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开馆

2023-04-16 20:43: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16日电 题: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开馆

  中新财经记者 阮煜琳

  16日,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开馆活动在北京密云举行。作为国内唯一一座完整反映中国航空工业百年发展历程的主题展馆,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建成开放后将努力成为传承社会主义、弘扬航空报国精神的重要阵地。

  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航空工业)、中国航发、中国商飞三家集团联合筹建,位于北京密云区,是目前国内唯一全方位系统展示中国航空事业110多年发展历史的展馆。全馆建筑面积3328平米,展陈面积近2400平米,展出各类展品1400余项。馆外还配套展出了军民用飞机实物和全尺寸仿真模型10架。

  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72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的十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现代航空产业体系,在近现代世界航空工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潮流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恢宏篇章,积淀了以“航空救国、航空报国、航空强国”为显著特征的航空特色历史文化。

  国防科工局副局长潘爱华在致辞中表示,航空工业作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的建成,必将成为全社会了解航空、学习航空、热爱航空的重要平台。

  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司长岳志勇表示,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对于航空历史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兴盛航空文化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也将极大地丰富中国博物馆类型,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国家文物局将持续支持航空历史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相信中国航空工业赓续传承百年的优秀文化富矿必将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谱写更加壮丽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据介绍,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记录了党领导下新中国航空事业砥砺奋进的历史篇章,是一部承载了航空人智慧与汗水,饱含着爱国主义精神的立体书卷。它的建成开放,将激励全体航空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作风,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后续,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将向社会免费开放,并努力打造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航空报国精神的重要阵地。(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上海:“数字基因”如何重构一座城?

      中新网上海4月13日电 题:上海:“数字基因”如何重构一座城?  作者 樊中华  大到年吞吐量超过4700万标准箱的智能化码头,小到可定制图案、绣花缝纫的“数字绣娘”;远如纵横太空的“数字火箭”“数字卫星”,近如家门口的“一键助老”智能设施;“文”如正走向“因材施教”的数字化学校,“武”如可搬运重物和自动化生产的智能机...

    时间:04-13
  • 华中农大牵头建成水稻基因索引数据库

      新华社武汉4月11日电(记者李伟)记者11日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张建伟教授课题组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建成了水稻基因索引数据库,为全球水稻研究学者提供免费在线检索和分析服务。  “这个数据库如同一本近义词词典,在数据...

    时间:04-11
  • 新纳米颗粒可在肺部进行基因编辑 有助开发囊性纤维化肺病新疗法

      科技日报北京4月2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工程师设计了一种新型纳米颗粒,可用于肺部,在那里它可以传递编码有用蛋白质的信使RNA(mRNA)。随着进一步发展,这些颗粒能为囊性纤维化和其他肺部疾病提供可吸入的治疗方法。该研究3月30日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  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教授丹尼尔·安德森表示,这是首次证明R...

    时间:04-03
  • 新研究识别出可助玉米耐旱耐贫瘠的基因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领衔的国际团队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他们识别出一个影响玉米根系优良性状的基因,将有助于培育更加耐旱、耐贫瘠的玉米新品种。  研究团队通过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436个玉米品系的根系发育情况,发现...

    时间:03-24
  • 我国科学家揭示作物主效耐碱基因 可大幅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水平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记者张泉、宋晨)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作物主效耐碱基因AT1,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大田实验结果证明,利用该基因可显著提升高粱、水稻、小麦、玉米、谷子等作物在盐碱地的产量,有望大幅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水平。  该研究由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谢旗研究...

    时间:03-24
  • 这个作物基因被中国科学家研究破解 未来盐碱地有望变粮仓

      中新网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昔日荒芜的盐碱地,未来有望变成粮仓吗?中国科学家最新完成的一项作物基因研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成果在《科学》《国家科学评论》发表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谢旗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于菲菲团队、华中农业大学欧阳亦聃团队联合十家科研机构、高校、...

    时间:03-24
  • 我国科学家发现耐碱基因可使作物增产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研究员科研团队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院校合作,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主效耐碱基因AT1,可以显著提升高粱、水稻、小麦、玉米、谷子等作物在盐碱地上的产量,且在改良盐碱地的综合利用中具有重大应用前景。这一科研成果于北京时间3月2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时间:03-24
  • 西电:一站式学生社区用实践思政解码红色基因

    原标题:西电:一站式学生社区用实践思政解码红色基因  3月5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竹园三号书院传来阵阵掌声,“弘扬雷锋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沉浸式“红色剧本+”青少年体验活动在书院团工委志愿者的精心组织下顺利开启。  “本次‘红色剧本+’体验活动是以真实历史为背景,引导大家通过角色扮演、阅...

    时间:03-23
  • 东西问丨付莹:在吉林如何打开“天外来客”的基因密码?

    东西问丨付莹:在吉林如何打开“天外来客”的基因密码?...

    时间:03-22
  • 东西问·镇馆之宝丨付莹:在吉林如何打开“天外来客”的基因密码?

      中新社吉林3月22日电 题:在吉林如何打开“天外来客”的基因密码?  ——专访吉林市(陨石)博物馆陨石部主任付莹  中新社记者 苍雁 石洪宇  陨石是地外天体碎块穿过大气层陨落到地面的岩石样品,也是人类直接认知太阳系天体的珍贵...

    时间:03-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