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保障种养收益助增收 “保险+期货”赋能乡村振兴

2023-05-05 05:48:00

来源:经济日报

  “保险+期货”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祝惠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这是自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连续第八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一头是沾着泥巴站在田间地头的农民,一头是精密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当两者连接起来,便撬动了金融创新服务“三农”,支持乡村振兴的大棋局。日前,记者跟随中国期货业协会主题教育调研一行来到贵州省安顺市,直奔当地养殖合作社,调研贵州“保险+期货”助力乡村振兴的情况。

  保障种养收益助增收

  贵州的山地面积占93%,在发展特色经济的道路上独具优势。贵州安顺市在推动“保险+期货”在服务国家“三农”战略,推广普及衍生品风险管理理念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保险+期货”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闪亮的“行业名片”。

  车至山下,翠竹成荫,我们见到了旺农富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峰。张峰的合作社现有3000多头生猪。2022年通过“保险+期货”模式获赔35万元。但是问及“保险+期货”是个什么原理,他黝黑的脸上露出表示不甚清楚的憨笑。“农户对期货不了解,但更容易理解保险,所以我们基层把‘保险+期货’简化称为价格险。”中国人保财险安顺分公司副总经理唐承洋介绍。

  什么是“保险+期货”?即农户购买农产品价格保险,一旦遭遇市场价格动荡,触发价格保险赔付条款,将由保险公司赔付亏损;保险公司则通过向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购买场外期权产品转移赔付风险,通过对生产风险的重新分配,为生产者提供避险工具,实现为农产品保供稳价的功能和作用。

  生猪养殖业离不开保险。过去由于缺少有效的对冲手段,保险公司只能承担巨额赔付风险。生猪期货推出之后,保险公司通过向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购买场外期权,转移价格风险,实现了有效的价格风险分散与对冲。

  2022年下半年猪价下行,张峰投保的4000头生猪获赔比较多。“中小养殖户希望稳定经营,最怕价格暴涨暴跌,因为一个大跌就可能让我们再也起不来了。”张峰对于这次参保“保险+期货”的收益感到满意。

  国元期货董事长洪明介绍,在安顺市,国元保险联动国元期货,从2021年起连续3年开展生猪“保险+期货”项目。例如,2022年11月承保镇宁德康公司的生猪2.4万头。在2022年12月底,由于期货市场生猪价格由入场时19323元/吨下跌到17849.2元/吨,根据合约向该企业支付赔款459.83万元,有效帮助了该企业应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增强了养殖信心。

  不仅是生猪,据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2022年,我国期货经营机构通过“保险+期货”模式为天然橡胶、玉米、大豆、鸡蛋、苹果、红枣、花生、棉花、白糖等15个品种提供了价格保障,承保货值约1078.18亿元。

  在调研中了解到,2021年以来,累计有7家期货公司在安顺市下辖4个县(区)开展“保险+期货”项目15个,保障标的包括生猪、饲料、玉米、鸡蛋,保障金额2.77亿元,项目总保费967.39万元,实现赔付917.68万元。从保费构成来看,省财政补贴244.15万元、市县财政补贴201.81万元,交易所支持244.88万元、期货公司支持89.28万元,参保主体自缴207.28万元。

  政府加大支持促完善

  如何规避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保护种植者、经营者的利益,是各国政府都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如何在符合WTO的规则框架下,使我国农业支持政策重点转向不引起贸易扭曲的“绿箱”?“保险+期货”探索形成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市场化运作模式。这不仅是农民创业增收的需要,更是农产品保供稳价的需要。

  “保险+期货”最初是由期货交易所推动试点并承担主要保费,随着从试点到大面积推广,各级政府的推动作用逐步加强,行业机构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加大保费投入,形成共促乡村产业振兴的普惠金融新实践。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从2016年以来,共计有71家期货公司累计开展“保险+期货”项目3838个,覆盖295个地级市和1089个县域,惠及农户500多万户次、农村专业合作社2855个、家庭农场1109个和涉农企业1767家。“保险+期货”的常态化、机制化正在形成和完善。

  目前,“保险+期货”中的期货价格得到国家层面认可。2021年6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的通知》。据悉,已出台收入保险方案的省份均采用期货价格作为保额和核赔的厘定因子。

