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对公众开放 带观众重回峥嵘岁月

2023-07-01 09:25: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7月1日电 (记者 陈静)修葺“如旧”的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下称:旧址纪念馆)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约一百件图文、音像资料,生动述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红色历史;利用裸眼3D技术打造的《中央文库》沉浸式党课,丰富了展览的观赏性和展陈效果。

  旧址纪念馆对外开放消息一经传出,便吸引了众多民众的关注。据了解,当日预约早已满额。一早,参观者便陆续前来,馆外广场上拍照者络绎不绝。

当年,为防止巡捕搜查,房间被布置成单人间,生活用具一应俱全,对外登报声称招租给不相识的人。 静安区新闻办 摄张越霞生前用过的皮箱和绣给女儿的肚兜。 陈静 摄

  位于上海静安区的旧址纪念馆是一幢坐北朝南的两层石库门建筑,房屋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砖木结构,有着红青相间的清水砖外墙,红砖饰线门楣,巴洛克式观音兜形式的山墙。记者看到,沿街的东立面装饰极为考究,外墙细部有西洋建筑的装饰要素,悬挑阳台有雕刻精细、极具中国韵味的木栏杆。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伴随着繁复的秘书工作。1926年7月,中共中央秘书处在上海成立,1927年11月,中共中央秘书处租下戈登路文余里1141号(现江宁路673弄10号),供当时中央领导阅办文电和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1930年至1931年6月这里曾是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的秘密办公场所。

中共中央秘书处史料陈列展带人们走进中共中央秘书处的一段峥嵘岁月。 静安区新闻办 摄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陈列展向人们讲述了当年的故事。 静安区新闻办 摄

  几经确认后,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保护工作启动;2017年,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保护利用工作被列入“上海市迎接建党百年‘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2018年,相关方面对旧址进行抢险性加固工程。在此后的在保护修缮工程中,施工方修缮以历史考证为本,遵循“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最大程度恢复建筑的历史原貌,提升了文物价值。

  据了解,本次筹展得到了革命先辈后人的大力支持,据悉,厢房内,桌上所摆放的眼镜是张纪恩先生生前所使用过的,展柜中所展示的衣物亦是他生前所使用过的。这些都是由张纪恩的后人无私捐赠的。当年,中共中央秘书处工作人员张纪恩化名黄寄慈,对外称自己是“小开”来上海居住求学,租下了文余里1141号,并和妻子张越霞住在一楼。记者看到,厢房内同样陈列着张越霞生前使用过的物件。

  就是在像这样的石库门厢房中,中央文库建立了。中央文库保管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至1933年党中央撤离上海期间的2万多份珍贵的机密档案文件。据介绍,在历任文库保管人及其亲属接力守护下,这些文件资料的妥善保存下来。

  在中共中央秘书处史料陈列展上,记者看到,在张越霞生前长期使用的小皮箱旁边,有一个绣着英文单词“merriness”的白色肚兜。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静安区党史学习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郭晓静告诉记者,这是张越霞被捕入狱后,在狱中为自己出生不久的女儿亲手刺绣的肚兜,“merriness”意为愉快、快活,表达了她对女儿的思念与期盼之情。

  作为筹建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之一,郭晓静给记者讲述修缮过程中的故事:旧址内部的原马赛克地坪图样细致且繁复,但缺失和损坏情况严重。为确保修复效果,修缮团队派遣技术人员前往广东、江西等多个省份进行马赛克实地取样,并邀请文保、建筑等方面的专家多次“会诊”,最终确认了最为匹配的马赛克。

  这位多年从事党史研究的专家表示,旧址纪念馆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展现了中共中央秘书处在上海的奋斗历程,系统介绍了党的秘书工作的发端和成立,在“白色恐怖”下的坚守和发展。先辈们重视档案保护的深远目光,用生命保护珍贵文档,对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令人深深敬佩。(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当非遗遇上科技 在香港维园解锁“庆回归”的欢乐密码

      中新社香港7月1日电 题:当非遗遇上科技 在香港维园解锁“庆回归”的欢乐密码  中新社记者 戴小橦  “这舞蹈可太有感染力了,我感觉已经置身在大唐长安城。”7月1日下午,香港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维园)足球场内座无虚席,在临时搭建的一个“维园庆回归”演出台上,一场又一场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演...

