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大额存单卖爆了:5000万额度,上架仅3分钟被抢光

2023-05-19 09:54:1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编辑 毕陆名

  流动的资金,正在寻找财富增值“最优解”。5月12日晚,从平安银行、东营银行等商业银行率先打响行业的“第一枪”开始,这场银行间的“降息”行动已越演越烈。

  据钱江晚报5月19日报道,家住杭州临平的卢女士存款的银行也在其中,她名下有30万元的通知存款,利率下调后,每年收益少了1000多元。除了通知存款,卢女士还有33万元存了定期,分别是1年期、2年期、3年期,利率分别为1.9%、2.4%、3%。客户经理告诉她,未来这些存款到期后,大概率也会下调。

  不过,目前还是有“吃”高利息的办法——买大额存单。但现在大额存单一单难求,不少产品要么售罄的状态,要么仅支持指定的顾客群体。据记者了解,买中大额存单的难度程度堪比抢火车票。

  上述现象背后,一面是4月全国住户存款减少超万亿元,一面是4月以来银行纷纷降低存款利率,长期定存利率3%以上已鲜见,存款利率进入“2时代”。面对存款搬家与跨区域流动的现象,商业银行当前更为迫切的事却是稳住净息差。整体而言,银行大多通过“一降一增”优化负债结构,即压降高息存款,增加低付息存款。“拓展低成本存款来源并不容易,公司对这方面的考核力度也在加大。”多位银行业人士认为,长期来看,通过管控负债成本,有利于缓解息差压力并保证一定利润空间。

  买大额存单堪比抢火车票

  据天天看临平报道,记者以客户的身份实地走访了杭州一家银行网点。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高利息存款多为大额存单,存期一般为3年,起存金额为20万或30万起。

  但现在大额存单一单难求,不少产品要么售罄的状态,要么仅支持指定的顾客群体。上个月,该银行获批了5000万的大额存单额度,9点30分上架了大额存单产品,9点33分就被抢完了,激烈程度堪比抢火车票。记者随便翻了翻各大银行的APP,在浦发银行APP上,大额存单有一款利率达3.1%的产品,仅支持新客购买。

  在招商银行APP上,利率3.1%的大额存单已经售罄。

  在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负债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今年以来,银行业存款利率已经历三轮调整,下调存款利率的银行队伍也逐渐壮大。而从最新数据来看,存款利率下行已经对居民储蓄习惯产生了一定影响。不少专家认为,银行存款正在向理财“搬家”。

  央行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但上海却在“逆势”增加。数据显示,上海4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215亿元,同比少增108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31亿元,同比多增40亿元。

  对此,天风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宋雪涛分析称,4月居民存款下滑一方面是因为居民存款理财化,另一方面则是受提前还贷规模增加影响,其中前者是核心原因。

  近日,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发布研报称,存款利率下调,对储户的吸引力减弱,“存款搬家”的现象或将强化,个人有可能将存款资金转移至消费投资等活动。存款利率上限下调,储户获得的利息收入减少,存款作为资产配置选项的吸引力也随之下滑。根据央行最近的调查问卷显示,由于居民收入信心回暖,消费、投资等场景恢复,居民储蓄意愿较去年年末已经边际减弱。4月居民存款减少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现象,预计储蓄意愿下降的趋势短期内还将延续,直至恢复至常态水平。

  老百姓如何稳住“钱袋子”?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银行有降低存款成本的需要。降低存款成本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同时,适当压降存款利率可能也有助于居民储蓄转化为消费。

  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多家A股上市银行的净息差较2022年末出现下降,净息差持续收窄,对部分银行的营收造成影响。

  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在研报中表示,当前中小银行考核达标压力整体高于国股银行,部分中小银行考核得分离及格线的安全边际不足,考虑到此次EPA、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均引入存款利率定价作为扣分项,整体考核趋严,预计会有相当部分中小银行执行定价下调要求。

  王一峰认为,存款成本管控仍有后手牌,“类活期”存款是重要抓手。预计后续对于存款定价自律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将协定存款、通知存款等创新类活期存款纳入自律机制管理;同业存款套壳协议存款需继续纠正;期权价值过低的“假”结构性存款仍须规范,后续或将结构性存款的(保底收益+期权价值)合计同时纳入自律机制上限,进一步压降结构性存款利率。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在研报中提到,2023年经济有所复苏,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的紧迫性不高。但银行普遍以量补价,使得贷款价格战激烈,贷款利率很难上行。

  考虑到存量贷款重定价等影响,2023年银行息差压力增大,控制存款成本成为当务之急。中小银行或有动力主动跟进下调存款利率。不过,考虑到老百姓的存款收益,短期内全国性银行进一步大幅下调存款利率的可能性不高。长期来看,存款利率下行是大势所趋。

