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在乡村振兴中开辟青年就业创业新天地

2023-06-27 09:24:00

来源:光明日报

乡村振兴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业强国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青年是乡村振兴人才梯队的重要组成,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锋队。而与青年人在大城市就业困难相对的是,乡村的人才十分匮乏,由此形成“就业难”与“招人难”两难并存的局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有效拓宽基层就业空间,既是破解两难的必经之路,又是赋能青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

产业振兴是拓展青年就业创业新空间的前提。乡村产业兴旺才能形成人才的强磁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由增量到提质的必由之路。产业振兴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门路的基础。这需要一大批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才,参与现代农业经营、物流、推广等相关工作。一些青年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之所以能够扎根乡村,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做好生态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乡村特色产业的大文章,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当前,我国以现代农业为依托的新农人职业体系正在形成和逐步完善,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了广阔新天地。

人才振兴是吸引青年投身乡村的持久动力。一段时间以来,乡村中的青年和优质人才的外流,造成了乡村人才总量不足与结构失衡的困境。在这种背景下,改善乡村就业环境、提升乡村就业待遇、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引导广大青年将乡村作为择业方向,成为化解当前人才困境和就业难题的重要突破口。为此,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一整套系统完备的政策体系,强化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保障。乡村人才振兴就是要努力让愿意投身乡村、回馈桑梓的青年留得安心,要努力让建设乡村、振兴乡村的青年更有信心,吸引各类青年人才在广阔的乡村建功立业、大展宏图。

文化振兴是助力青年扎根基层兴业创业的基础。中国文化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传承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命题。近年来,一些有思想有活力的青年人才扎根乡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乡村的文化面貌,乡村书屋、文化广场、科技培训中心以及娱乐活动中心等文化景观,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乡村的科教文卫公共服务水平。此外,近年来乡村逐渐兴起的新型文化产业、数字产业正助力乡村原有资源赋能升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集群。乡村已经成为青年创客投资兴业的热土,并由此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凝聚能力。

生态振兴是吸引青年创业兴业的环境支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振兴是确保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乡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大部分乡村都实现了公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的联通,加上厕所革命等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的有效推进,很多农村基本具备了现代生活条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为很多地区的现实写照,这成为吸引青年到基层创业兴业的重要环境支撑。宜居的乡村环境为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和文化体验等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土壤,这些以乡村环境为支撑的新产业也成为吸引青年投身乡村发展的新动力。

组织振兴是确保青年在乡村建功立业的重要保障。扎实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根据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统计,2021年以来,全国20.96万名驻村第一书记、56.3万名驻村工作队员扎根一线、履职尽责,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深入基层的干部中大部分是青年人,他们挥洒热血、默默奉献,展现出组织振兴的青年力量。在党组织的感召下,青年人扎根基层,融入群众,既是个人建功立业的重要路径,也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之需。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人才梯队中极富有创造力和适应能力的组成部分,青年人才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有利于全面提升农村的现代化水平。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积极拓宽乡村就业空间,既能应对青年就业挑战,也能化解乡村人才匮乏困境。期待各类青年人才在乡村会聚,从新农人到兴农人、富农人,形成带动乡村百业兴旺的青年力量。

(作者:蔡伏虹,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首都师范大学举办大学生廉洁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创作及优秀作品展

    人民网北京6月27日电 近日,首都师范大学举办“以艺倡廉”大学生廉洁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创作及优秀作品展,共展出130余件优秀美术作品。作品展开幕式现场。校方供图此次作品展以“廉洁文化建设”为主题,学生们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运用海报设计和数码绘画等多种美术形式,历时半年创作了300多幅美术作品。学校从...

    时间:06-27
  • 北京联合大学校长郭福寄语毕业生:驰而不息 用实干书写人生精彩代码

    一晴夏深,青春散场。奔赴山海,师恩难忘。2023届毕业生正收拾行囊,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人生篇章。按下快门,如何更好告别学生身份?鹏程万里,如何担当兴国之重任?又到一年毕业季,人民网特别推出“2023大学毕业季‘最后一课’”系列报道,愿同学们带着这份叮嘱勇敢地奔赴下一旅程。 人民网北京6月27日电 “在手里拿着一把锤子...

    时间:06-27
  • 选择志愿,重在“倾听内心的声音”

    眼下正是填报高考志愿的关键时刻。面对教育考试院下发的“大本”、电脑里一眼看不到头的志愿填报表格、手机里不断推送过来的“专家建议”等等,考生及家长往往非常焦虑:如何选专业?哪个专业“好”?怎样才能选对一个“好专业”?如何才能把分数用足,至少别“亏”了?这些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面对满天飞的各类信息,如...

    时间:06-27
  •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总书记还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系统集成统筹部署在知行合一上的推进...

    时间:06-27
  • 在传统手艺与时代潮流交会处找到青春坐标

    老手艺,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似乎是陈旧的事物。长期存在于农业社会中的老手艺,在人类进入机器化大规模生产后,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近几个月的调研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非遗“老手艺”,遇上了一群“新匠人”。 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会办成了“人类想象力大赛”,很多风筝代表性传承人把传统手...

    时间:06-27
  • 南京理工大学:培养敢闯会创的学生

    日前,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争夺赛上,南京理工大学“光影流转——亿像素红外智能成像的开拓者”项目从全球340万个项目中突出重围,以860分的总成绩斩获全国冠军。在我国高校顶尖创新创业竞赛中,南京理工大学在2015年捧得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2018年获得第十三届“中国...

    时间:06-27
  • 复合型医学人才,不仅仅能当医生

    31省份高考分数线26日悉数公布,2023高考季正式进入志愿填报阶段。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学什么”“怎么报”是一大考验,特别是面对新专业、跨学科,免不了懵懂、无措。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介绍,北京协和医学院先后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成立“协和医班”,今年...

    时间:06-27
  • 以法治方式推动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26日,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许安标在作草案说明时表示,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广泛丰富。”...

    时间:06-27
  • 让“儿童友好”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重要标识

    日前,杭州市制定并发布《2023年杭州儿童友好10条》,从儿童友好空间、交通出行、心理健康等10个方面,为儿童成长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无独有偶,北京市的小朋友也收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礼物”——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市妇儿工委办公室等单位联合印发《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6方面22项重点任务,合...

    时间:06-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