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关于息差下降、理财净值回撤,平安银行业绩发布会回应

2023-03-09 15:59:54

来源: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3月9日电 (魏薇)9日,平安银行召开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数据显示,2022年,平安银行营业收入1798.95亿元,同比增6.2%;实现净利润455.16亿元,同比增25.3%。不良贷款率为1.05%,同比增长0.03个百分点。

  针对息差下降、理财净值回撤等问题,平安银行在发布会上作出回应。

  “息差收窄趋势不可逆”

  “对银行来讲,现在有机遇也有挑战。随着经济复苏,人们的消费信心和意愿逐步增强,对以零售为主的股份制银行来讲,业务机会和资产质量都会呈现向好趋势,这是最大的机会。”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表示。

  挑战方面,谢永林指出,一是息差收窄的趋势不可逆,对银行业务结构、资产负债表都是很大的挑战;二是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对国内市场也会形成一定的影响,整个金融机构的经营也带来挑战。

  数据显示,2022年平安银行净息差2.75%,同比2021年下降4个基点。对此,平安银行解释称,净息差下降主要因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银行作为顺周期行业,净息差不断承压。

  此外,该行负债平均成本率2.16%,同比2021年下降5个基点,其中吸收存款平均成本率2.09%,同比2021年上升5个基点。对于吸收存款平均成本率上升,平安银行表示,主要原因是活期存款日均余额占比下降。

  对于净息差的下降,平安银行副行长、首席财务官项有志在发布会上回应,主要有几方面因素,一是外币利率上行,二是去年零售贷款中,更多投放了宅抵贷和按揭,与信用卡和新一贷相比,利率相对较低。

  谈到未来的息差走势判断,项有志认为,息差和整体市场走势、经济环境有一定关联度。在大环境下,总体还有下行趋势。从资产端看,目前平安银行定价处于较低水平,负债端看,平安银行仍将强化经营能力,在大环境下既要支持实体经济,又要在市场中保持息差相对较好的水平。

  涉房贷款将保持合理有序投放

  针对提前还贷问题,蔡新发表示,去年该行提前还贷有所增加,但整体规模较低。“提前还贷现象一直存在,大部分按揭为10年以上,实际按揭周期并不长,很多客户在5-8年就会还掉,这与中国客户的习惯有关。平安银行会针对客户提交的申请,进一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目前并未对业务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说。

  年报显示,2022年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1.05%,较上年末微升0.03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不良率为0.61%,较上年末下降0.10个百分点;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32%,上升0.11个百分点。

  分行业来看,该行房地产业不良率较上年末有所上升。2022年末,平安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1.43%,较上年末上升1.21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副行长郭世邦介绍,首先,该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抬头,比2021年有所上升,但房地产不良贷款总规模低于同业;其次,不良生成率是更关键的指标,2022年,平安银行不良生产率较2021年下降超三成,也就是总体不良控制较好;第三,不良率上升主要原因是经营贷,疫情放开后,经营贷压力会减轻。

  关于2023年房地产贷款投放情况,郭世邦认为,今年房地产行业政策面以稳为主,市场面有了持续的助力逐步回暖,信用面也逐渐恢复平稳,大规模违约概率较小,今年涉房贷款将保持合理有序投放。

  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趋势,蔡新发认为,今年部分城市回暖较快,到目前为止,上海、成都等城市楼市逐渐回暖,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因此,平安银行对按揭贷款投放较为乐观。

  “由于受管控影响,之前每月只能放30亿元按揭贷款,现在没有管控了,对于按揭贷款来说是一个好的发展机会。”蔡新发说。

  他表示,将优化按揭贷款流程,保证放款流程最优。价格上,特别是新房按揭是固定的,相对收益比较高,要争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其次,与对公联动,推动对公客户经理,在开发贷合作楼盘推动按揭贷款,同时与贝壳等平台合作,批量进行按揭贷款。此外,将按揭贷与信用贷相结合,在按揭贷的同时,再做一些信用贷,通过创新方式拿到更多市场空间。

  预计存款会回流至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

  2022年,由于债市跌宕引起理财大规模赎回。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截至2022年末,银行理财市场规模27.65万亿元,同比下降4.66%。

  平安银行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末,平安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8868.4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与此同时,2022年,平安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02.08亿元,同比下降8.6%。其中,其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68.82亿元,同比下降3.5%,主要是个人理财销售手续费收入减少。

  对此,平安理财总经理张东表示,2022年四季度以来,债市遭遇近5年以来最大的下跌。由于理财95%以上配置的是债权类资产,去年四季度债市的下跌,给整个行业带来较大冲击。2022年整个行业是大资管新规的最后一年,该行净值化程度已接近99%,大量客户因为理财净值的波动加大,选择了回流到存款。

