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一门“爆款”思政课背后的“流量密码”

2023-06-13 08:36: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一门“爆款”思政课背后的“流量密码”

   “这款优质的旱稻大米色泽透亮,淀粉含量少、营养成分高,吃起来特别香甜……”日前,来自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几名在校大学生化身网络主播,在直播间卖起特色农产品,众多网友在线观看和抢购。

   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直播带货”,而是山东科技大学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现场,在场的学生们直呼“特别接地气”!

   “目前,这种‘体验式实践教学’思政课已经实现了对全校学生的全覆盖,成为一门备受喜爱的‘金课’。”山科大党委书记罗公利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学校不断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把思政课堂“搬”到红色基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等,引导学生把理想信念转化为报国为民行动。

  “大班授课”变为“小组研学”

   “艳芳,我们拍摄的科普视频获奖啦!”日前,山科大视觉传达专业2018级学生黄艳芳一大早便被同学的欢呼声吵醒。原来,他们一起摄制的《泊里红席》系列科普视频获得山东省科普创作大赛二等奖。

   一群非影视专业的学生,为何聚在一起做了一件特别“燃”的事?这缘于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黄艳芳和5名同学把视线集中在传统手工艺上。三个多月的时间,他们摄制了一系列文化科普宣传片,既传承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坚定了文化自信自强。

   “枯燥”“没意思”……这是不少学生对传统思政课的印象,可山科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堂却是一片火热。

   这门“爆款”思政课到底有何“流量密码”?

   “传统的大班思政授课是灌入式教学,学生上课多半是被动应付考试拿成绩,很难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效果。”山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常春说,2019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将“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感染力”作为一项课题,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为试点,实施思政课程“授课小组制”改革,由教师主导转变为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在这门课中,每个专业、班级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兴趣、特长组建5人左右的思政课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开展主题设计、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实现思政教学由“粗放供给”到“特色供给”的转变。

   教学改革后,教了近20年思政课的叶小青明显感觉到“00后”们对思政课更亲了、近了,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对思政理论有了新的体会和思考。每个小组的选题都自觉将自身发展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不仅完成了课程任务,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都得到了提升。

  “思政小课堂”搬进“社会大课堂”

   坐落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古镇口的军民融合主题园,是山科大2021年12月设立的学生思政实践基地。一年多来,学校已组织210多名学生陆续来到这里,开展情境体验、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

   “像这样的思政实践基地,学校已经设立了14个,每个基地都聘请了学生思政导师,思政教师和思政导师的协同,让校内外的思政育人工作拧成了一股绳。”山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波介绍,近些年来,学校依托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建立了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教育基地、海洋科技实践基地等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出“课堂+基地”思政教学模式,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丰富育人主体和渠道,将多方力量整合成一个大的思政育人“同心圆”。

   清明节前夕,山科大数十名学生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这里的讲解员李敏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便是这些学生的思政导师。

   李敏带领学生研学互动,观看根据杨家山里革命史改编的情景剧……“近距离体验教科书上的历史,学习到很多党史知识,也爱上‘真理的味道’。”自动化专业大二学生王鑫说。回到学校后,王鑫还和同学成立了“红色宣讲团”,通过宣讲红色革命故事等,引导更多同学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接地气的思政课才能聚人气。”徐波说,实践证明,有了一批思政实践基地,原来的“最难讲”变成了“最精彩”,“纸上谈”变成“实践行”,从而把思政理论讲到学生的心坎儿上。

  理想信念融入报国为民行动

   “保护海洋生态,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今年年初,山科大思政教师周月在“开学第一课”上抛出这样一个话题。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围绕海洋生态保护实践展开“头脑风暴”。

   不到一星期,就有20余个兴趣小组围绕这一主题推出了相关实践活动。其中,环境工程小组的9名学生通过调查问卷、水质检测,了解到海洋水质状况,呼吁大学生承担起保护海洋的责任与义务。海洋技术专业的学生把海洋知识做成科普短片,为市民和中小学生展播;艺术专业的学生邀请市民和游客一同绘制了10米长的海洋主题画卷……

