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做强“种子芯片” 端牢“中国饭碗”

2023-07-01 20:40:38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多年来,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以党员为骨干力量,在水稻种质资源挖掘和新品种培育中不断攻坚克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造“中国饭碗”的坚实底座。

  在距离南昌250公里外的湘东区这片稻田里,“新野优6号”水稻正在进行首次种植。农时不等人,江西省超级稻中心的党员突击队和老乡们一起冒雨插秧。

  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 研究员 刘秀梅:从播种、移栽到生长期的观测、最后的收获,整个生长周期我们都要密切跟踪。

  这些科研人员都是硕士或博士,却常年和泥土打交道,田野早已成为他们最大的实验室。

  记者:你脸上是汗,还是雨呢?

  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 唐秀英:汗和雨都有。插秧特别累,蹲着,还要在泥泞的田里面走。泥巴里有时候有石头,还有这个,可能是油菜梗吧,有时一不小心会把手给戳破皮。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水稻品种同质化严重、水稻育种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适应市场新需求的优质品种急缺。为此,2012年,已从事50多年稻种研究的老党员颜龙安院士领衔成立了江西省超级稻中心。十多年间,他带领年轻的科研团队成员,瞄准科学育种的前沿方向,不断推出创新成果。如今,已是86岁高龄的他仍然一直关注和参与研制,在重大课题中成为大伙心中的“定盘星”。

  中国工程院院士 颜龙安:也算是一名老共产党员的责任吧。现在,他们也能挑大梁了,很欣慰。(把)人民装在脑子里面,再苦再累也要搞到底,搞到成功。

  种子选育是一个枯燥而充满艰辛的漫长过程,超级稻中心通过支部建设发挥堡垒作用,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力。

  江西地形复杂,70%以上的缺水田块都无法种植水稻,超级稻中心党支部专门立项进行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项目带头人聂元元常年奔波在实验室和田野之间,用7年时间培育出了优质节水抗旱稻种。

  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副研究员 聂元元:你可能会碰到很多很多的困难,如果绕道走,可能最终什么也得不到。尤其是作为一名党员科研工作者,我们更需要去克服困难,把科研成果用在大地上面,帮助老百姓增产增收。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前进村种粮大户 晏国安:这块地以前是荒地,只能种一点红薯。我听说有旱稻,就把这个土(地)流转过来100多亩,全部种上旱稻。看起来长得不错,收成肯定错不了。

  耐高温品种的培育一直是科研的难点。去年,当地遇到了“50年一遇”的高温天气,为了取得克隆水稻耐热功能基因的最新数据,科研人员连续数天在近40℃的气温下观测、采集数据,最高温时,科研团队中有两名成员中暑晕倒在地头。

  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副研究员 曹志斌:获取有效的水稻耐高温数据,就必须在一天温度最高的时候调查(水稻)扬花情况。我们苦是吃了,但是耐高温的水稻品种也选育出来了,今年已经推广了100万亩。

  由于杂交水稻只有细胞质来源单一的两种类型,一旦基因被病虫害识别攻破,就会造成大面积减产。几年来,科研人员从上千种野生稻中克隆基因,一次次实验,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这种新型三系杂交水稻试种成功后就会全面推广。

  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 谢红卫:这两种杂交水稻一旦被病虫害攻破的话,我们还有这一种杂交水稻可以顶上去,为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加上一道安全阀。

  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 研究员 刘秀梅: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这对我们育种工作者来说,是一种嘱托也是一种激励。在新时期,我们要扛起这份责任,不仅让老百姓的碗里装满粮,而且装的都是好粮。

  做有用的基因,搞落地的科研。

  近5年来,江西省超级稻中心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多达40多个,推广面积覆盖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区的10.3%。其中,“野香优航1573”等系列在国内推广面积达4500多万亩,平均每亩增产20公斤,为我国水稻种业振兴和粮食安全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科学教育“动起来” 科学的“种子”埋在当下长在未来

      央视网消息:固始县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是河南省人口第一大县。最近,小县城举办了一场科学运动会,不仅县里面热闹了,还引来了来自江苏、安徽等多地的观摩团。  这是2023年“六一”前,固始县举办的“第三届青少年科学运动会”现场。学校自愿报名参赛,比赛不分年级组,只比谁“玩”得好。  比如,看看谁能...

