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东西问丨钱乘旦:为什么说“修昔底德陷阱”是个伪命题?

2023-03-02 20:20: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3月2日电 题:为什么说“修昔底德陷阱”是个伪命题?

  作者 钱乘旦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近日,美国反复以中国民用无人飞艇误入美国领空被击落为借口,在国际舆论场上炒作所谓“气球事件”,使本来已趋缓和的两国关系再起波澜。近年来,中美关系备受全球瞩目,两国关系起起伏伏,美国中国反复无常的态度反映了怎样的心态?这个答案,或许可以从美国炮制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论入手,略窥一二。

  事实上,“修昔底德陷阱”理论是美国的障眼法,用一个好像深奥无比、蕴藏玄机的新名词把人吓唬住,其真相如何反倒无人探究。为了不跌入“陷阱”,需要回归历史本身,揭示“修昔底德陷阱”的真相究竟为何。

  “修昔底德陷阱”的真相

  公元前431-404年,古希腊发生过一场战争,交战的双方是两个城邦国家斯巴达和雅典,以及各自领导的城邦同盟,这场战争就是后世知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在历史学家看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雅典帝国主义”,即雅典试图控制整个希腊,为此不惜动用武力。《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作者修昔底德在书中提到,雅典日益强大,斯巴达人虽清楚这一点,但仍保持冷静,并不加以干涉制止。随着雅典势力达到顶点,雅典人开始侵略斯巴达的盟国。斯巴达人感到无法容忍,决定发动战争。这是对事件的客观陈述,为历史学家所公认。值得称赞的是,修昔底德身为雅典人,还担任过雅典的最高官职将军,对战争的解释如此客观,难能可贵。

    塔纳格拉战役,公元前457年,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战役。摘自哈钦森的《国家历史》,1915年出版。视觉中国 供图

  修昔底德的本意如此,但却被美国人雷厄姆·艾里森(Graham Allison)歪曲利用。他曾担任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也是哈佛大学教授,是典型的美国“智库”人士,为美国政府出谋划策。为给21世纪的中美关系定性,他援引历史,杜撰了“修昔底德陷阱”,称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新崛起的大国挑战现存大国的事例,且多数以战争结局。他特别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典型性,说这次战争的根源是新崛起的大国德国挑战了当时的大国英国,从而引发战争。正如同雅典挑战斯巴达,斯巴达便发动战争,最终导致希腊的毁灭。

  以此来看,“陷阱”理论的多重弦外之音就清晰了:将中美两国嵌入,即中国挑战美国,两国就必有一战,因此美国要做好应付中国的准备。不过,此弦之外还有他音,让我们再来看看历史。

  弦外之音的第二声,在于调换了雅典与斯巴达两方的立场。斯巴达和雅典,谁是新崛起的大国、谁是现存大国并不明确,因为那时没有现代统计学,无法衡量谁比谁更强。人们只知道古代希腊世界有几百个城邦,雅典和斯巴达是其中最大的两个。根据修昔底德的说法,也许雅典本来就比斯巴达强,因此它更加冒进,更愿意执行帝国主义政策;斯巴达则比较谨慎,更专注于内部事务。但将斯巴达定义为现存国家、将雅典定义为新崛起国家,定位可能并不准确。

  “陷阱”理论却将战争责任归于斯巴达,背离了现实:它不能接受雅典的崛起,于是发动战争。但令人感到迷惑的是,当这个理论被套用于一战时,指责的对象却是作为新崛起大国的德国:德国的穷兵黩武和扩张野心威胁了英国,而作为“现存国家”的英国是被迫卷入战争的,它原本不愿与德国打仗。回归历史本身看一战,其本质却是两个军事集团互相厮杀,将一战的责任完全归咎于德国是不公正的,两个集团都应该承担责任。

  在这个貌似有理的逻辑后面,似乎有更多的弦外之音:在西方思维模式中,斯巴达一向是强权、专制、军国主义、蛮横无理的象征,雅典则代表民主、自由、理性、智慧等,是西方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因此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一定是正确的,斯巴达必定是邪恶的。但在一战时,英国却代表着民主、自由、理性和智慧,所以,英国应当是正义的一方,德国则必定邪恶。可是逻辑的混乱开始出现了:按照艾里森的说法,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代表正义的雅典是挑战者,代表邪恶的斯巴达是被挑战者;而在一战中代表邪恶的德国是挑战者,代表正义的英国是被挑战者——那么是谁在发动战争?发动战争是挑战还是被挑战、是正义发动战争还是邪恶发动战争?如此混乱的逻辑不知从何而来?

