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南京理工大学:培养敢闯会创的学生

2023-06-27 09:30:00

来源:光明日报

日前,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争夺赛上,南京理工大学“光影流转——亿像素红外智能成像的开拓者”项目从全球340万个项目中突出重围,以860分的总成绩斩获全国冠军。

在我国高校顶尖创新创业竞赛中,南京理工大学在2015年捧得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2018年获得第十三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特等奖,再加上本次“互联网+”大赛冠军,南理工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创业竞赛“三冠王”。

聚焦学生创新能力提升

90后CEO谷敏骏是第七届“互联网+”大赛金奖得主。他向记者介绍,自己于2012年入学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从接受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萌生创业想法起步,到组建学生团队大胆尝试,再到创立一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学校的支持下入驻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进行项目孵化,并在后期成功入驻南理工国家大学科技园。如今,他的公司专注于政务服务软件开发,已实现了全国19个省市业务覆盖。今年,谷敏骏荣获教育部“创新创业英才奖”。

为了培养出像谷敏骏一样有“敢闯”素质、有“会创”本领的一流创新创业人才,南京理工大学下了大力气、真功夫。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产创融合”的教育理念,打造了本科与研究生“相互贯通”,第一与第二课堂“良性互动”,理论教育与实践成长“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创新与创业基础”通识必修课、立项建设近百门专创融合课程和跨学科合作项目课程,推广项目驱动、翻转课堂、开放式学习等教学模式;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百千万”计划,实现在校生100%参与,有效实现学生科创意识与科创能力的提升。

造就能力过硬的老师

85后青年教授左超,已连续三届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赛并均获金奖。他的“秘诀”是“三个做”:做答疑解惑的军师谋士,做对接资源的牵线服务,做陪伴成长的一线伙伴。“三个做”看起来很简单,对学生而言,却是巨大的支持。“我们的想法和探索,左老师都会鼓励我们去尝试,需要的设备、经费也都全力支持。”左老师团队的博士生、第五届“互联网+”大赛金奖获得者卢林芃如是说。

为了紧紧抓住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科教深度融合的机遇,南京理工大学建成了一支“学科交叉、专兼结合、融合发展”的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通过举办专创融合师资研修班,开设创新创业主题“教学论坛”,提升教师“课赛一体化”能力,积极鼓励教师主动围绕企业难题“揭榜挂帅”“真题真做”。

营造激发潜能的环境

95后博士生王博文是本次冠军项目的负责人,决赛场上,他是侃侃而谈的演说家;回到实验室中,他是精益求精的科研工作者;来到公司,他又变成了运筹帷幄的管理者。要胜任这些角色,这个大男孩说:“确实有点难,但是我非常幸运,因为学校和老师给予了我们团队最大的支持和全方位的指导。”

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在骄人成绩背后,是南京理工大学多年来探索建立的软硬件一体化创新创业育人体系。“我们建成了课程、竞赛、孵化、平台、活动、支持六大工作体系,为学生提供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支持。”南理工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赵茜介绍。

在软件上,明确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弹性学制、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配套规定,保障学生“学业与创业两不误”;在硬件上,学校投资建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打造了以“机器人”“无人机”等为特色的40多个“X?Space创客空间”。目前,学校已经得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金字招牌。(见习记者 武鹭帅 记者 苏雁 通讯员 曹佳音 卢晓云)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首都师范大学举办大学生廉洁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创作及优秀作品展

    人民网北京6月27日电 近日,首都师范大学举办“以艺倡廉”大学生廉洁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创作及优秀作品展,共展出130余件优秀美术作品。作品展开幕式现场。校方供图此次作品展以“廉洁文化建设”为主题,学生们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运用海报设计和数码绘画等多种美术形式,历时半年创作了300多幅美术作品。学校从...

    时间:06-27
  • 北京联合大学校长郭福寄语毕业生:驰而不息 用实干书写人生精彩代码

    一晴夏深,青春散场。奔赴山海,师恩难忘。2023届毕业生正收拾行囊,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人生篇章。按下快门,如何更好告别学生身份?鹏程万里,如何担当兴国之重任?又到一年毕业季,人民网特别推出“2023大学毕业季‘最后一课’”系列报道,愿同学们带着这份叮嘱勇敢地奔赴下一旅程。 人民网北京6月27日电 “在手里拿着一把锤子...

    时间:06-27
  • 选择志愿,重在“倾听内心的声音”

    眼下正是填报高考志愿的关键时刻。面对教育考试院下发的“大本”、电脑里一眼看不到头的志愿填报表格、手机里不断推送过来的“专家建议”等等,考生及家长往往非常焦虑:如何选专业?哪个专业“好”?怎样才能选对一个“好专业”?如何才能把分数用足,至少别“亏”了?这些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面对满天飞的各类信息,如...

    时间:06-27
  •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总书记还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系统集成统筹部署在知行合一上的推进...

    时间:06-27
  • 在传统手艺与时代潮流交会处找到青春坐标

    老手艺,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似乎是陈旧的事物。长期存在于农业社会中的老手艺,在人类进入机器化大规模生产后,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近几个月的调研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非遗“老手艺”,遇上了一群“新匠人”。 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会办成了“人类想象力大赛”,很多风筝代表性传承人把传统手...

    时间:06-27
  • 复合型医学人才,不仅仅能当医生

    31省份高考分数线26日悉数公布,2023高考季正式进入志愿填报阶段。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学什么”“怎么报”是一大考验,特别是面对新专业、跨学科,免不了懵懂、无措。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介绍,北京协和医学院先后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成立“协和医班”,今年...

    时间:06-27
  • 以法治方式推动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26日,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许安标在作草案说明时表示,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广泛丰富。”...

    时间:06-27
  • 让“儿童友好”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重要标识

    日前,杭州市制定并发布《2023年杭州儿童友好10条》,从儿童友好空间、交通出行、心理健康等10个方面,为儿童成长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无独有偶,北京市的小朋友也收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礼物”——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市妇儿工委办公室等单位联合印发《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6方面22项重点任务,合...

    时间:06-27
  • 在乡村振兴中开辟青年就业创业新天地

    乡村振兴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业强国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青年是乡村振兴人才梯队的重要组成,是农业农村现代化...

    时间:06-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