    时间:07-01
  • 虹桥机场迎暑期首波出境客流高峰

      中新网上海7月1日电 (殷立勤 毛佳妮)作为“乙类乙管”政策后的首个暑假,许多家长利用假期时间带孩子出国出境旅游研学,不少青少年也将暑期休闲放松目的地放在国外,近期,虹桥机场迎暑期首波出境客流高峰,外出旅游的大中小学生成为一股惹人注目的客流,仅7月1日当天就有1100余名18岁(含)以下青少年从虹桥...

    时间:07-01
  • 《河南省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条例》今起施行

      中新网郑州7月1日电 (记者 韩章云)7月1日,《河南省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旨在加强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  《条例》共分七章三十五条,主要围绕“矿产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

    时间:07-01
  •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跑出“加速度”

      中新网乌鲁木齐7月1日电 (王小军 张勇 余勇)1日,记者从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公司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Ⅰ标项目部工程管理部获悉,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历经66个月有序建设,大坝趾板混凝土浇筑顺利封顶。  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新疆重点建设项目,大坝趾板混...

    时间:07-01
  • “天山胜利隧道”出口端左右主洞双双突破6000米

      中新网新疆尉犁7月1日电 (巴特尔达拉 高那清 邓凌东)7月1日,天山深处传来捷报,世界在建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出口端左右主洞双双突破6000米大关。  截至当天,左洞累计进尺6004.4米,右洞累计进尺6093.3米;TBM(掘进机)中导洞累计进尺9728.85米,出口端和进口端双向开挖18公里,距离掘通天山...

    时间:07-01
  • 做强“种子芯片” 端牢“中国饭碗”

      央视网消息: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多年来,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以党员为骨干力量,在水稻种质资源挖掘和新品种培育中不断攻坚克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造“中国饭碗”的坚实底座。   在距离南昌250公里外的湘东区这片稻田里,“新野优6号”水稻正在进行首次种...

    时间:07-01
  • 为了千家万户,他们选择在高温下坚守

      央视网消息:随着气温走高,空调制冷负荷明显增加,电网用电负荷持续加大。为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奋战在各地的电力员工仍坚守在岗位上,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  国网潍坊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中心员工 解维增:我们再检查检查防护服,喝点水(藿香正气水),准备上斗(车)儿干...

    时间:07-01
  • 重庆万州分水镇发生边坡土方垮塌致6人遇难

      中新网重庆7月1日电 (记者 何蓬磊)重庆市万州区应急管理局1日发布“情况通报”称,6月30日20时38分左右,万州区分水镇石碾村因强降雨发生一处边坡土方垮塌,塌方量约150立方米,瞬间推倒边坡下方一处三层农房,房内6人被掩埋。  灾情发生后,万州区委、区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消防、应急、武警等260...

    时间:07-01
  • 上海海警局联合涉海部门推动执法协作 加强海上综合治理

      中新网上海7月1日电 (殷立勤 乔臻)为贯彻落实全国海上执法工作会议精神,6月30日,上海海警局牵头组织上海市涉海部门召开2023年度海上执法工作会议。  会议邀请自然资源部东海局、生态环境部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市委政法委、市打私办、市公安局、市人民检察院、市高级人民法院...

    时间:07-01
  • 三峡工程2023年上半年运行情况良好

      中新网宜昌7月1日电 (朱文丽 秦明硕)据三峡集团7月1日消息,2023年上半年,三峡工程运行情况良好,发电、航运、生态、补水等综合效益显著发挥。  上半年,三峡水库总来水量达1236亿立方米,较初步设计偏少5.1%,较建库均值偏少9.7%。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统一调度以及电网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三峡集团统筹汛前...

    时间:07-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