今日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白英 摄

  事实上,这是一个意识形态在作祟,艾里森真正的逻辑是:只要他定义为“民主”的一方,不管它是不是发动了战争,都是正义的。移位到中美关系的现实中来,他在说什么,岂不是清清楚楚?

  “修昔底德陷阱”理论在近几年大行其道,因为它定义了今后的中美关系是“挑战”和“被挑战”的关系,并将“挑衅”的责任归咎于中国中国发展得好,是中国人自己努力的结果;美国一些政客吃酸葡萄,是意识形态作祟,也是心胸狭窄的表现。然而大众传媒受美国宣传舆论的影响,不追求了解历史的真实,盲目跟风这一伪命题,不自主地陷入一个杜撰的“修昔底德陷阱”。这样的效果恰恰是陷阱杜撰者希望看到的,世人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不存在“陷阱”,何谈“跳出”

  在现实的人类历史中,当矛盾与冲突发展到激烈的程度时,最强国家之间经常交恶乃至战争。如何处理大国关系,便成为国家的大事。以英国为例,观察其近百年来的处理方式,可以发现它从一个偏远岛国崛起为独霸世界的头号强国,得益于它的外交谋略,与“修昔底德陷阱”毫无关系。

  英国的谋略可归纳为三大原则:一是英国利益至上,二是没有永恒的敌友,三是打击最强国。三者间的关系为,在处理与他国关系时,永远以英国利益为判断标准,无需考虑意识形态和道德义务;朋友和敌人都依据英国的利益来择取;最强大的国家是敌人,站在敌人对立面的都是朋友,英国要拉住所有“朋友”结成同盟,摧毁敌人。

  几百年间,英国就是依靠这套方法,在风云变幻的世界立于不败之地。自16世纪起,英国陆续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欧洲强国,最终成为世界第一。此后英国的外交政策,就把矛头对准所有欧洲国家中最冒尖的那一个,就是“打老二”,谁当老二就对付谁。19世纪中叶,英国把矛头对准俄罗斯,法国是它的盟友;19世纪末,德国成了封杀对象,英国与法、俄结盟,共同对付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这样打起来的。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和德国海军的一次激战——日德兰半岛之战。 视觉中国 供图

  由此可见,英国在处理大国关系时,没有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只有外交谋略。而美国作为英国盎格鲁-撒克逊传统的继承者,在同样的思维方式与文化特性的影响下,承袭了英国的外交谋略。

  美国采取这一策略,也并非为中国量身打造,二战后的历史说明了这一点:苏联、日本、欧盟先后被美国视为对手或潜在对手,并以不同方式被整治下去。美国在历史中因该政策获得了很多好处,所以不可能主动放弃。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成为继美国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这个“老二”的位置似乎变成了中国。对此,要清醒地认识到,近年来中美关系紧张,不是因为中国做错了什么,而是国际地位到了这里。

一名在阿富汗遇难的士兵的亲人在其埋葬的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相拥而泣。中新社记者 吴庆才 摄

  “修昔底德陷阱”是出于美国利益杜撰出的理论,以意识形态作为障眼法,并将战争责任推给“老二”。该理论利用修昔底德其人与其著作,糊弄了一些不知底里的人。让人以为跳出这个陷阱才是正道。但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陷阱,何谈“跳出”?所以,中国需要关注的不是“修昔底德陷阱”,而是如何破解身为“老二”的困境。面对美国反复无常的态度,中国唯有保持战略定力,团结世界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做好自己的事。

  在应对外来挑战的同时,中国也要主动出击。从人类历史的经验教训与共同的价值取向出发,中国可在国际舞台上设置议程,用历史的教训说明结盟将引发大规模战争的危险性,反对“经济制裁”,解散“军事同盟”,不允许将国内法用于国际问题等,相信这些议题会得到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一个大国为自己利益而损害其他国家利益的模式已经过时,世界应该遵循新的行为规范。(文字整理 张小静)(完)

  作者简介:

  钱乘旦,历史学博士,英国考文垂大学名誉文学博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会士;现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第4-6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主要著作包括:《在传统与变革之间》《工业革命与英国工人阶级》《西方那一块土》等;主编《英国通史》(6卷)、《英帝国史》(8卷)、《世界现代化历程》(10卷)等;曾担任中央电视台12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学术指导。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东西问丨钱乘旦:为什么说“修昔底德陷阱”是个伪命题?

