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霍巍:考古实证西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下)

2023-05-26 14:29:06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青藏高原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但却从来不能阻隔高原上各古代民族与外界交往交流交融的脚步。

  他们利用高原上无数“山结”“水脉”之间形成的若干条主要干道和民间小道,充满智慧地选择不同季节,避开风雪严寒,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和水草分布特点,一直维系着这些通道的畅通,并不断对此进行开拓、改进和完善。

  直到如今,在青藏高原形成的主要交通干道,其大体走向、重要关隘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些传统的古道相重叠。因此,我们将这些在高原上形成的交通路网统称为“高原丝绸之路”。

  “高原丝绸之路”始终是青藏高原文明融入到中华文明体系强有力的联结纽带。

  公元7世纪前后,西藏地区各分散的古代部族如女国、苏毗、大小羊同等逐渐为不断强盛的吐蕃所融合,最终形成统一的吐蕃政权。

  吐蕃之王松赞干布将都城从山南迁到如今的拉萨(古称逻些),并创立了文字、城堡和地方性政权,通过与大唐和亲、向大唐朝贡,借鉴中原和周边民族的文明成就形成各种制度文化,揭开了高原文明史的新篇章。

  近年来考古发现的吐蕃时代的各类考古遗存,包括地上文物与地下文物两大类别,重要的有古藏文金石铭刻、古藏文写卷、木牍、寺院建筑、墓葬、石窟寺、金银器、丝织品、佛教造像与绘画作品等不同的门类。

  通过对这些考古实物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如今藏族文化的许多因素,如藏文文字、宗教信仰、艺术传统、生活习俗、礼仪制度等,在吐蕃时代便开始形成,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从考古实物材料中还可以提供吐蕃上层在思想文化和制度构建过程中,深受唐代礼制文化影响的大量物证。

  例如,吐蕃陵墓(俗称藏王墓)取法于汉唐中原陵墓制度,陵墓形制以四方形或梯形的封土形制为贵,可视为汉唐以来中原地区帝王陵墓“方上”之制的直接翻版。

  藏王墓中设置石碑、石狮等陵园附属建筑,形成与地下陵墓相辅相成的陵园地面标志的做法,也是受到汉唐陵墓制度的影响。

  至今矗立于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桑耶寺前的兴佛证盟碑,以及吐蕃藏王墓园中发现的墓前石碑,均具有龟形碑座,这种立碑刻字并使用龟形碑座的做法,无疑也是当时由中原地区传入的。

  从青藏高原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论,它西北接新疆,与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相联系;东连四川、云南,与这一区域内的西南丝绸之路藏羌彝民族走廊等相接;南面和西南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克什米尔等南亚国家及地区相毗邻,在河谷峻岭之间有若干条自然通道相通。

  考古发现的《大唐天竺使出铭》,是唐代使节王玄策奉大唐朝廷之命出使天竺(今印度)的摩崖碑刻,为印证、补充、完善文献史料所记述的中印交通路线和文化交流史提供了重要考古实物。

  出土的吐蕃时代大量金银器、丝绸、马具、黄金面具、珍宝装饰等,既有东亚大唐文化的特点,也吸收了同时期波斯萨珊、粟特系统和欧亚草原文化的艺术风格与造型,再现了汉唐“高原丝绸之路”上各国使节、商队、高僧、军士、工匠们经由青藏高原频繁往来中原的历史场景。

  此外,近年来考古发现的位于西藏边境地区古藏文题刻、佛教碑铭、铜钟、佛寺建筑等遗存,也都同吐蕃时期与祖国中原地区以及中亚、南亚的交通线路有关。

  “高原丝绸之路”对于唐代吐蕃社会和吐蕃文化的形成发展起到了特殊的促进作用。唐代吐蕃之所以很快得以跨越其早期文化发展阶段,与它通过“高原丝绸之路”迅速融入到当时最为重要、发达的中华文明体系当中密不可分,从而加速了吐蕃社会的生产活动由低级向高级、从落后向先进的发展进程。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与来自其他文明的影响相比较,为吐蕃社会和文化打上了深刻烙印和“文化底色”的,主要是来自唐朝的先进文化,而不是其他文明。唐代吐蕃在哲学、宗教与思想观念等各方面都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吐蕃政权建立之始在文化心理、文化认同和文化选择上都明显地倾向中原。可以说,吐蕃最终融入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更是包括吐蕃先民在内的西藏各族人民经历漫长岁月的历史抉择。

