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用科技手段激活古籍瑰宝(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2023-06-27 09:0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打开浏览器,登录“智慧古籍平台”,可在线查阅4.4万篇古籍,除了著述、篇目详情等基本内容外,还有著者小传、人物行迹、世系图及社会网络关系图等延伸信息,全面立体地展现古籍内容,满足读者一站式查询、阅读与研究需求。

  这是由浙江大学徐永明教授及其团队打造的人机交互式智慧数据共享平台,将中国古典文献和研究成果图谱化、智能化,打造了集浏览、查询、研究、欣赏于一体的古籍大数据平台,通过科技赋能,让古籍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科技赋能,推动古籍资源“上线”

  在浙江大学文学院,记者见到技术团队负责人徐永明时,他正专心致志地坐在电脑前,忙着审核已完成校对的古籍篇目并准备上线发布……

  “目前平台已上线著述总字数约700万字。”说罢,徐永明招呼记者上手体验。在“智慧古籍平台”,古籍内容按“著述导览”“篇目导览”“著者导览”等板块分类呈现,界面设计古典雅致、功能齐全,令人眼前一亮……

  “平台引入知识图谱理念,综合运用大数据进行计量统计、定位查询、聚类查询等,让读者轻松便利地获取古籍知识。”徐永明边演示边介绍,点击“篇目导览”按钮,即可进入文本阅读界面,“文本阅读是本平台的特色功能,为提高文本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平台提供了古籍图片与古籍数字化文本一一对应的功能。”

  不仅如此,“智慧古籍平台”还有许多其他亮点:为降低阅读时查阅相关资料的频率,平台提供了关键字词释义功能,文本中重要信息及疑难词按照人名、地名、职官、时间、典故等不同类型以不同颜色显示,点击即可查看释义;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结合在线地理信息系统,古籍中留存的地理信息实现了可视化,点击著者详情,即可查看所链接的人物行迹图……

  而提及地理信息可视化,不得不提徐永明团队的另一个平台——“学术地图发布平台”,其中汇集了李白、苏轼等500多位中华历史名人的行迹图、《全元诗》作者分布图等各类学术地图……“其实这个平台比‘智慧古籍平台’还要早一些,是中国首个综合性学术地图平台。”他介绍,平台迄今已发布1600余幅地图,共有70余个国家100万读者的访问量。

  综合利用这两个平台,徐永明团队将文史数据与数字地图相结合,极大地增强阅读体验,旨在丰富读者对古籍知识的综合认知。

  为解决技术难题,文科背景出身的徐永明自学编程

  在徐永明看来,完善丰富的前端体验少不了强大的后台技术支持,“比如,要将古籍图像中的文字转换成文本格式,就需要OCR识别,即‘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平台现用的OCR技术能较为精确地识别版刻古籍,准确率达到90%以上。”他向记者科普起来,再如,借助计算机学习技术,平台采用的“机器古籍标点技术”,可根据特定算法为古籍文本自动标注现代中文标点符号,准确率也稳定在90%以上。

  “但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仅靠我一人无法建起这个平台,需要许多相关专业人员的支持。”他介绍,作为项目负责人,从2020年项目立项以来,他找来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和校图书馆等相关学院和部门老师,组建起一支20余人的技术团队。

  这期间,曾遇到不少难点,“比如,前期需要不断跟第三方公司磨合,解决前、后台页面设计、框架布局、功能模块等问题;到了后期,我们更换了合作方,又得重新磨合,主要解决地域导览、编辑器、职官图谱、智能OCR服务引入等相关问题。”徐永明说。

  缘何要研发这样的古籍知识大数据平台?徐永明坦言,这跟自己早年的经历有关。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他曾在浙江图书馆古籍部工作过一段时间,目睹了读者来看古籍善本有多不方便,比如只能抄录,复制的话也要经过许可,且费用很贵。

  在他读博期间,国内还没有出全文检索的《四库全书》电子产品。那时,他写作博士论文材料,都是靠自己翻阅原书,一条一条抄录。这些经历让徐永明深深地感到,纸质文献难以保存传播,古籍信息存在“孤岛化”“碎片化”现象,“如今,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便琢磨着能否将大数据技术与古籍进行深度融合,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新的可能。”

  在“学术地图发布平台”开发阶段,面对界面不美观,操作不方便,功能有限,经常出现程序故障等问题,文科背景出身的徐永明开始了他的自学Python(计算机编程语言)开发之路。在他的朋友圈,他时常发布学习编程的动态、用Python完成的各种小成果、自己编写的代码,等等。

  面对海量数据,徐永明善于利用团队的力量,“过去整理古籍,主要是个体作业,以书为单位,不能修改、不可关联,效率不高。”他说,“现在,我们将古籍整理任务通过勤工俭学、暑期社会实践等形式,遴选相关专业学生、专家,在线上线下一同参与,努力发挥集体的智慧。”