      中新社北京3月2日电 题:为什么说“修昔底德陷阱”是个伪命题?  作者 钱乘旦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近日,美国反复以中国民用无人飞艇误入美国领空被击落为借口,在国际舆论场上炒作所谓“气球事件”,使本来已趋缓和的两国关系再起波澜。近年来,中美关系备受全球瞩目,两国关系起起伏伏,美国对中国反...

    时间:03-02
  • 减碳意识大幅度提升 企业走向碳中和仍面临四大挑战

      中新网3月2日电 题:减碳意识大幅度提升 企业走向碳中和仍面临四大挑战  中新财经作者 庞无忌 曹旭帆  随着“双碳”进程向纵深迈进,作为经济发展基本单元的企业,所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企业如何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跨国电气巨头施耐德电气近日发布《奔向长青——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报告,对14个领域...

    时间:03-02
  • 中国式民主的广东实践 | 乡村里的“禾坪说事”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近年来,广东积极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南方网和粤学习客户端推出原创策划——“中国式民主的广东实践”系列微视频,聚焦代表联系...

    时间:03-02
  • 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世界政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

      民主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民主的历史实践中,民主是多样的、具体的、发展的。中国共产党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这条道路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吸收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符合人类政治发展规律,在...

    时间:03-02
  • 把握性质定位 完善制度机制——全国政协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展民主监督工作

      (两会观察)把握性质定位 完善制度机制——全国政协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展民主监督工作  中新社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刘舒凌 杨程晨)2022年8月,一个高级别调研组从北京来到黑龙江省抚远等地,查看侵蚀沟治理等实际情况,与当地农业和水利技术人员、省市县党政有关负责人及权威专家当面交流,主...

    时间:03-01
  • 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通报情况听取意见 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

    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通报情况听取意见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中共中央2月28日在中南海举行民主协商会,就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共中央拟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

    时间:02-28
  • 辽宁大连开展民主党派基层示范组织建设观摩拉练活动

      中新网大连2月28日电(杨毅 宋万吉)27日至28日,大连市委统战部组织全市各民主党派市委会负责人开展民主党派基层示范组织建设观摩拉练活动,对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互看互学互鉴互促,推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严起来、活起来、实起来。  大连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赵也介绍,此...

    时间:02-28
  • 罕见病患者不能“断粮” 报告:特医食品可及性面临挑战

      中新网上海2月28日电 (记者 陈静)“罕见病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报告”(简称:报告)28日在上海发布。中国罕见病类特医食品在可及性上面临巨大挑战。  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主任顾学范教授表示,此次发布的报告,针对罕见病需要特医食品治疗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了推动新生儿筛查对多种遗传代谢类罕见病的覆盖...

    时间:02-28
  • 一瓶能便宜2000元?低价代购背后是陷阱

      “检察官,其实我一瓶酒都没给他代购,代购款都被我用来买奢侈品了。”这位在社交平台上自称是“海归”的时某,以代购洋酒为幌子诈骗老乡30余万元。1月4日,他被江苏省海安市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提起公诉。  2022年2月初,时某在某社交平台发布广告,称自己是日本留学生,与大学同学组建了一支专业代购团队,有山崎18年、响21年等日本...

    时间:02-28
  • (两会声音)挑战世界之“最” 张胜林:为世界桥梁贡献“贵州方案”

      中新社贵阳2月27日电 题:挑战世界之“最” 张胜林:为世界桥梁贡献“贵州方案”  作者 周燕玲 蒲文思  桥梁界“诺贝尔奖”——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奖的荣誉榜单中,中国桥梁有9座,贵州占据了4席,而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公路集团总工程师张胜林就参与建设了其中的2座。在几乎是男性从业者的领域里,她是为数不多的女性领军...

    时间:02-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