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这个作物基因被中国科学家研究破解 未来盐碱地有望变粮仓

2023-03-24 11:11: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昔日荒芜的盐碱地,未来有望变成粮仓吗?中国科学家最新完成的一项作物基因研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成果在《科学》《国家科学评论》发表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谢旗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于菲菲团队、华中农业大学欧阳亦聃团队联合十家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进行合作研究,以耐盐碱作物高粱为材料首次发现主效耐碱基因AT1并解析其作用机制,还通过盐碱地大田实验证明,该基因可显著提升高粱、水稻、玉米、小麦和谷子等作物在盐碱地的产量,在改良盐碱地的综合利用中具有重大应用前景。

成果论文发表前夕,中国科学院“揭示作物主效耐碱基因”成果专题新闻发布会,谢旗研究员介绍团队研究成果。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全球有超过10亿公顷盐渍化土壤因盐碱程度过高而不能被有效利用,其中盐碱化土约占盐渍化土壤的60%。业界专家预测,如果全球20%盐碱地利用中国科学家最新破解的主效耐碱基因AT1,可每年为全球增产至少2.5亿吨粮食,从而提高盐碱地产能,助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中国科学家完成的这项作物耐碱基因研究重要成果论文,北京时间3月24日分别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和《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多位植物(作物)耐逆领域知名专家评价认为,该研究工作综合多种前沿生物技术手段及在多种作物中揭示耐盐碱的重大科学问题;其遗传学机制揭示了植物界基础科学重大问题,是科学重大发现;该研究涉及多种农作物,是农业生产重大突破。

成果论文发表前夕,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举行“揭示作物主效耐碱基因”成果专题新闻发布会,科普解读研究成果。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AT1基因对主要粮食作物有效

  谢旗研究员代表合作团队介绍说,盐碱地分为盐化土壤和盐碱化土壤两种主要类型,目前全球在植物耐盐研究方面方法较成熟且研究力量集中,已取得很多成果,但对于植物(作物)耐碱机制仍了解较少。

  此次研究中,合作团队首先通过全基因组大数据关联分析耐盐碱差异大的高粱资源,发现一个主效耐碱基因AT1,该基因与水稻的粒形调控基因GS3同源,并首次揭示出作物高抗盐碱的分子机制。另外,他们还发现AT1的调控机制在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小麦及谷子中也很相似。

AT1调控的盐碱胁迫响应机制及AT1的利用可以提高多种作物在盐碱地上的产量。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供图

  在实现重大理论突破基础上,合作团队对高粱进行耐盐碱育种改良,在宁夏平罗盐碱地进行的大田实验表明,AT1基因的利用能够使高粱籽粒增产20.1%,全株生物量(青贮用)增加近30.5%。随后进一步将AT1/GS3基因用于改善主要禾本科作物水稻、谷子和玉米等的耐盐碱性,在吉林大安盐碱地不同作物年增产约22.4-27.8%,在宁夏平罗盐碱地谷子增产19.5%。该团队同时研究发现,AT1基因的改造也能显著增强玉米在盐碱地的存活率。

  耐盐碱甜高粱品种已推广50多万亩

  谢旗研究员指出,为解决耐碱研究的材料选择瓶颈问题,本次研究采用起源于非洲中部贫瘠土地的高粱作为实验材料,土壤盐碱大跨度变化的环境,促使高粱通过进化形成高度丰富的耐碱性遗传资源。

  近年来,他领导的研究组以高粱为主要研究材料,已取得系列重大突破,包括在国际上首次揭示鸟选择性取食不同品种高粱的机理和高粱种子包壳程度的调控机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全球第一个稻花香型高粱新品系。

  谢旗透露,这些成果为高粱的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其研究组目前已培育6个甜高粱国家登记品种,另有甜高粱及酿酒高粱品系正在审定。其中,所培育的耐盐碱甜高粱品种在中国东部、北部及西部盐碱地等贫瘠土地已推广和种植50多万亩,为中国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做出重要贡献。

研究团队航拍一处盐碱地画面。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供图

  他希望AT1基因研究成果后续能获得更广泛、更大规模的推广应用,让更多盐碱地变成粮仓,更好造福中国世界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副所长黄勋研究员表示,为进一步构建盐碱地循环农业新范式,该所20余个团队依托山东东营基地,围绕抗盐碱作物种质资源收集、耐盐分子解析和品种选育、盐碱地栽培技术、盐碱地循环农业新模式等开展系统性研究工作,未来还将通过多学科联合攻关,突破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全国人大代表郭雷:加快科技自立自强 聂守军:在盐碱地上种水稻

      【我从基层来】全国人大代表郭雷:加快科技自立自强 聂守军:在盐碱地上种水稻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不少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他们尽责履职,把一线的声音带到会上。  全国人大代表郭雷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十多年来,一直扎根科研一线。听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他倍感振奋,也...

    时间:03-09
  • 我从基层来|攥紧“中国种子” 推动“盐碱地”变“产粮地”

      央视网消息:在今年的两会代表委员中,有许多人都来自基层一线。今年当选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聂守军是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他也是黑龙江省水稻产业体系的首席专家,主持选定的稻种有50多个。如今,他和他的科研团队正在把研究的触角延伸到“高寒地区盐碱地上种水稻”这个新的领域。今年,他就带着这方面...

    时间:03-06
  • 江苏东台沿海早春好风景:盐碱地里油菜绿 早茬西瓜已开花

      中新网盐城2月10日电 题:江苏东台沿海早春好风景:盐碱地里油菜绿 早茬西瓜已开花  中新网记者 谷华 顾名筛  初春的江苏沿海地区,依旧寒风凛冽,成片的麦田和油菜田铺呈在盐碱地上,如同巨幅绿色地毯。  2月10日一早,江苏盐城东台的油菜种植大户张绿林已经在地里忙碌,他在沿海滩涂上承包了2000多亩地种植油菜。绿中泛紫...

    时间:02-10
  • 山东德州改良盐碱地——“铆足劲多产粮、产好粮”

      山东德州改良盐碱地——  “铆足劲多产粮、产好粮”(新春走基层)  开栏的话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而团结奋斗。  人勤春来...

    时间:01-06
  • 科研人员发现新的健康衰老调控基因

      中新网昆明1月3日电 (记者 胡远航)记者3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牵头发现一个新的健康衰老调控基因ATF7,该基因可通过延缓细胞衰老和降低老年个体的炎症水平,从而促进健康长寿。  据介绍,慢性低度炎症是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而这种炎症与诸多衰老相关疾病密切相关,如神经退行...

    时间:01-03
  • “绿色治理”使吉林46万亩盐碱地变良田

      新华社长春12月25日电 题:“绿色治理”使吉林46万亩盐碱地变良田   新华社记者王昊飞、薛钦峰、王帆   吉林西部地区有盐碱地上千万亩。贫瘠的盐碱地曾因粮食低产让吉林西部农民头疼,一度制约地方农业、生态、民生等发展。   近10年来,吉林着力盘活水资源这一关键要素,在白城、松原等地探索河湖连通、以水改土、科技...

    时间:12-2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