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养殖工船”首入中央一号文件 全球首艘养鱼船有哪些“超能力”?

2023-03-02 11:09:3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现如今在老百姓的餐桌上,海鲜出现的越来越多。去年,我国海产品人均占有量达到24公斤,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海鲜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在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发展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在内容中明确提及具体船型。那这型养殖工船到底是一艘什么样的船?近日记者就登上了这艘船,它也是全球第一艘能实现深远海养殖的渔船。一起去看看在船上养鱼到底怎么养?

  这艘养鱼船到底长啥样?

  记者从珠海的港珠澳1号码头出发,乘补给船前往距离海岸线100海里的养殖工船停泊点,经过5个小时的航行,在大海中间,我们就看到了这艘在海上养鱼的养殖工船。

  总台央视记者 吴天白: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船长249.9米,排水量达到13万吨,可谓是渔业养殖“航母”。一上船,船上的养殖工程师孟广玮就介绍了这艘大船的各种“超能力”。他说,全船一共有15个养殖舱,近9万立方米,相当于36个标准游泳池的大小。

  养殖工程师 孟广玮:我们岸基的养殖基地自己培育鱼苗,鱼上船以后全程采用我们自行研究的颗粒饲料来进行自动化投喂,长到一斤左右的商品规格就可以上市。

  孟广玮说,中国已稳居世界第一渔业大国,养殖水产品占到全世界养殖产量60%以上。以前传统的海水养殖都是在近海,这些年基本饱和了,而且养的大多是贝类、藻类等海产品,由于技术水平还不够完善,在深远海养殖一直没能实现。

  需求推动了技术发展,这次将养殖拓展到深远海,不但减少了污染,还可以边走边养,甚至还可以躲避一些自然灾害。

  养殖工程师 孟广玮:现代网箱养殖容易受到台风、赤潮等一些自然灾害的危害,导致产量受到一定的影响。我们造这艘10万吨的养殖工船,利用船的游弋,可以有效躲避自然危害。

  3700吨!一条船的捕鱼量超过查干湖

  这艘船能养多少鱼?举个例子,查干湖冬捕的年捕捞量是1500吨。这条养鱼船一年的捕捞量是3700吨,远远超过查干湖的捕捞量,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海上粮仓”。

  总台央视记者 吴天白:在大型养殖工船的甲板上,可以看到船员正在进行大黄鱼的捕捞作业。因为光照会影响大黄鱼的品相,所以捕捞工作都会在凌晨进行。从开始运行至今,这条船已经陆续收获了将近1000吨的深远海养殖大黄鱼。

  养殖工程师 孟广玮:我们船上有加工车间,可以选择在船上直接进行抽真空的保鲜加工,也可以进入速冻隧道进行冷冻鱼的加工,或者是用冰浆把它封存之后转运到加工厂进行深加工。

  孟广玮告诉记者,大黄鱼的整个生长周期都是在这艘船上度过的,想要养出品相这么好的大黄鱼,水质是关键。

  养殖工程师 孟广玮:我们用海水泵不断地向养殖舱内进行注水,将多出来的海水排到舷外,可实现养殖舱24小时不间断地换水,保证水质是新鲜的外海水。

  记者看到,除了这种全新的养殖模式,这艘船还配备了很多自动化设备,船上一共只有35位船员,一年的产鱼量却能达到3700吨,平均每个人一年要养100多吨鱼。

  养殖工程师 孟广玮:传统养殖业主要是靠渔民一代一代相传的经验来进行,而我们主要进行一些科学数据的积累,对我们的养殖流程进行一些优化,实现标准化养殖。

  和传统的近海网箱养殖大黄鱼相比,深远海养殖大黄鱼口感更接近野生。记者了解到,养殖工船一艘船的年产值在3亿元左右,去掉所有成本,一年可以盈利6000万左右。按照首艘养殖工船20年的设计寿命,能产生的经济价值非常可观。

  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董韶光:我们计划用5到10年时间,投入350亿左右,把我们整个养殖船队拓展到50艘,每年的年产值应该是在500亿元以上,是世界领先的养殖船队。

  除了卖鱼带来的经济收益,新船型的出现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副总经理 谷克超:不管是动力系统、控制系统还是相应的研发机构,积极性是比较高的。我们也准备了一条生产线,专门用来建造养殖工船,我们对这个船的前景是有信心的。

  中国“船”说·6艘!更多海上粮仓同步建造

  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又可观,这就不难理解中央一号文件为什么会点名这艘大船了。目前,像这样的养殖工船有6艘在建,那这样的大船是怎样造出来的呢?