  帮助读者扫除古代文献阅读障碍,推动古籍阅读普及化,激活学者的研究成果

  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博士生郝亚洁认领了新任务:对《徐文长文集》《吟香室诗草》等古籍的OCR校对结果进行二次审核。

  “根据平台不同时期的需求,我的工作内容侧重点都有不同。”郝亚洁介绍,比如,在平台建设初期,同学们主要负责数据上传整理,“数据一般以一部文集为单位,需要制作目录文件把文集的文字内容按照篇目和影像一一对应。”后期,郝亚洁则负责OCR识别和机器标点校对后的人工审核等工作

  全程参与“智慧古籍平台”建设,让郝亚洁受益匪浅……在她眼中,徐永明是治学严谨的导师,自己从平台维护中收获良多。“比如,之前学过的Python计算机编程语言,就苦于没机会实践;现在的校对环节中,用Python代码检查不仅帮了我大忙,更体会到了什么叫‘活学活用’。”

  平台运行至今获得各方好评,但徐永明坦言,“智慧古籍平台”建设任重道远,想要把浩如烟海的中华古籍资源利用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为读者扫除古代文献阅读障碍,推动古籍阅读普及化,激活学者的研究成果,突破学术壁垒,将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大众共享的文化资源,同时改变‘数据在中国,数据库在国外’的现象。”

  面向未来,徐永明团队定下了新目标:利用“智慧古籍平台”进一步推进古籍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开放共享,用智慧化手段为中国古代典籍资源争取“主动权”,让古籍资源从“活下来”真正转变为“活起来”!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27日 06 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首都师范大学举办大学生廉洁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创作及优秀作品展

    人民网北京6月27日电 近日,首都师范大学举办“以艺倡廉”大学生廉洁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创作及优秀作品展,共展出130余件优秀美术作品。作品展开幕式现场。校方供图此次作品展以“廉洁文化建设”为主题,学生们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运用海报设计和数码绘画等多种美术形式,历时半年创作了300多幅美术作品。学校从...

    时间:06-27
  • 北京联合大学校长郭福寄语毕业生:驰而不息 用实干书写人生精彩代码

    一晴夏深,青春散场。奔赴山海,师恩难忘。2023届毕业生正收拾行囊,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人生篇章。按下快门,如何更好告别学生身份?鹏程万里,如何担当兴国之重任?又到一年毕业季,人民网特别推出“2023大学毕业季‘最后一课’”系列报道,愿同学们带着这份叮嘱勇敢地奔赴下一旅程。 人民网北京6月27日电 “在手里拿着一把锤子...

    时间:06-27
  • 选择志愿,重在“倾听内心的声音”

    眼下正是填报高考志愿的关键时刻。面对教育考试院下发的“大本”、电脑里一眼看不到头的志愿填报表格、手机里不断推送过来的“专家建议”等等,考生及家长往往非常焦虑:如何选专业?哪个专业“好”?怎样才能选对一个“好专业”?如何才能把分数用足,至少别“亏”了?这些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面对满天飞的各类信息,如...

    时间:06-27
  •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总书记还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系统集成统筹部署在知行合一上的推进...

    时间:06-27
  • 在传统手艺与时代潮流交会处找到青春坐标

    老手艺,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似乎是陈旧的事物。长期存在于农业社会中的老手艺,在人类进入机器化大规模生产后,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近几个月的调研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非遗“老手艺”,遇上了一群“新匠人”。 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会办成了“人类想象力大赛”,很多风筝代表性传承人把传统手...

    时间:06-27
  • 南京理工大学:培养敢闯会创的学生

    日前,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争夺赛上,南京理工大学“光影流转——亿像素红外智能成像的开拓者”项目从全球340万个项目中突出重围,以860分的总成绩斩获全国冠军。在我国高校顶尖创新创业竞赛中,南京理工大学在2015年捧得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2018年获得第十三届“中国...

    时间:06-27
  • 复合型医学人才,不仅仅能当医生

    31省份高考分数线26日悉数公布,2023高考季正式进入志愿填报阶段。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学什么”“怎么报”是一大考验,特别是面对新专业、跨学科,免不了懵懂、无措。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介绍,北京协和医学院先后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成立“协和医班”,今年...

    时间:06-27
  • 以法治方式推动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26日,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许安标在作草案说明时表示,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广泛丰富。”...

    时间:06-27
  • 让“儿童友好”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重要标识

    日前,杭州市制定并发布《2023年杭州儿童友好10条》,从儿童友好空间、交通出行、心理健康等10个方面,为儿童成长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无独有偶,北京市的小朋友也收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礼物”——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市妇儿工委办公室等单位联合印发《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6方面22项重点任务,合...

    时间:06-27
  • 在乡村振兴中开辟青年就业创业新天地

    乡村振兴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业强国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青年是乡村振兴人才梯队的重要组成,是农业农村现代化...

    时间:06-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