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罕见病患者不能“断粮” 报告:特医食品可及性面临挑战

2023-02-28 15:39: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2月28日电 (记者 陈静)“罕见病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报告”(简称:报告)28日在上海发布。中国罕见病类特医食品在可及性上面临巨大挑战。

  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主任顾学范教授表示,此次发布的报告,针对罕见病需要特医食品治疗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了推动新生儿筛查对多种遗传代谢类罕见病的覆盖、加强临床专科医师培训和机构建设等问题,对国家政策制定、临床专家、生产企业、患者家庭及患者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2月28日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主题为“Share your colours”(点亮你的生命色彩)。据介绍,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特医食品)虽然其名字带有“⾷品”字样,但是对于多种罕见病的治疗来说,可谓“救命药”,被罕见病患者称为“药奶”。

  报告显示,中国能够买到的针对罕见病群体的“特医食品”的种类有限,大量患者不得不通过代购、海淘等方式购买产品,渠道不稳定、货品供应不足、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等。很多罕见病患者无法及时、稳定、足量、以可负担的花费来获取特医⾷品,80.5%的患者经历过⼀次或以上的“断粮”危机。

  报告调查发现,对罕见病患者来讲,“断粮”后果严重,或给部分患者带来不可逆损伤,同时也给罕见病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在遭遇过“断粮”的患者群体中,有38%的患者报告了直接影响,如发病或⾝体损伤;有53%的患者报告了潜在影响,断粮增加疾病发病或并发症的风险。

  相较于药品主要在医院和药房购买,罕见病类特医⾷品的购买渠道中,通过患者群体购买,占57.5%;通过医院渠道购买占到34.3%;剩下的主要是海外代购,约占27.6%。运输困难、厂家备货不足以及厂家停产等都是造成“断粮”的原因。

“罕动•新生”儿童罕见病慈善救助项目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启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供图

  根据报告,18种罕见病对特医食品的需求尤为紧急与重要,有明确的治疗效果,患者需及时、终生、足量使用,且无法被现有的已注册肠内营养制剂所取代。特医食品是这些罕见病患者维持生命的食粮,一旦断供,患者轻则发育迟缓或倒退,重则致死致残。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主任蔡威当日以苯丙酮尿症为例解释,患者在新生儿期通过使用相关特殊奶粉,可避免早期智力受损;而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则会在出生3个月左右逐渐表现出头发变黄,皮肤颜色浅淡,全身和尿液有特殊的鼠臭味,出现智力发育落后、小头畸形、癫痫发作等症状。这位专家直言:苯丙酮尿症并不是唯一的可用特医食品治疗的罕见病。

  报告调研发现,罕见病类特医食品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成为临床专家和患者的共识。但目前患者在购买所需特医食品上面临普遍挑战。除了可及性、安全性等外,患者还面临较大的经济负担,

  报告提出:罕见病类特医食品的产业标准有待完全打通,食品生产企业的投入意愿与需求存在差异。报告从诊疗、产业供给和支付方面提出多个建议,包括推动罕见病类特医食品分类管理,加速审评审批;激励本土企业创新;推动罕见病类特医食品的多方共付机制等。蔡威呼吁,政府、企业、医护工作者、患者家庭、慈善机构等各方应携手努力,共同推进中国在特医食品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助力每一个罕见病家庭拥有健康正常生活。

  同日,“罕动•新生”儿童罕见病慈善救助项目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启动,用于救助罕见病儿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科医学研究所接受诊治的,家庭经济困难的罕见病患儿可申请专项医疗救助,希望通过项目实施,减轻罕见病患儿家庭的负担,满足患儿的合理医疗需求,切实提高患儿诊断和治疗的可及性。(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各地多种探索助超罕见病患者获得多元、可持续用药保障

      中新网上海2月28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28日了解到,当下,中国多个省市的多层次保障,为罕见病用药保障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道路, 对于人数仅几百人的超罕见病(简称:超罕)患者的用药保障,哪种形式最为适宜,各地都在不断创新尝试。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金春林主任对记者表示:“罕见病患者因遗传性因素所罹患的疾病,应该得到...

