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中国深海考古新篇章,开启了!

2023-05-26 11:08:3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5月21日,国家文物局、科技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在南海西北陆坡海域发现大型古代沉船文物遗址,并成功布放我国首个深海考古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同时,国家文物局正式启动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

  网友表示:“沧海桑田!有悠久文明的中国,不管地下还是海底,都蕴藏着丰富的宝贵财富。”

  开启新篇章

  “叹为观止”“这么多瓷器”“只看着照片就感觉很激动了”“太壮观了”……在新华社微博发布的沉船水下实景照片下,网友感叹。

  据新华网报道,5月20日,国家文物局主要负责同志乘坐“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参加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第一次考古调查,在沉船遗址核心堆积区西南角布放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并进行了初步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正式启动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开启了我国深海考古的新篇章。

  据了解,此次布放的水下永久测绘基点由深潜器搭载布放于海床表面。布放完成后,研究人员能够借助长基线定位系统对永久基点进行位置标定,为开展对古代沉船的精准考古调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两处古代沉船遗址的“露面”源于去年的考古调查。央视新闻发文称,2022年10月,深海考古调查团队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其中一号沉船遗址以瓷器为主,推测文物数量超过10万件。根据出水文物初步判断为明代正德年间,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二号沉船遗址以大量原木为主,初步研判是从海外装载货物驶往中国的古代沉船。根据出水文物初步判断为明代弘治年间,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

  调查显示,南海西北陆坡两处沉船年代相近,相距仅10多海里。这是我国首次在同一海域发现出航和回航的古代船只,充分证明了这一航线的重要性和当时繁盛的程度。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时代比较明确,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不仅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说。

  这一重大发现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对中国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贸易史、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等都具有突破性的贡献。新华网发文称,这一重大发现充分展示了中国深海科技与水下考古跨界融合、相互促进的美好前景,标志着中国深海考古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不少网友评论道:“有种和过去时空接轨的感觉!”

  新技术、新装备

  用科技之钥,打开历史之门。发现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的过程,是一次深海科技与水下考古的完美融合。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报道,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分别是“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下,基于前期相关海底探测结果,在2022年10月23日“深海勇士”号第500潜次发现的。

  “近年来,中科院先导专项等自主部署研发的船载多波束系统、应急救援打捞作业工具、水下无人探测平台等系列技术和装备,为深海文物水下发现打捞奠定了坚实基础。”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科学部副主任陈传绪说。

  中工网刊发的报道指出,对于具有高技术门槛的深海考古,我国深海技术装备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为深海考古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表示,在此次考古调查中,首次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装备,比如在深海沉船设置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并使用长基线定位技术进行位置标定,大大提高了水下考古工作和资料记录的精度与准确性;综合使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考古记录。这些对于水下考古技术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探索水下考古发掘技术与装备研发等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人民网报道,此次考古工作利用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发的潜载测深侧扫声呐获取了沉船区域水下全局分布图,为快速厘清文物分布范围、测绘基点选址及文物保护方案制定提供了关键数据图像支撑。

  据新华网报道,针对文物现场观察和文物提取的特殊要求,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将利用载人/无人潜水器,配合使用新型力反馈柔性机械手、潜载吹沙清理装置等,对海底文物进行无损的保护性提取,对被沉积物覆盖的关键文物进行水下清理,方便考古学家进行原位观测。

  陈传绪介绍:“我们将充分利用已有的平台技术装备,包括‘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狮子鱼一号’遥控水下机器人等,同时开展深海考古关键技术攻关和专用装备研发,为深海考古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微博网友“空山新雨”评论说:“感谢科技的发达,让我们更完整地了解历史。”网友“虎啸九天”留言说:“期待更多行动为考古带来收获。”

  深海持续探索

  深海考古是世界水下考古研究的前沿领域。近年来,我国深海考古探索不止,取得了重大进展。

  据中工网报道,2018年4月、2022年8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等单位先后在西沙北礁海域、西沙海槽海域成功实施两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若干沉船和遗物点。

  此次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的考古调查工作,是我国首次对深海水下文物开展考古工作。据人民网报道,此次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晚唐五代以来南海海上航线变迁具有重要意义,填补了我国古代南海离岸航行路线的缺环,完善了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航线的历史链条。

  “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这一发现,迅速组织专业力量,制定水下考古调查方案,开展已提取出水文物的保护修复。海南省人民政府落实保护管理责任,在相关海域开展海上巡查、监测,保障文物安全。”闫亚林介绍。