  中国船舶青岛北海造船养殖工船技术总师 王伟堂:为了最大化地增加养殖水体,我们压缩了很多非养殖区域的空间,给我们带来不小的难点。

  王伟堂是养殖工船项目的技术总师,有着近20年的造船经验。他告诉记者,全球首艘养殖工船在设计时没有可借鉴的案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其中的一项技术难点就是如何在船内建造养殖舱,不仅要留出鱼的生存空间,还需要设计新结构,使鱼的排泄物等水中杂质便于收集排出。

  中国船舶青岛北海造船养殖工船技术总师 王伟堂:鱼排是第一次用在船舶上,整个鱼排空间比较小,首先考虑就是怎么来装。在很小的空间内,我们要完成涂装、焊接、工人的打磨,还有系统调试。我们前期跟设计院做了深入的探讨,寻求了一个最佳的方案,就形成了目前这个状态。

  王伟堂告诉记者,这艘大船不仅制造精度非常高,还要处处为鱼着想。黄花鱼胆小,对环境刺激特别敏感,因此最难的就是如何减少大船运行产生的震动噪声。

  中国船舶青岛北海造船养殖工船技术总师 王伟堂:大黄鱼这种鱼类它对噪声比较敏感,技术指标的要求是控制在150分贝。船本身是存在动力的,有动力它就有噪声,我们采取了很多减震降噪的措施,动力用的是电力推进,过程比较曲折,但是最终结果是达标。

  有了第一艘船的经验积累,现在后续养殖工船的研制也已经开始了。目前全国有6艘养殖工船在建,除了养大黄鱼之外,未来还会养殖三文鱼、石斑鱼等深海鱼类,深海将会出现更多更大的海上粮仓。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宋建春 李宁 吴天白)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聚焦抓好粮食生产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严防“割青毁粮”

      春耕备耕已经开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严防“割青毁粮”(“一号文件”新提法传递哪些信号③)  本报记者 廖睿灵  松土、播种、施肥……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全国多地农民抢抓农时,春小麦播种有序展开,农田间一派繁忙景象。  聚焦抓好粮食生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严...

    时间:03-02
  • 聚焦抓好粮食生产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严防“割青毁粮”

      春耕备耕已经开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严防“割青毁粮”(“一号文件”新提法传递哪些信号③)  本报记者 廖睿灵  松土、播种、施肥……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全国多地农民抢抓农时,春小麦播种有序展开,农田间一派繁忙景象。  聚焦抓好粮食生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严...

    时间:03-02
  • “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经济潜力有多大?

      “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小小庭院,经济潜力有多大?(“一号文件”新提法传递哪些信号②)  本报记者 李 婕  有的开农家乐、办民宿、弄采摘园,打造周边休闲旅游好去处;有的收发快递、直播带货,成为村镇集市人气最旺的地方;有的开小超市、修理店、家庭作坊,服务当地生产生活……在...

    时间:03-01
  • “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经济潜力有多大?

      “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小小庭院,经济潜力有多大?(“一号文件”新提法传递哪些信号②)  本报记者 李 婕  有的开农家乐、办民宿、弄采摘园,打造周边休闲旅游好去处;有的收发快递、直播带货,成为村镇集市人气最旺的地方;有的开小超市、修理店、家庭作坊,服务当地生产生活……在不少乡村,农家庭院承担多样...

    时间:03-01
  • 中央一号文件专章部署乡村产业发展 土特产大有文章可做

      中央一号文件专章部署乡村产业发展  “土特产”大有文章可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何为“土特产”?“土”就是一方水土中寻找乡土资源,“特”就是打造特色、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产”就是尊重...

    时间:02-27
  • 中央一号文件专章部署乡村产业发展 土特产大有文章可做

      中央一号文件专章部署乡村产业发展  “土特产”大有文章可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何为“土特产”?“土”就是一方水土中寻找乡土资源,“特”就是打造特色、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产”就是尊重...

    时间:02-27
  • 比航母还难造?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来了!

      国产大型邮轮破冰:“一号工程”下海倒计时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明子  发于2023.2.20总第1080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2023年春节假期刚结束,以“冷”开年的上海终于迎来暖阳。长江入海口南侧,一艘未完工的白色巨轮安静地伫立在船坞中。走进巨轮内部,三千多名工人正在抓紧时间施工。还有一百...

    时间:02-20
  • 比航母还难造?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来了!

      国产大型邮轮破冰:“一号工程”下海倒计时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明子  发于2023.2.20总第1080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2023年春节假期刚结束,以“冷”开年的上海终于迎来暖阳。长江入海口南侧,一艘未完工的白色巨轮安静地伫立在船坞中。走进巨轮内部,三千多名工人正在抓紧时间施工。还有一百...

    时间:02-20
  • 时政特稿|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土特产”

      “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章部署,重点在彰显特色、产业融合、优化布局、联农带农等方面下功夫。  “土...

    时间:02-17
  • 时政特稿丨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土特产”

      “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章部署,重点在彰显特色、产业融合、优化布局、联农带农等方面下功夫。  “土...

    时间:02-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