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补齐土特产销售短板

2023-05-27 07:07:29

来源:经济日报

  在日前举办的2023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上,来自全国诸多脱贫县所在省(区、市)供应商带来很多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并与合作商洽谈。当前,很多土特产企业使用多种新型商业手段,使越来越多的土特产为老百姓所熟知,端上全国人民的餐桌。

  从农业产业构成占比来看,我国农业土特产属于小众产品。但是,这个行业历史久远、涉及门类众多、覆盖领域广泛,不仅丰富了我国农业产业构成和产品种类,而且形成了特色农业产业经济集群,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农业产业门类。

  从商业销售方面来看,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条件下,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基本经营方式是产销一体。这种经济特征表现在经营行为上,就是自种自销、现钱交易、批发零售等推销方式占据主导地位。以电商交易平台、大数据市场分析、人工智能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商品交易方式,总体普及率较低且发展不均衡。这就造成了众多传统特色农产品市场布局分散、竞争无序的局面,降低了特色农产品的生产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减弱了农业特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集群发展力度。

  近年来兴起的农业产业系统性进步,从产业发展方式方面来讲,主要受惠于农业生产技术革新等农业现代化的系统性优化。其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成果的广泛应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企业利益直接实现者的商品销售方,会以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的方式促进企业销售端的升级换代,以销售进步扩大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培育规模化优势,以现代销售手段的革新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这也反过来促进了农业特色产业的集约化、专业化发展,为农业特色产业摆脱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束缚、加快融入农业现代化大潮提供了可能。

  面对这种趋势,市场各方应该顺势而为,推动土特产企业与新零售等新型商业手段的对接,补齐农业土特产销售短板。

  就政策而言,应当立足农业优先的理念和导向,从人才、资金、技术、规则等方面全方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电商经营者进入农村。其瞄准特色产品,以农商融合发展的方式开发土特产领域,收获了双赢的效果,展现出良性发展势头。总体上来说,这些市场行为离市场化、规模化、信息化要求还有不小差距,政策的市场性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

  农业土特产品生产者的销售观念,决定着以新零售为代表的现代化营销手段能否实现与传统特色农产品生产的有效衔接。为此要不断更新传统特色农产品生产者的经营理念,提高他们的农业现代化眼光和市场营销素质。以现代信息技术助其提高生产经营的专业化、信息化程度,以产品销售方式的现代化促进生产经营方式的现代化。

  销售主体是现代销售方式的直接实践者和推广者,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销售方式进程的成败快慢,对于农业土特产品销售而言也是如此。在市场销售越来越独立的今天,专业化营销团队等销售主体的跨界营销能力,直接决定着这个行业的产品市场声誉度;现代市场销售主体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行业的市场前途。尤其是对于在专业化销售领域不具有优势的农业特色产品而言,这一特点更加明显。为此,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帮助农业特色产品补齐现代销售短板。一要加大电商平台的涉农引导支持力度,尤其要鼓励那些知名电商率先垂范,影响带动其他商家,逐渐形成农电特营销新模式。二要重视多元化农村电子商务实用型人才建设。通过引进来、住得下、善孵化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尽快培养一支“小快灵”“实用型”的农业特色产品现代营销队伍,为农业特色产品销售的现代化转型奠定人才基础。

  周其森(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霍巍:考古实证西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下)

      青藏高原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但却从来不能阻隔高原上各古代民族与外界交往交流交融的脚步。  他们利用高原上无数“山结”“水脉”之间形成的若干条主要干道和民间小道,充满智慧地选择不同季节,避开风雪严寒,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和水草分布特点,一直维系着这些通道的畅通,并不断对此进行开拓、改进和完善...

    时间:05-26
  • 霍巍:考古实证西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上)

      高原各古代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始于史前时代  现代考古学进入青藏高原,完全改写和重建了西藏史前史,文物考古的实物形态提供了观察西藏历史与社会发展进程最为直接的证明资料。  距今约10多万年至5万年,人类已经从不同的方向和路线,按照不同的生存方式和步骤踏上青藏高原。从藏北高原的...

    时间:05-26
  • 中国深海考古新篇章,开启了!

      5月21日,国家文物局、科技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在南海西北陆坡海域发现大型古代沉船文物遗址,并成功布放我国首个深海考古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同时,国家文物局正式启动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  网友表示:“沧海桑田!有悠久文明...

    时间:05-26
  • 中国深海考古新篇章,开启了!

      5月21日,国家文物局、科技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在南海西北陆坡海域发现大型古代沉船文物遗址,并成功布放我国首个深海考古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同时,国家文物局正式启动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  网友表示:“沧海桑田!有悠久文明...

    时间:05-26
  • 吉林大学考古师生:在田野上“过筛子”

    原标题:吉林大学考古师生:在田野上“过筛子”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学生在夏县基地野外挖掘工作现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公众考古开放日现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位于山西夏县的吉林大学考古实践教学基地全貌。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副院长方启在基地实验室指导学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吉林...

    时间:05-23
  • 寻访明城墙遗址:绿梢新柳明城墙,角箭楼前壮思飞

      青睐·中轴线寻访⑤  编者按:3月以来,跟随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脚步,“青睐”策划推出了“北京中轴线深度寻访”系列活动。根据最新公开的北京中轴线遗产“全景图”,邀请专家带队,与读者一起深入寻访纵贯北京城的中轴线遗产构成要素、中轴线遗产保护区域,以及中轴线遗产缓...

    时间:05-23
  • 东西问丨张云:西藏考古如何实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新社北京5月21日电 题:西藏考古如何实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作者 张云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西藏文物考古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内学术界有影响到国际学术界受关注。70多年来,从自然田野发现到科学地下发掘,从外国人主导到中国人全盘掌握,从业...

    时间:05-21
  • 东西问丨张云:西藏考古如何实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新社北京5月21日电 题:西藏考古如何实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作者 张云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西藏文物考古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内学术界有影响到国际学术界受关注。70多年来,从自然田野发现到科学地下发掘,从外国人主导到中国人全盘掌握,从业...

    时间:05-21
  • 国家文物局发布深海考古重大发现 在南海2500米和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古代沉船

      中新网三亚5月21日电(记者 应妮 符宇群)国家文物局21日在海南三亚发布深海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5月20日国家文物局已进行了第一次水下考古调查,使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核心堆积区西南角,设置布放了沉船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并进行了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正式开启了考古...

    时间:05-21
  • 载人潜水器深入拍摄两处千米级沉船遗址

      4K影像记录丨载人潜水器深入拍摄两处千米级沉船遗址  记者今天(5月21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5月20日,国家文物局利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进行了第一次考古调查,在沉船遗址核心堆积区西南角布放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并进行了初步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正式启动了南海西北陆坡一...

    时间:05-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