  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据央视网报道,其中第一阶段将从5月20日持续至6月上旬,使用载人潜水器搜索摸清沉船分布范围,对沉船遗址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资料采集和考古记录工作,适量提取有代表性的文物标本,以及海底底质等科学检测样本;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计划于2023年8月至9月、2024年3月至4月实施。考古调查工作结束后,将科学评估沉船保存状况和技术条件,研究提出下一步考古和遗址保护方案。

  深海考古,要科技也要人才。这次深海考古队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三家单位联合组成,成员近30人,包括考古学、文物保护、地球物理探测、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机械电子等领域科研人员,分为物探航测、深潜作业、文物保护、测绘记录、摄影摄像、资料汇编6个组,开展协同作业,共同完成这次任务。

  据中工网报道,国家文物局将会同科技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等,进一步加大深海考古工作力度。以一号、二号沉船为重点,在南海重点区域及重要航线常态化开展深海考古调查,推进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开展深海考古关键技术攻关和专用装备研发,加快建设深海考古人才队伍。切实加强两处沉船遗址的保护管理,确保遗址和文物安全。(人民日报海外版 陈振凯 侯婧怡)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刚(金)元首宣布将两国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刚(金)元首宣布将两国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时间:05-26
  • 菲律宾北伊罗戈省省长一行访问中国山东、广东两省

      中新网马尼拉5月26日电 5月16日-20日,菲律宾北伊罗戈省省长马修·马科斯·蒙诺托克率领该省代表团访问中国山东、广东两省。  5月17日至18日,蒙诺托克一行分别在山东济南、德州两市访问,出席山东省与北伊罗戈省工作交流会和山东省-北伊罗戈省经贸投资对接交流会,参观山东省农科院等。  蒙诺托...

    时间:05-26
  • 北京海外联谊会会员:搭建多元平台 促进海内外交流合作

      北京海外联谊会十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中国新闻》报记者李腾飞 作者罗鲁峤报道】5月23日,北京海外联谊会十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港澳台和海外侨界代表人士现场参会或云端列席。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晋柏当选为北京海外联谊会会长。  会...

    时间:05-26
  • 中国水利部:愿持续深化澜湄水资源务实合作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司长金海26日表示,中方愿同流域各国一道持续深化澜湄水资源务实合作,为澜湄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简称“澜湄合作”,是2014年11月第1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提出建...

    时间:05-26
  • 习近平将同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会谈

      时政快讯丨习近平将同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会谈  5月2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会谈。...

    时间:05-26
  • 广东省汕尾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邱晋雄被查

      中新网广州5月26日电 (记者 程景伟)据广东省纪委监委“南粤清风网”26日通报,广东省汕尾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邱晋雄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广东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邱晋雄,男,汉族,1963年9月出生,广东陆河人,在职研究生学历,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汕...

    时间:05-26
  • 西工大垂直管射折叠翼无人机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中新网西安5月26日电 (记者 阿琳娜)“嘭!”“发射正常!”“机翼尾翼展开正常!”“螺旋桨最大功率推进!”“姿态改平正常!”“开始巡航!”“到达目标上空发现目标!”“目标锁定成功!”“完成打击!”。  伴随着这一连串的指令,西工大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昌敏老师负责的大仰角弹射长航时“游隼”管射折叠翼...

    时间:05-26
  • 毛宁:美方胁迫诱拉一些国家限制对华出口,中方坚决反对

      中新网北京5月26日电(记者 邢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5月26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本月27日,印太经济框架部长级会议将在美国举行,讨论半导体供应链等问题,并有望形成初步文件,请问外交部对此有何回应?  毛宁:亚太经济的成功得益于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无论是什么名义的区域合作框...

    时间:05-26
  • 中方:美方不负责任政策使制造网络领域“北溪事件”的可能性明显上升

      中新网北京5月26日电(记者 邢翀 李京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5月26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25日,美国务院发言人米勒在记者会上称,美情报界认为中国几乎肯定有能力发动网络攻击,破坏美国内关键基础设施服务,包括对油气管道和铁路系统发动攻击,政府和公众必须保持警惕。美海军部长德尔...

    时间:05-26
  • 朝鲜半岛形势对抗态势加剧 中方:对有关方拼凑军事“小圈子”等行为感到担忧

      中新网北京5月26日电(记者 邢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5月26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近期朝鲜半岛形势对抗态势加剧。美日韩持续推进实时共享朝鲜导弹预警情报,商定强化三边安全合作,同多国举行导弹防御演习。美韩在朝韩军事分界线附近举行史上最大规模“联合火力歼灭演习”,同步追加对朝...

    时间:05-2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