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扶优限劣 退市制度正在发挥A股市场“净化器”作用

2023-05-18 05:59:1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提高投融资的便利性。随着2022年报披露季落下帷幕,一批上市公司将从A股市场退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A股确定退市公司数量已达30多家。

  业内人士指出,退市制度是注册制实施的重要配套制度安排。监管部门进一步健全退市机制、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流程,有利于在全面注册制下营造良好的A股市场生态,更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更多优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舞台。

  新陈代谢,退市效率提高

  2020年底,为贯彻落实中央深改委第十六次会议决策部署的《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有关部门在原有制度基础上制定形成了“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等四类强制退市指标,并将其融入退市新规。如今,退市制度正在不断发挥市场“净化器”作用。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以来,沪市主板已有12家公司锁定终止上市,还有17家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多元化退市制度彰显威力,退市渐趋常态化,优胜劣汰机制更趋稳固。

  深圳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2022年深市全年共有24家公司强制退市,退市家数接近过去3年总和。截至2023年4月30日,深市确定20家退市公司,数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常态化退市机制有序运行。

  那么,什么样的公司会从A股市场退出呢?

  有的难以获得投资者青睐。前不久,*ST西源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触及终止上市条件。交易类退市的背后,是经营状况的恶化。相关报告显示,*ST西源主营业务缺失,经营停滞,净资产为负,大额债务无力偿还,主要资产、子公司股权被司法冻结,存在与持续经营相关的多项重大不确定性。

  有的信息披露不符合规范。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在为*ST未来出具的审计报告中坦言:“我们无法获取煤炭贸易相关客户、供应商的上下游穿透资料,原始供货方、终端使用方的出入场资料及物流资料,无法核实收入的真实性、准确性,无法核实煤炭贸易产生的应收账款真实性、准确性和可收回性。由于审计范围受到上述限制,我们未能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以获取发表意见所需的充分、适当证据。”

  有的主营业务收入低于上市要求。*ST深南在公告中披露,2021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2022年,公司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这一情况,触及了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关于终止上市的相关规定。

  还有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连续多年存在虚假记载,同时实际控制人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这些触发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相关规定。

  “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在全面注册制背景下,及时实现优质企业的‘进’与问题企业的‘退’,有利于塑造健康向上的资本市场氛围,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本报记者说。

  服务实体,节约融资资源

  经济活动是一个动态循环过程,实现储蓄与投资的良性循环是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合计5.2万亿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大量优质企业提供了高效的金融支持。

  ——退市制度更好发挥作用,能对市场形成正向引导。

  在华泰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研究员王以看来,退市新规实施以来,A股逐步形成了多元化退市机制,起到了“净化器”作用。在发行侧,新规通过更严格的财务审核,成功打击空壳公司躲避退市的恶意行为。同时将空壳公司从识别到退市的周期缩短至两个会计年度,加速问题公司出清。在投资侧,在“应退尽退”的明确预期下,市场炒作市值小、业绩差公司的投机心态得到有效遏制,对于上市公司风险事件更加重视,投资理念更加成熟。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12月31日新一轮退市改革实施以来,退市节奏明显加快,2021年共17家公司强制退市,2022年共42家公司强制退市,这两年退市公司数占过去30多年来全部退市公司总数的40%。”王以对本报记者说,问题公司的退出意味着更多资金将被投资于优质公司,非理性投资的回报率会进一步走低,这有利于引导全市场形成价值投资的理念。

  ——退市制度更好发挥作用,可以高效配置金融资源。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退市公司自身普遍存在经营状况不佳、财务数据造假、持续经营能力存疑等问题。

  赵锡军认为,全面注册制为更多优质企业打开了加速发展的大门。“带病”企业及时从资本市场退出,会对全市场起到警示作用,让已上市和未上市企业强化合法合规意识,打消“上市圈钱”“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从而净化市场生态,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不仅如此,退市制度发挥“净化器”作用,还将让真正扎扎实实做业务的企业获得良好的直接融资环境,进而带动行业乃至上下游产业发展,实现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退市制度与发行制度、信披制度、交易制度等共同构成了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确保退市制度良好运行,就是要将宝贵的金融资源更好地配置到企业真正需要的地方,促进其创造更大价值。”赵锡军说。

  扶优限劣,监管力度不松

  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证监会强调,要坚持扶优限劣的监管导向,对于主业突出、竞争能力强的头部企业,进一步支持其做优做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于片面追求多元发展的,严格监管其并购重组和融资行为;对于主业萎缩、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僵尸”企业,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坚决推动出清。

  退市制度在执行上有哪些新看点和新趋势?记者分别采访了上交所和深交所。

  据上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交所认真制定并执行《沪市风险公司2022年年报审核工作方案》,按照监管“关口前移、抓早抓小”的原则,分阶段、分重点推进风险公司监管工作。一方面,通过问询、约谈、现场检查等监管手段,打击规避退市行为;另一方面,依规尽速推进*ST紫晶、*ST泽达等公司重大违法退市工作,落实投资者保护措施。