  据钱江晚报5月19日报道,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存款利率仍有下降的可能,但考虑存款利率目前已经处于较低水平,以及随着宏观经济恢复、融资需求上升,未来存款利率下降的空间相对有限。

  董希淼表示:“从长期看,市场无风险利率下降是大势所趋。对居民个人而言,如果资产配置中,中长期存款较多,那么收益率可能有所下降。”董希淼建议居民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如果追求稳健的收益,在存款之外可以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及货币基金等。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钱江晚报、天天看临平、中信证券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国有六大行一季度合计归母净利增1.24% 净息差同比下行

    本报记者 苏向杲 杨 洁  截至4月28日晚间,国有六大行一季报全部披露完毕。据记者统计,一季度,六大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590.4亿元,同比增长1.24%。  备受市场关注的是,国有六大行今年一季度净息差均较去年一季度出现同比下行。此外,有5家国有大行一季度净息差低于2022年全年水平。  净利增速放缓  一季度,受净息差持续收窄...

    时间:04-29
  • 一季度末养老理财产品累计发行超千亿元

      本报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屈信明)记者从银保监会获悉:银保监会推动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各类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一季度末,养老理财产品共发行51只,累计发行规模1004.9亿元,投资者人数合计46.7万。  传统的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发展较为平稳。截至一季度末,具有养老属性的商业保险...

    时间:04-27
  • 多家银行存款余额仍保持增长 银行业净息差持续承压

      证券日报记者 彭 妍  “自去年以来,尽管存款利率逐渐下调,但客户对存款的热情不减,不少储户将理财资金转为存款。”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其所在银行存款仍然保持增长。  储户对存款的偏爱,也在相关统计数据中得以印证。4月11日,央行发布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

    时间:04-17
  • 银行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迎新考核,存款利率还有下行空间吗

      进入4月以来,河南、湖北、广东多家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引发关注。与此同时,澎湃新闻也发现,4月10日,利率自律机制发布《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下称2023版)。  与《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2年修订版)》相比,2023版在“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评估指标及标准”中增添了一项内容,即“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情况...

    时间:04-14
  • 理性看待部分理财产品提前“退场”

      理性看待部分理财产品提前“退场”  本报记者 马春阳  今年以来,累计约有300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市场环境变化之下,理财产品主动终止意味着该产品终止策略优于存续运作,是银行理财市场产品加速优胜劣汰的正常表现。虽然会对投资者的投资规划造成一定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投资者权益其实也是一种...

    时间:04-13
  • 3月份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环比增长净值持续修复

      本报记者 杨 洁  随着债市稳定和回暖,理财市场也持续回暖。今年3月份,全市场理财产品新发数量环比上升,理财产品净值持续修复。  根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全市场共新发了2855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491款。其中,296款为开放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73%;2559款为封闭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69%,开放式及封...

    时间:04-12
  • 银行理财市场调查:部分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报喜不报忧”

      本报记者 苏向杲 杨 洁  目前,银行理财市场存在哪些对投资者“不友好”的现象,哪些环节仍有优化空间?“3·15”前夕,《证券日报》记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体验、调查了10余家银行的理财服务。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在信披及销售环节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部分产品展示过往业绩时“报喜不报忧”;二是预期...

    时间:03-15
  • 关于息差下降、理财净值回撤,平安银行业绩发布会回应

      中新经纬3月9日电 (魏薇)9日,平安银行召开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数据显示,2022年,平安银行营业收入1798.95亿元,同比增6.2%;实现净利润455.16亿元,同比增25.3%。不良贷款率为1.05%,同比增长0.03个百分点。  针对息差下降、理财净值回撤等问题,平安银行在发布会上作出回应。  “息差收窄趋势不可逆”  “对银行来讲,现在有机...

    时间:03-09
  • 净值化转型完成 理财产品节日营销打法生变

      “妇女节”如期而至,银行、理财公司也乘节日“东风”进行着产品营销,不过打法上却发生了变化。3月8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理财产品完成净值化转型,与“妇女节”相关的专属理财愈发难觅,理财市场新发售的此类理财屈指可数,多数银行、理财公司已开始借助节日之势,营销推广起了常规的理财产品。  净值比专属更重要  “妇...

    时间:03-09
  • 大额存单一单难求 银行力推特色替代

      今年以来,储户认购大额存单的热情不减,“一单难求”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也使得不少银行在大额存单发售前,通过短信、客户经理朋友圈等方式提醒储户提前做好购买准备。3月7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抢购热潮下,为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亦有银行推出专属大额存单,仅面向新客销售。与此同时,不少银行客户经理转而强力推荐特色存款和保险...

    时间:03-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