  “平安理财去年四季度冲击以来也经历了回撤,但理财全年的规模实现了正增长,2022年理财产品破净率与负收益的比例在全行业较低。”张东说。

  展望未来,张东认为,随着今年经济复苏与资本市场回暖,居民在经历过理财净值波动后也能看到,三个月时间行业整体的理财净值得到快速修复。预计后续回流到储蓄类存款的客户,在经历过财富管理部门的持续陪伴和后续经济扶持的预期,还会逐渐回流至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

  关于未来产品设计方面,张东表示,平安银行将从产品结构上加大中低波动理财产品的设计,帮助客户做到波动和收益之间更好地控制,另一方面,展望未来权益市场的复苏,也将持续加大含权理财的发行。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净值化转型完成 理财产品节日营销打法生变

      “妇女节”如期而至,银行、理财公司也乘节日“东风”进行着产品营销,不过打法上却发生了变化。3月8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理财产品完成净值化转型,与“妇女节”相关的专属理财愈发难觅,理财市场新发售的此类理财屈指可数,多数银行、理财公司已开始借助节日之势,营销推广起了常规的理财产品。  净值比专属更重要  “妇...

    时间:03-09
  • 宁德时代回应卷入理财骗局:未发售相关理财产品 公司已报案

      中新网3月3日电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款名为“宁德时代”的app,以提供理财投资产品的形式进行理财骗局。对此,宁德时代3日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回复称,公司并未运营“宁德时代”App及发售“宁德时代锂电池”、“宁德时代专属社会公众股”理财投资产品。截图自深交所互动易平台  宁德时代表示,敬请各位提高警惕和识别能力,谨防受骗...

    时间:03-03
  • 专家:长期看银行理财产品会呈现波动上涨趋势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持续回升  专家:长期看银行理财产品会呈现波动上涨趋势   “我这只产品马上就回本了,希望7月份到期时能有惊喜。”2月28日,读者马女士打开某股份制银行的手机银行发现,去年11月初投入3万元买的一只理财产品离回本就差40多元了,比去年12月下旬涨了400多元。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去年11月股债“双杀”...

    时间:03-01
  • 中国养老理财产品规模突破千亿元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 王恩博) 记者24日从中国银保监会了解到,该部门推动中国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截至今年1月末,养老理财产品规模突破千亿元(人民币,下同)。  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主要包括商业养老金融和个人养老金制度。官方数据显示,在商业养老金融改革方面,截至1月末,特定养老储蓄业务余额263.2亿元;具...

    时间:02-24
  • 开年以来406家A股公司持有逾千亿元理财产品

      记者 朱宝琛  见习记者 毛艺融  开年以来,A股公司积极筹划“闲钱生钱”,通过理财投资来盘活资金。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1日记者发稿,年内超400家A股上市公司持有理财产品,合计认购金额超千亿元。  对此,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谢后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具有正当性、合理性,有助于提升资金的使用效...

    时间:02-22
  • 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来了

      2月10日,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发布,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3家机构共发售7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全部产品均为公募类净值型开放式产品。其中,5只为新发产品,2只为存续产品,1只为混合类产品,6只为固定收益类产品。  “这标志着,投资者可以正式通过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购买理财产品。”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相关负...

    时间:02-14
  • 邮储银行首批代理销售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

      2月10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公布了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名录。同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作为首批银行,在全国36个个人养老金制度先行城市或地区上线个人养老金理财业务,为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提供资金账户开立、基金投资、理财投资、保险保障等全方位的养老金投资服务。  根据首批入选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邮储银行...

    时间:02-13
  • 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开售 最短可只持有360天

      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开售  家机构的7只产品可选 最短可只持有360天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终于上线了。2月10日,中国理财网发布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和中邮理财的7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正式发售。至此,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货架”终于集齐个人养老金储蓄、个人养老金...

    时间:02-11
  • 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开售 最短可只持有360天

      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开售  家机构的7只产品可选 最短可只持有360天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终于上线了。2月10日,中国理财网发布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和中邮理财的7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正式发售。至此,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货架”终于集齐个人养老金储蓄、个人养老金...

    时间:02-11
  • 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密集面世 有望为债市注入稳定配置资金

      本报记者 苏向杲  继公募基金推出多款混合估值法产品后,近期招银理财、工银理财、平安理财、兴银理财、徽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推出了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以寻求在产品规模和投资者持有体验之间达到平衡。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表示,此类产品将为债市注入一些稳定的配置资金,有利于债市回暖。该类产品对个人...

    时间:02-1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