    时间:02-28
  • 关注罕见病群体 点亮罕见生命的色彩

      轮椅上的"彩虹"妈妈:用力活出生命的色彩  今天(28日)是第十六个国际罕见病日,主题是“点亮你的色彩”。接下来,我们去认识一位名字里就自带色彩的姑娘——李彩虹。她和女儿都患有一种主要由遗传基因导致的“低磷性佝偻病”,由于骨骼非常脆弱,她们只能与轮椅为伴。但坚强的彩虹从未放弃希望,她坚信雨过天晴后,终会迎来彩虹。 ...

    时间:02-28
  • 罕见病诊疗能力提高 用药纳入医保目录患者负担降低

      央视网消息:早在2019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通知》,遴选了罕见病诊疗能力较强、诊疗病例较多的300多家医院组建了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对罕见病患者进行相对集中诊疗和双向转诊,以发挥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带动作用。  作为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国家级牵头医院,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组建了...

    时间:02-28
  • 国际罕见病日:这种严重“重男轻女”的罕见病 你了解多少?

      “瓷娃娃”“玻璃人”“月亮孩子”……这些看似“动听”的名字背后,却是一个个“生命杀手”——罕见病。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为国际罕见病日。  目前,全球罕见病约有7000多种,血友病就是其中之一。血友病患者又被称为“玻璃人”,他们如同玻璃一样经不起碰撞,即使轻微受伤也会血流不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童茵在...

    时间:02-28
  • 组建会诊平台、建立用药保障机制……我国多措并举提高罕见病诊疗能力

      今天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目前,全世界约有7000多种罕见病,我国罕见病患者约有2000万人。  罕见病群体因为发病人群少,在疾病的诊治和药物的研发上往往容易被忽视。  罕见病是指发病率非常低的疾病,新生儿发病率小于万分之一、患病率小于万分之一、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符合其中一项的疾病,即可...

    时间:02-28
  • 如何让罕见病患者“粮食不断”

      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罕见病患者用药环境持续改善,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  每到2月,山东省济南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主任邹卉就在盼望着2月最后一天的到来。因为,这是属于罕见病医生和患者的特殊日子。 ...

    时间:02-28
  • 73种罕见病药物纳入医保 涉及31个病种

      73种罕见病药物纳入医保 涉及31个病种  另有81种处于临床试验及上市申报阶段,本土企业自主研发药物占比超五成   我国有2000多万罕见病患者,每年新增患者超20万。确诊难、治疗方法少、可用药品少等难题交织,让这个日益庞大的群体身陷困境。随着罕见病药物利好政策...

    时间:02-28
  • 政府主导、多方合力 破解罕见病诊疗难题

      政府主导、多方合力 破解罕见病诊疗难题  诊疗难、用药保障难,依然是横亘在患者群体面前的两座大山   瓷娃娃(成骨不全)、黏宝宝(黏多糖贮积症)、月亮天使(白化病)……这些美丽的名称背后,是一种种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特殊群体——罕见病患者。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

    时间:02-28
  • 新增7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 为流逝的生命按下减速键

      新增7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   为流逝的生命按下减速键  在2022国家医保谈判中,“灵魂砍价”再次上演。此次加入“国谈”的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规格为60毫克每瓶)上市价格是6.38万元,经过医保局多轮“砍价”后降价为3780元,降幅约94.08%。  “罗氏的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商品名:艾满欣)进入...

    时间:02-14
  • 新增7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 为流逝的生命按下减速键

      新增7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   为流逝的生命按下减速键  在2022国家医保谈判中,“灵魂砍价”再次上演。此次加入“国谈”的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规格为60毫克每瓶)上市价格是6.38万元,经过医保局多轮“砍价”后降价为3780元,降幅约94.08%。  “罗氏的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商品名:艾满欣)进入...

    时间:02-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