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手握60亿元人参却发不出工资,“人参之王”咋啦?

2023-06-10 15:07: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10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曾经的“人参之王”如今要向资本市场挥手告别了,由于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ST紫鑫提前锁定退市。

  与此同时,这些年的疯狂囤参也给这家公司带来了致命的“危机”。如今,手握大量人参库存的*ST紫鑫不知能否成功重整。

  锁定退市

  6月9日,*ST紫鑫开盘一字跌停,报收0.45元/股,这是其连续第26个交易日跌停。在此之前,*ST紫鑫股票收盘价已连续15个交易日低于1元。

*ST紫鑫股价日K走势图。

  从股价来看,即使*ST紫鑫后续4个交易日连续涨停,也将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

  *ST紫鑫也表示,后续触及交易类退市,深交所将在规定期限内对公司股票做出终止上市决定,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记者注意到,截至6月9日收盘,*ST紫鑫今年以来股价累计跌幅达80.69%。另根据披露,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ST紫鑫股东数为109369人。如今公司面临退市,这些股东也将遭受损失。

  疯狂囤参

  作为一家上市16年的医药企业,*ST紫鑫也曾经历过辉煌。2008年,公司股价一度达到56.77元。

  为何这样一家老牌药企会沦落到退市的局面?这就需要从公司原实控人郭春生讲起。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1971年出生的郭春生,1998年创建通化紫金药业有限公司,2001年企业变更为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紫鑫药业在A股成功上市。

  2007年上市之初,紫鑫药业以活血通脉片、醒脑再造胶囊等中成药为主要产品,业绩不温不火,公司迎来“历史性机遇”则是在三年之后。

  2010年,吉林省政府开始实施振兴人参产业工程。紫鑫药业在郭春生的带领下,大举进入人参领域,开始了疯狂采购。当时有报道称,2010年,吉林省年产鲜参2万吨,仅紫鑫药业一家就采购了当年吉林省人参年产量的三分之一。

  在此期间,郭春生的财富也迅速增加。在福布斯2011最佳A股非国有上市公司排行榜上,他作为吉林地区惟一上榜CEO,名列第25位。

  2012年1月,郭春生选择提交辞呈,称病辞去董事长及总经理的职务。但辞职并不意味着放权,作为紫鑫药业大股东的敦化市康平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曾被扒出与郭春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郭春生退到幕后,紫鑫药业的“囤参”之路并没有终止。同时,其一方面大肆举债收购人参,一方面“惜售”致现金流锐减的行为,不仅致使公司业绩下滑,还遭到市场质疑。

  不过,在紫鑫药业此番操作下,人参市场价由此上涨,也算是达到了紫鑫药业的目的。当时,紫鑫药业董事长曹恩辉曾透露,公司累计耗资10亿元以上,推动人参价格稳步上升。

  债务缠身

  2017年、2018年,靠着人参系列产品的收入,紫鑫药业的业绩曾大幅回暖。但2020年之后,紫鑫药业的业绩又急转直下,连续三年处于亏损之中。

  这种亏损态势延续到今年第一季度,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2.07亿元。

  除了深陷业绩亏损,已“披星戴帽”的紫鑫药业本身也负债累累,年审会计师甚至对其2022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ST紫鑫累计欠付职工薪酬8977.38万元。此外,还欠付各项税金及滞纳金9501.07万元,逾期长短期借款(本息合计)22.37亿元且已因不能偿付到期银行借款而被相关债务人起诉,非受限银行存款余额为343.71万元,被查封固定资产净额5.16亿元。

  虽然连员工的工资都付不起,但*ST紫鑫并没有停止“囤货”之路。

  即使是在2021年资金极度紧张甚至可能导致不能持续经营的情况下,*ST紫鑫仍采用预付款受让林下参7.51亿元。这一点令年审会计师都费解。

  不过,这些人参并没有卖出去给员工发工资。财报显示,2022年,人参系列产品销售量276.42公斤,较2021年断崖式下滑。

  对此,*ST紫鑫在回复深交所问询时表示,近年,由于受行业政策、同业竞争、经济环境及公司资金紧张、金融机构等债权人冻结账户扣压资产等综合因素影响,造成中成药及人参产品的市场推广、客户维护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资金紧张不能按时支付工资、原材料采购款、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必要费用等,使正常生产受到影响,不能按时供货、企业信誉受损,导致报告期产销大幅下滑。

  “高库存”下,截至2022年末,*ST紫鑫存货账面价值75.77亿元,其中消耗性生物资产价值为60.17亿元。

截图自*ST紫鑫2022年年报。

  据媒体报道,在日前举行的2023年吉林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上,*ST紫鑫相关负责人还在回复投资者“公司库存林下参价值多少钱”的提问时表示:“公司林下参价值60亿元。”