  以贵州为例,从2022年“保险+期货”项目情况来看,与2021年相比,交易所补贴占比从55.13%下降至14.2I%。安顺市政府党组成员、市金融服务中心主任古甘霖告诉记者,贵州省政府充分认识到“保险+期货”、期货交割库(场)建设等是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出台了覆盖全省的“保险+期货”财政支持政策,将“保险+期货”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由省市县分别按40%、20%、10%的比例提供保费补贴。

  在甘肃,借财政部开展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试点的东风,甘肃省将苹果“保险+期货”试点列入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保险中央奖补试点项目,保费由中央、省级、市级和县级财政及农户共同承担。

  在湖北,2022年湖北省7个县开展棉花“保险+期货”,保费规模1800余万元,赔付总额1736万元,赔付率近100%,项目保费来源主要是国家对棉农的种植补贴,也就是说把国家给棉农的种植补贴,转化为这种形式补给农户。政府财政只需要补贴农户少量的保险费,就可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确保农户受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这是以市场价格为导向探索的新型农业补贴方式。

  2022年湖北是唯一一个棉花种植实际种植面积恢复正增长的省份,“保险+期货”发挥了作用。2023年,湖北在探索将收入险扩大到省内所有的棉花种植大县。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一个核心要点就是要提高农民收入。收入险,恰恰是在稳定或者保障农户的收益。

  探索从“能用”到“好用”路径

  从“价格险”向“收入险”演化,正是当前“保险+期货”完善的一个重点。在调研中记者了解到,护航乡村产业,更多“保险+期货”的进化版本正在涌现。

  郑商所创新基于“保险+期货”的苹果收入保险模式,发展立体化农业风险管理体系。2021年,首单苹果“保险+期货”收入险落地陕西黄陵县,以产量端和价格端的双重保险,为607户果农提供8747元/亩的保险金额,对加快农业保险由“保成本”“保价格”向“保收入”转型具有借鉴意义。

  上期所创新天然橡胶“保险+期货”场外期权试点项目。海南橡胶、云胶集团和广垦橡胶等产业龙头企业将场外期权产生的正收益通过“二次结算”的方式补贴给割胶农户,既保障了胶农的收益,又保障胶企有稳定的原材料来源,从而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当地橡胶产业发展

  在调研中,“保险+期货”业务参与各方共同探讨了在实操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及解决方案。国元投资管理副总经理孟令琳认为,客观讲,当下的普遍模式只解决了价格风险,农户的收入问题没有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没有解决,因此,还需要各方优化项目合约设计,扩大更多期货市场应用场景,真正做到“有灾保灾害、无灾保收益”。目前,有“保险+期货+订单”“保险+期货+银行”等延伸模式在积极探索。

  此外,“保险+期货”存在产品种类不足、展业机构少、展业积极性不高等现象。以安顺市为例,截至2022年年末,全市有4家保险机构开办“保险+期货”业务,保费收入共计1795.65万元。这个数额占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2.46%,占财产险保费收入1.23%,占总保费收入0.86%,为11.02万亩农作物及21.24万余头生猪提供风险保障

  保险公司有难言之隐。安顺银保监分局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一是“保险+期货”的承保利润过低。保险机构在开展“保险+期货”业务时收取不到10%的手续费,但应收风险高,由于机构对相关负责人有应收考核,故机构开展相关业务时有顾虑。国元保险贵州分公司党委副书记章庆红建议,希望进一步加强“保险+期货”的顶层设计,保险机构应将“保险+期货”保费收入列入经营考核指标,对此类业务进行专项考核,以进一步提高分支机构的展业积极性。安顺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金融办主任曹玮认为,“保险+期货”链条各环节有一个责权分配问题,需要平衡。

  在交流中,保险机构提出开展“保险+期货”业务时要向期货公司缴纳相应的“权利金”,会形成周转金占用成本。对此,中信期货党委副书记严金明表示,“在中信期货,根据保险公司的资信情况,可授予相应的信用额度”。这个创新带来了业务的突破。2021—2023年期间,中信期货在贵州辖区内开展“保险+期货”15个项目,共计约8.83亿元保险规模,在辖区内排名第一位。

  对于产品不足的问题,严金明认为,还需要推动上市更多的期货+期权工具,有了丰富的期货+期权工具增加产品供给,就能将价格保险市场拓展到供应链两端,以稳定相关农业产业链。