  “在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的背景下,上交所将继续坚守监管主责主业,畅通企业退市‘出口关’,不断健全退市风险识别、退市风险预警、退市处置协作、退市决策实施、退市业务安全运行、退市监管廉政监督等主要退市机制,发挥监管合力,保证‘退得下、退得稳’。同时,建立退市制度的完善评估机制,定期总结评估退市指标的执行情况,持续完善退市指标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促进退市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该负责人说。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稳妥应对退市风险,深交所提前摸清退市风险底数,加强退市风险监测,紧盯重点公司重点事项,依规采取约谈、发函问询等多种措施,阐明监管态度,传递监管导向,督促公司“关键少数”和会计师勤勉履职、归位尽责,扎实推进退市监管工作

  “今年1月初,深交所在总结前期退市监管工作经验、充分评估退市新规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发布《关于加强退市风险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围绕营业收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认定、审计意见类型、异常财务处理等焦点问题,以信息披露为抓手,督促存在退市风险的公司持续做好风险提示、加强年报进展及审计进展披露,引导市场形成合理预期,提醒投资者审慎交易。同时,严格按照退市标准和程序作出退市决定,并提供听证、复核等救济程序。”该负责人说,接下来,深交所将继续抓严抓实一线监管,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说,在全面注册制下,已上市公司需要不断加强公司治理,拟上市公司更要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被退市处理的企业也要及时反思,在退市板块做好信息披露并寻求主营业务上的积极改变。同时,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也应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承担好对相关上市主体的把关和监督责任,使资本市场真正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

  王俊岭(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王俊岭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空气净化器新版标准落地实施 促产品升级换代

      净化新标准促产品升级换代  空气净化器新版标准的落地实施,能促进行业良性竞争,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构建健康舒适的室内生活环境。  近期频发的沙尘天气引发热烈讨论,空气净化器受到消费者关注。眼下正是空气净化器换行新国标的时间点:《GB/T18801—2022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于2022年10...

    时间:05-03
  • 空气净化器新版标准落地实施 促产品升级换代

      净化新标准促产品升级换代  空气净化器新版标准的落地实施,能促进行业良性竞争,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构建健康舒适的室内生活环境。  近期频发的沙尘天气引发热烈讨论,空气净化器受到消费者关注。眼下正是空气净化器换行新国标的时间点:《GB/T18801—2022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于2022年10月12日发布,于2023年5月1日...

    时间:05-03
  • 沙尘暴来袭,但空气净化器已经卖不动了?

      中新经纬3月22日电 (王玉玲)22日早间,中央气象台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内蒙古东南部、北京、天津北部、河北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沙尘暴,局地有强沙尘暴。  社交平台上,有关沙尘暴天气的讨论正在升温。“半夜被空气净化器哀嚎吵醒,喘得难受,室内空气都弥漫着沙尘的味道。”“在办公室里都一股土味,感觉空气净化器已经要累死了...

    时间:03-23
  • 2家A股公司即将摘牌退市 年内已有50家公司提示强制退市风险

      本报记者 邢 萌  又有2家上市公司被锁定强制退市。3月17日,深交所发布公告,决定对*ST科林、*ST金洲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其中,*ST科林将于3月27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次日摘牌;*ST金洲将在3月17日后15个交易日内摘牌。  在此之前,*ST凯乐触发面值退市,于2月15日摘牌,为今年首家强制退市公司。  财务类退市最常见  “此前...

    时间:03-20
  • 多重退市风险“压身” *ST荣华退市几成定局

      本报记者 刘 欢  *ST荣华的退市风险逐步增加。  2月15日晚间,*ST荣华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股票自2月3日起,收盘价均低于1元。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将触及交易类终止上市情形。  除了面临交易类强制退市风险外,*ST荣华还极大概率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退市几成定局。  面临多重退市风险  因经...

    时间:02-16
  • 三重退市风险叠加 *ST凯乐及*ST金洲双双停牌作别A股

      本报记者 李万晨曦  见习记者 刘 钊  2月2日成为*ST凯乐和*ST金洲的最后交易日。在经历必要的程序之后,这两家公司将完成退市流程,这也是2023年首批退市公司。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退市新规强化了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更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功能,促进国内资本市场的健康成长与...

    时间:02-03
  • 2023年退市公司逐渐浮现 财务类退市居多

      本报记者 吴晓璐  截至2月1日,A股*ST公司均披露了2022年业绩预告。记者据此结合沪深交易所1月13日发布的《关于加强退市风险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梳理,2家公司已锁定交易类退市,10家公司预告了财务类退市(剔除上述2家公司),4家公司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监管...

    时间:02-02
  • 30家公司面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月31日,A股上市公司2022年业绩预告披露收官。Wind统计数据显示,466家公司预计续亏。其中,318家公司近三年扣非净利润为负值,存在触及其他风险警示的可能性。今年以来,已有30家公司主动披露,公司股票面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告。5家公司近期披露了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经营陷入困境  根据沪深交易所相关规...

    时间:02-01
  • 上交所进一步强化退市风险揭示,聚焦7类风险情形

      中新网1月13日电 据上交所网站消息,13日晚间,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上交所发布《关于加强退市风险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同时配套修改相关公告格式指南,要求已被实施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以下简称退市风险公司)在年度报告披露前增加风险提示频率及针对性,包括区分不同情形进行重点...

    时间:01-13
  • 上交所出台通知进一步强化退市风险揭示

      中新网上海1月13日电 (高志苗)13日晚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加强退市风险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已被实施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以下简称退市风险公司)在年度报告披露前增加风险提示频率及针对性,旨在推动相关上市公司及其会计师事务所等主体归位尽责,审慎评估并充分揭...

    时间:01-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