有疯子,这显然有所曲解。

  还是有许多观众,接受并理解《河边的错误》所走的“发疯营销”路线,因为在一个观影热度并不强烈的档期内,在一个对文艺创作缺乏多元理解并报以宽容的舆论环境下,走严肃的、贴近作品本意的宣传路线,很容易给电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压力,片方与主创在这种压力下,还未展示真容恐怕就已经遭受抛弃,种种方案对比之下,会发觉不如“先疯为敬”——不知从何时起,“发疯”在有营销效果的同时,也有了“保护色”的作用。

  “发疯营销”不是不可以继续做,但前提是作品质量能够划归“优秀”行列,当故事好看了,观众会自觉找到情节或人物与“发疯”之间的明面或潜在联系,实现一次银幕上下的情绪互动。而当一部作品处在及格分上下,甚至质量难以拿上台面的时候,“发疯营销”岂止容易被当成蹭热度,甚至会被认为是“欺诈营销”。所以,归根结底,不是“发疯营销”有多大问题,而是戴这个帽子进行传播的作品,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最近一两周,电影票房低迷,工作日期间每日票房徘徊于一两千万之间。暑期档票房劲爆之后,国庆档后继乏力,观众观影热情不足,这给1个多月来新上映的影片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成本小、效果好的宣传,成为最理想的选择。而之所以还有如此多的影视作品走“发疯营销”路线,根本原因还在于“发疯文学”的热度还在,观众与网友对于舆论中出现的“发疯”字眼,还保持比较敏感的关注,如果“发疯文学”彻底凉了,相信这些影视作品也不会贸然使用这一热词。

  有网友对“发疯营销”反感,除了对影片质量不满、认为作品与营销反差较大之外,还在于“发疯营销”并没有真正踩准点,仅有“发疯”的皮相,没掌握“发疯”的精髓。“发疯文学”在表面的激动、形式的张狂之外,内里其实藏着深深的无力感,无奈的疲倦感等,电影想要更为直接地击中观众内心,不如绕过“发疯营销”,让作品更直接地面对观众当下的情感需求,给出既能代表电影风格又能与观众需求吻合的新的关键词。

  对“发疯文学”的一知半解,导致了“发疯营销”的胡言乱语,以后哪怕再有作品非常适合“发疯营销”,恐怕愿意相信的人也不多了。真正具有“发疯文学”精髓与内涵的电影还没出现,希望到这样的作品面世时,创作者与观众都能够处在另外一种可以共振的情绪中,不用发疯,也能实现双向奔赴。

  韩浩月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影视售后 营造与观众交流互动的良好环境

      【文艺观潮】  近年来,“售后”成为影视发展的关键词。从主创上综艺节目、开直播,到根据观众喜好修改作品内容,应观众呼声创作衍生综艺、话剧、音乐剧,再到推出周边文创产品、旅游路线……从业者各显神通,既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还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然而,从业者售后意识逐渐增强,在给影视业带来新...

    时间:11-08
  • 多些便利观众才会更愿看

      □ 孔德淇  面对老百姓“看电视难、看电视烦”的痛点,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联合有关单位召开了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试点工作总结暨全国推广工作部署推进会。会议通报了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进展情况和成效,并对做好下一步全国治理工作提出要求。  相信很多用户在使...

    时间:11-08
  • “发疯营销”这把双刃剑 能迎合观众情绪但也容易“砸牌子”

      “发疯营销”这把双刃剑,婉拒了哈   影视宣推动不动就“疯”,能迎合观众情绪但也容易“砸牌子”  《拯救嫌疑人》自称“年度最疯女性反杀犯罪悬疑大片”,《河边的错误》号称“没有真相,不如发疯”,《二手杰作》则贴着“先成功后发疯”的标签……近一个月来,三部电影不约而同“发疯”。这还没完,接...

    时间:11-06
  •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增强中国画互动性 让外国观众感受“笔精墨妙”

      中新网北京7月2日电 (李金磊 宫宏宇)“丹青不染倾城色,水墨却含淡淡香。”提到中国传统的国画艺术,不少人惊叹于其丰富的文化意象和深远的精神内涵。然而,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也给外国人理解和欣赏带来了挑战。  “西方人刚接触中国画时可能觉得有点陌生,有点排斥。还有人觉得,一幅...

    时间:07-02
  • 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对公众开放 带观众重回峥嵘岁月

      中新网上海7月1日电 (记者 陈静)修葺“如旧”的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下称:旧址纪念馆)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约一百件图文、音像资料,生动述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红色历史;利用裸眼3D技术打造的《中央文库》沉浸式党课,丰富了展览的观赏性和展陈效果。  旧址纪念馆对外开放消息一经传出,便吸...

    时间:07-01
  • 1864只“大熊猫”在北京韩美林艺术馆迎接观众

      中新网北京6月26日电 (记者 应妮)在北京韩美林艺术馆落成十五周年之际,“1864——北京韩美林艺术馆熊猫特展”暨“向阳而生——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十五周年再出发”启动仪式25日在京举行。1864只圆滚滚的“大熊猫”等着观众来打卡。  在韩美林的艺术世界中,动物是无时无刻不出现的题材,其中,毛茸茸...

    时间:06-26
  • 从运动员到音乐人 朱刚:踢球和唱歌 都是面对观众

      朱刚:踢球和唱歌 都是面对观众【从运动员到音乐人】  从足球运动员转型成为音乐人,凭着热爱和坚持,朱刚已经发行了自己的专辑《在你身后》;6月17日,他刚刚在五棵松M空间举办了个人演唱会。  从足球运动员到音乐人  朱刚是足球运动员出身,在专业队服役多年,曾在英国踢球。他回忆,当足球运动员的生...

    时间:06-24
  • 中国导演徐磊:“我不担心韩国观众看不懂中国电影”

      中新社首尔6月23日电 题:中国导演徐磊:“我不担心韩国观众看不懂中国电影”  中新社记者 刘旭  当地时间21日晚,XPLUS中国电影展在韩国首尔圣水艺术中心拉开帷幕。中国新生代导演徐磊的作品《平原上的夏洛克》被选为开幕式首映影片。徐磊也来到现场与观众进行线下互动。徐磊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

    时间:06-23
  • 第六届进博会6月1日起接受专业观众报名

      中新社上海6月1日电 (记者 姜煜)记者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获悉,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6月1日起正式接受专业观众报名。  专业观众可登录进博会官网、APP或小程序点击“专业观众注册”报名,往届进博会专业观众可通过“一键注册”链接进行注册。  专业观众注册完成后,可获取当届进博会最新...

    时间:06-01
  • 第六届进博会6月1日起接受专业观众报名

      中新社上海6月1日电 (记者 姜煜)记者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获悉,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6月1日起正式接受专业观众报名。  专业观众可登录进博会官网、APP或小程序点击“专业观众注册”报名,往届进博会专业观众可通过“一键注册”链接进行注册。  专业观众注册完成后,可获取当届进博会最新展商展品信息及详细观展资...

    时间:06-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