  比如在生猪养殖方面,养殖户同时面临成本端饲料价格上涨,以及销售端生猪价格下跌的风险,单一型的风险保障无法满足其风险管理需求。对此,有关方面将“生猪期货价格指数保险”和“生猪饲料期货价格保险”进行融合,创新了“生猪收益期货保险”,实现了“市场价格+成本投入”双保障,对稳定生产经营起到了较好效果。

  “保险+期货”如何从能用到好用?中国期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安青松表示,为农产品保供稳价和管理风险是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职责,“保险+期货”坚持守正创新可以为促进乡村振兴发挥更大作用。随着“保险+期货”的推进和农业风险管理需求的不断丰富,还需要不断创新更多工具组合,把风险对冲面拉宽、风险管理链条拉长,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保障种养收益助增收 “保险+期货”赋能乡村振兴

      “保险+期货”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祝惠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这是自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连续第八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一头是沾着泥巴站在田间地头的农民,一头是精密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当两者连接起来,便撬动了金融创新服务“三农”,支持乡村振兴...

    时间:05-05
  • 春耕一线观察|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吨粮田”如何建? 一文解读

      “吨粮田”促单产 夯实丰产基础  眼下,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小麦进入拔节期,也是春管的关键期。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开展吨粮田创建”。  那么什么是吨粮田?吨粮田里生长的小麦和普通农田里的又有什么区别?一起去看看。  在山东德州义渡口镇高标准农田片区,技术专家正在为麦田进行统一病...

    时间:04-17
  • “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潜力有多大?

      庭院方寸地 拓成聚宝盆  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秀峰  今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庭院经济是什么?如何发展庭院经济?它的潜力有多大?  何为庭院经济  “庭院经济是指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

    时间:04-16
  • “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潜力有多大?

      庭院方寸地 拓成聚宝盆  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秀峰  今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庭院经济是什么?如何发展庭院经济?它的潜力有多大?  何为庭院经济  “庭院经济是指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农业土...

    时间:04-16
  • 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预制菜“看着美”也要“吃得香”

      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各地出台政策大力支持——   预制菜,“看着美”也要“吃得香”  当下社会正朝着便捷化方向快速发展。而在餐桌上,预制菜无疑是大家就餐的“好帮手”——相较于自行烹制,操作方法更简便;与方便速食相比,其口味能更好还原餐馆味道,且品种丰富,便于消费者品尝新菜肴。  政策层面,预制菜近年来也收获更多...

    时间:03-20
  • “养殖工船”首入中央一号文件 全球首艘养鱼船有哪些“超能力”?

      现如今在老百姓的餐桌上,海鲜出现的越来越多。去年,我国海产品人均占有量达到24公斤,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海鲜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在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发展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在内容中明确提及具体船型。那这型养殖工船到底是一艘什么样的船?近日记者就登上了这艘船,它也是全球第一...

    时间:03-02
  • 聚焦抓好粮食生产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严防“割青毁粮”

      春耕备耕已经开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严防“割青毁粮”(“一号文件”新提法传递哪些信号③)  本报记者 廖睿灵  松土、播种、施肥……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全国多地农民抢抓农时,春小麦播种有序展开,农田间一派繁忙景象。  聚焦抓好粮食生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严...

    时间:03-02
  • 聚焦抓好粮食生产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严防“割青毁粮”

      春耕备耕已经开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严防“割青毁粮”(“一号文件”新提法传递哪些信号③)  本报记者 廖睿灵  松土、播种、施肥……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全国多地农民抢抓农时,春小麦播种有序展开,农田间一派繁忙景象。  聚焦抓好粮食生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严...

    时间:03-02
  • “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经济潜力有多大?

      “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小小庭院,经济潜力有多大?(“一号文件”新提法传递哪些信号②)  本报记者 李 婕  有的开农家乐、办民宿、弄采摘园,打造周边休闲旅游好去处;有的收发快递、直播带货,成为村镇集市人气最旺的地方;有的开小超市、修理店、家庭作坊,服务当地生产生活……在...

    时间:03-01
  • “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经济潜力有多大?

      “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小小庭院,经济潜力有多大?(“一号文件”新提法传递哪些信号②)  本报记者 李 婕  有的开农家乐、办民宿、弄采摘园,打造周边休闲旅游好去处;有的收发快递、直播带货,成为村镇集市人气最旺的地方;有的开小超市、修理店、家庭作坊,服务当地生产生活……在不少乡村,农家庭院承担多样...

    时间:03-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