  (本文刊发于《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4期。)

  作者简介:

  霍巍,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这张网,守护14亿人的水安全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昨天(5月25日)正式对外公布,对国家水网的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做出了顶层设计。  国家水网什么样?  “纲、目、结”层层保障国家水安全  国家水网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

    时间:05-26
  • 内蒙古全面推行林长制 设林长30895人

      中新社呼和浩特5月26日电 (记者 李爱平)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林长制办公室副主任铁牛26日表示,目前,内蒙古共设林长30895人,对内蒙古大草原、林海进行保护。  铁牛是在当天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推进林长制新闻发布会上说这番话的。  内蒙古横跨“三北”、毗邻八省,林地、草地、湿...

    时间:05-26
  • 施一公吁以科技共同体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 杜燕)人类的知识体系正在变得庞大,如何保持创新?需要科技共同体应对全球性挑战,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26日参加2023中关村论坛时给出的答案。  2023中关村论坛全体会议26日举行,8位重量级嘉宾发表主题演讲,共话创新发展。施一公围绕“科技共同体——应...

    时间:05-26
  • 杨维林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

      中新网南宁5月26日电 (陈秋霞)5月26日下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任命杨维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自治区公安厅厅长。  公开资料显示,杨维林,男,汉族,1968年10月生,在职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党组成员,自治区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督察长,自...

    时间:05-26
  • 《大藏经·甘珠尔》金书复修开笔

      中新社青海黄南5月26日电 (记者 胡贵龙 张添福)青海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黄南藏族自治州更登桑布慈善协会会长更登桑布出资支持的西藏甘丹寺藏文《大藏经·甘珠尔》金书,26日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复修、开笔。西藏甘丹寺代表等出席开笔仪式。  上述《大藏经·甘珠尔》由青海宗咔大藏经金书文化...

    时间:05-26
  • 福州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就业夜市荐工作 公益岗位兜底线

      核心阅读  福州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举办就业夜市,利用重点商圈周末夜晚人流量大、氛围轻松等特点,将企业招聘与政策宣传融合起来,满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各类群体求职需求;开发出就业和劳动保障、流动人口管理、民政事务管理等新一轮公益性岗位,不断扩大就业兜底保障覆盖面;形成市、县、乡、村四...

    时间:05-26
  • 比尔·盖茨:危机不分国界,必须跨国合作携手应对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 杜燕)“危机不分国界,为此我们必须致力于跨国合作,携手应对。”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兼理事比尔·盖茨26日以视频方式在2023中关村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如是说。  2023中关村论坛全体会议26日举行,包括诺贝尔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图灵奖得主和顶尖科学...

    时间:05-26
  • 中国市场监管部门出台新规 剑指合同“霸王条款”等现象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 刘亮)记者26日从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获悉,针对合同“霸王条款”等现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结合近年来合同行政监管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于近日出台了《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将于202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此次新规有几大看点。一是加强对利用合同扰乱市场秩序,...

    时间:05-26
  • 中国驻英使馆驳英方涉港报告:歪曲事实、颠倒黑白

      中新社伦敦5月26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当地时间5月26日,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就英方发表《香港问题半年报告》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5月25日,英国政府发表第52份《香港问题半年报告》,妄称中方继续违反《中英联合声明》以及国安法损害了香港法治和人权等。你对此有何评论?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

    时间:05-26
  • 1-4月中国税务部门依法查处违法纳税人3.16万户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 赵建华)实施税费优惠政策的同时,中国继续打击涉税违法行为。今年1-4月,全国税务稽查部门共依法查处违法纳税人3.16万户,挽回各类税款损失528亿元(人民币,下同),有力规范了税收经济秩序。  当天国家税务总局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言人黄运介绍,税务部门...

    时间:05-2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