    时间:07-02
  • “Z世代”画像中国|外国青年博主:我们不一样,我们也一样

      中新网7月2日电(苏亦瑜 荆雨昕 申冉)漫步在秦淮河畔,一家小店里传出了《孤勇者》的旋律。而这首在中国孩子中火爆的“战歌”也第一时间征服了赤道几内亚青年马图的耳朵,询问了歌曲的名字后,他迅速下载边听边跟着哼唱起来。面对记者“你们最熟悉哪首中国流行歌曲”的问题,几位外国青年异口同声回答是...

    时间:07-02
  • “青藏门户”青海海东:文化及生态游厚积薄发

      中新网青海海东市7月2日电 题:“青藏门户”青海海东:文化及生态游厚积薄发  作者 张添福 潘雨洁  素有“青藏门户”之称的青海省海东市,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地带,是黄河流域河湟文化的发祥地、核心区和承载区之一。  近日,记者走访海东市多个区县,感知这座“中国文旅融合示范城市”的魅...

    时间:07-02
  • 覆盖海外16个国家地区,这个烧饼靠什么逆袭?

      它流传了650多年,从“养在深山人未识”到行销全球;它土生土长,从街边小吃到在加拿大、米兰都开起了分店;它在浙江小吃界名气很大,政府还专门为它成立了“办公室”……  它,被称为“桶饼”,也叫缙云烧饼。缙云烧饼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就烧饼而言,浙江丽水的缙云烧饼,可谓闻名遐迩。  浙江人对缙...

    时间:07-02
  • 中蒙边境上演跨物种友谊:口渴的蒙古黄羊和热心牧民

      中新网乌兰察布7月2日电 题:中蒙边境上演跨物种友谊:口渴的蒙古黄羊和热心牧民  作者 奥蓝  盛夏7月,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江岸苏木境内的中蒙边境线附近,中午时分草原上吹来的风都是热的。因为干旱,大面积草场迟迟未返青。  为保护草场,当地额尔登嘎查牧民樊福平迟迟没有把牲畜放进夏营盘草场...

    时间:07-02
  • 乡野山村遇见咖啡 碰出中国乡村新风范

      中新网贵州江口7月2日电 题:乡野山村遇见咖啡 碰出中国乡村新风范  作者 周燕玲  喜欢喝咖啡的英国小伙李子都没想到,在中国大山深处的乡野山村,也能寻到一家咖啡馆喝上一杯手冲咖啡。于他而言,咖啡馆是梦想和回忆的归属地,也是都市化城市的栖息地。  “开在山间的咖啡馆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对...

    时间:07-02
  • 书协主席为硕士生“站台” 只为中华书法艺术“弘道养正”

      中新网海口7月2日电(记者 符宇群)“两位硕士生经过多年的研究学习,将传统的中华文化与个人的感悟理解进行融会贯通形成个人风格,反映出了他们扎实的传统功底以及对书法的探索、创新精神。”海南省文联副主席、海南省书协主席陈洪1日在参观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行的书法硕士毕业作品展后如是说。...

    时间:07-02
  • 四川:暴雨蓝色预警 7564人提前转移避险

      中新网成都7月2日电 (记者 刘忠俊)记者7月2日从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下称:“四川省防办”)获悉,截至7月2日7时,四川此次降雨过程中共提前避险转移3218户、7564人,未接报人员伤亡。  7月1日16时,四川省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显示,7月1日7时至2日7时,四川盆地东北部、西南南部和凉山州部分地区...

    时间:07-02
  • 赫哲族第11届乌日贡大会在“华夏东极”抚远启幕

      中新网佳木斯7月2日电 (记者 姜辉)摔跤、射箭、顶杠、鱼王角力……2日,赫哲族第11届乌日贡大会在“华夏东极”黑龙江省抚远市举行,来自北京市、哈尔滨市、同江市、双鸭山市饶河县等地15支代表队近千名赫哲族群众,身着五彩节日盛装,唱着“嫁令阔”,参加了本次民族节日盛会。  赫哲族是中国较少民族...

    时间:07-02
  • 及时发现突发不适旅客 南航乘务员联手医生万米高空紧急施救

      中新网上海7月2日电 (殷立勤 柴媛)7月1日,乘坐CZ8755航班的旅客唐先生突发不适,情况紧急,乘务人员及时发现并启动机上紧急医疗救护程序,与医生旅客合力成功施救。  当日,由南航上海分公司执飞的CZ8755航班于15时11分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航班起飞后二十分钟到达平飞阶段,乘务长梅莹照例进行起飞后巡舱...

    时间:07-0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