   “‘大思政课’中,‘祖国’和‘人民’是重要的主题词。”山科大党委宣传部部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克周说,山科大紧贴专业特色,挖掘各方向思政元素,将“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与思政课程相融相促,引导学生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发挥所学所长解答“疑难问题”,做到与人民同行、为社会奉献。

   在“问题导向”模式下,思政教师们带领着学生们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文化场馆实地调研,开展助农直播、文化宣讲、技术转化等一系列特色活动,一堂堂“接地气”的思政课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生机勃勃。

   (记者 刘艳杰 通讯员 韩洪烁)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余敏明任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人民网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孙竞)据教育部官网消息,今天,教育部人事司在西南交通大学宣布了教育部党组的任免决定,余敏明同志任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同志不再担任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职务。教育部人事司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四川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余敏明,1965年10月出生,大学,工学学士,中共党...

    时间:06-13
  • 教育部:前10批次涉校外培训的投诉举报问题已核查处置完毕

    人民网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李依环)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双减”以来,教育部高度重视涉校外培训的投诉举报线索核查工作,建立了校外培训投诉举报核查处置机制,将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举报平台获得的举报线索,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分发各地核查处置,前1...

    时间:06-13
  • 华东理工大学:2023年计划招生4155人

    2023年全国高考落幕,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如何快速了解各高校校园文化,锁定自己心仪专业?学生进入高校后如何转专业?人民网特别推出“2023年高校招生”系列报道,解读各大高校的高考招生政策、人才培养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校园文化生活,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华东理工大学地处人文荟萃、海纳百川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是教育部直...

    时间:06-13
  • 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兰州倡议”发布

    人民网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郝孟佳)12日,教育部在兰州召开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会暨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为加快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合力,以教育强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会发布了《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兰州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倡议指出,要顺应时代大势、找准方位坐标、...

    时间:06-13
  • 郎平重返中学校园 为学弟学妹成长“支招”

    原标题:郎平重返中学校园 为学弟学妹成长“支招”  图为郎平与同学们互动交流。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12日,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开展“让女排精神在经纶落地生根”——杰出校友返校园主题活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杰出校友郎平重返校园,为该校师生带来了一节精彩的“校友讲堂”。  “学校给予了您哪些后来应用在...

    时间:06-13
  • 山里娃跳起“岩上芭蕾”(一线调研)

      图①:马山籍选手韦芳婷在比赛中。   赵志岸摄(人民视觉)   图②:游客在三甲攀岩小镇乔老河中划船。   黄 羽摄(人民视觉)   图③:游客在三甲攀岩小镇体验攀岩。   马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制图:张芳曼 汪哲平   游客在三甲攀岩小镇露营。   黄 羽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山石丛立,广西马...

    时间:06-13
  • 北京6月至9月每周将举办不少于16场线下招聘活动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陈旭)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日前发布消息:将于6月至9月开展2023年“百日服务攻坚、千万岗位推送”大型公益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每周将举办不少于16场线下招聘活动。  据介绍,活动以“职引未来筑梦青春”为主题,围绕“就业在北京”服务品牌,重点面向以2023届为主的高校毕业生、离...

    时间:06-13
  • 为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买单”须谨慎

    原标题:为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买单”须谨慎   作为学生和家长的“大考”,高考已逐渐转变为包含备考“持久战”、应考“速决战”、考后“信息战”的“总体战”。作为其中关键环节之一,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已成为部分家庭应对考后“信息战”的重要选项。但这项指导服务究竟“能不能用”“该不该用”“怎么使用...

    时间:06-13
  • 没有所谓的“好专业”,只有适不适合

    原标题:没有所谓的“好专业”,只有适不适合   高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最关注的就是如何选一个“好”专业。实际上,没有所谓的“好”专业,只有“适合”的专业。在一定程度上,选择专业就意味着选择今后从事的职业和行业,行业发展对个人前途影响巨大,要顺应时代做出选择,坚持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

    时间:06-13
  • 高考志愿填报,理解规则,用好规则

    原标题:高考志愿填报,理解规则,用好规则七分考,三分报。高考结束后,报志愿成了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理想与现实、兴趣与就业,谁前谁后,孰轻孰重?为此,本报将连续推出关于高考填报志愿的报道,邀请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为考生及家长出谋划策、化解难题,提供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采取“先冲—再稳—最...

    时间:06-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