  而这60亿元的人参价值也有所“存疑”。年审会计师指出,*ST紫鑫于2022年期末对存货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进行了对应市场询价,同时采用样本参照方式,以其他交易目的的三个地块评估值作为公允价值样本,而非全面评估,这种测试方法具有可选择性倾向及不完整性。

  债务累累下,*ST紫鑫已启动重整程序,其和“背后的男人”均被立案。*ST紫鑫1月份公告显示,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ST紫鑫及公司原实际控制人郭春生立案。

  据媒体报道,郭春生的野心是发展人参食品产业,而大量囤积人参则是为了储备原料。他曾坦言,“想搏一把,成功了就会扭转整个中国的人参产业”。

  但这一把,或许是输了。(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蓝光发展摘牌 成今年A股首家退市房企

      中新社北京6月6日电 (记者 庞无忌)四川房企蓝光发展股票6月6日正式终止上市,即“摘牌”。这是今年以来A股首家退市的房企。  根据此前该公司公告,2023年4月6日至2023年5月9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人民币,下同),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指出,蓝光退市,对...

    时间:06-06
  • 昔日千亿房企走到退市边缘,老板是他

      中新网6月6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左宇坤)自救多年的泰禾集团,最终还是迎来了在A股的“终局”。  6月2日晚间,ST泰禾公告,截至当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已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规定。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自6月5日开市起停牌,公司股票交易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6月5日开盘后,ST泰禾的股价停留在一条0.43...

    时间:06-06
  • A股又迎一轮退市潮,全面注册制下优胜劣汰加速

      作者:黄思瑜 ▪ 安卓  又有一批上市公司宣告终止上市或摘牌。全面注册制之下,“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新生态正加速构建。  5月23日晚间,计通退称,该公司股票将在5月24日被摘牌。同日,*ST运盛、*ST中昌公告称,收到交易所终止股票上市的决定,均将于5月31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20日。就在前一...

    时间:05-24
  • 河南前首富公司即将退市,何以至此?

      中新网5月24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5月22日晚间,*ST辅仁发布公告,公司于2023年5月22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辅仁药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ST辅仁公告截图。  河南前首富朱文臣一手打造的辅仁“商业帝国”,终究落到了从资本市场退市的局面,他本人如今也...

    时间:05-24
  • 河南前首富被指“多次联系未果”!辅仁药业缘何从百亿市值沦落到退市

      澎湃新闻记者 邵冰燕 李潇潇  河南前首富控制的辅仁药业走到了终止上市的地步。  5月22日晚间,辅仁药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ST辅仁,以下简称“辅仁药业”)公告称,因2021年度财务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ST辅仁股票自2022年7月1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3年4月29日,*ST辅仁披露了2022年年度报告,...

    时间:05-23
  • 扶优限劣 退市制度正在发挥A股市场“净化器”作用

      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提高投融资的便利性。随着2022年报披露季落下帷幕,一批上市公司将从A股市场退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A股确定退市公司数量已达30多家。  业内人士指出,退市制度是注册制实施的重要配套制度安排。监管部门进一步健全退市机制、完善退...

    时间:05-18
  • 扶优限劣 退市制度正在发挥A股市场“净化器”作用

      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提高投融资的便利性。随着2022年报披露季落下帷幕,一批上市公司将从A股市场退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A股确定退市公司数量已达30多家。  业内人士指出,退市制度是注册制实施的重要配套制度安排。监管部门进一步健全退市机制、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流程,有利...

    时间:05-18
  • 疯狂造假被强制退市,“股市骗子”为何屡禁不止?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哈力克  科创板首批退市企业已锁定。  4月21日,广东紫晶信息存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紫晶存储)、泽达易盛(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泽达易盛)发布多份公告,因存在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股票也于4月24日起停牌。  监管部门贯彻“零容忍”要求,对紫晶存储、泽达...

    时间:05-15
  • 疯狂造假被强制退市,“股市骗子”为何屡禁不止?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哈力克  科创板首批退市企业已锁定。  4月21日,广东紫晶信息存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紫晶存储)、泽达易盛(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泽达易盛)发布多份公告,因存在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股票也于4月24日起停牌。  监管部门贯彻“零容...

    时间:05-15
  • 滴滴退市后发布2022年度经营与社会责任报告

      4月29日,滴滴退市后在其官网发布2022年度经营与社会责任报告,对外公布一年来滴滴在公司经营、社会责任等维度的各项情况。  目前,滴滴已在中国和全球其他15个国家开展业务,拥有5.87亿活跃用户和2300万活跃司机。在公司经营上,2022年滴滴实现营业收入1408亿元,同比下降19%。净亏损为238亿元,亏损同比收窄52%。  2023年春节以...

    时间:04-2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