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大学应更好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设

2023-02-07 08:55: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大学应更好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设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支持人类和地球福祉的全球发展的组织原则,为一个更美好、更规范、相互合作的世界提出了发展愿景。然而,自2015年9月通过到现在,七年多过去了,诸多目标的进展成效并不明显。从新冠疫情持续影响、世界经济萧条下行,到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大规模丧失,再到地缘政治分歧甚至冲突,当今世界面临着急速变化和多重挑战,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2022年举行的第77届联大会议上表示,世界目前正处于“非常危险的时刻”,实现更加公平、包容、可持续发展全球目标的努力遭遇新的挫折,国际社会正在落后于2015年设定的承诺。

在人类共同面临诸多全球性挑战的背景之下,大学既受到这些挑战的影响,同时也是提供解决方案的重要参与者。大学迫切需要重新思考教育和学习的目的,重新审视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主动适应和引领社会发展,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的社会转型和解决全球性挑战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其一,由于全球范围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环境领域发生的巨大而无处不在的变化,大学亟须主动进行组织层面的结构和文化转型。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发布的《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所指出的,要塑造和平、公正和可持续的未来,教育本身必须变革,重塑教育以帮助人类应对共同的挑战。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大学需要制定战略来促进高效、有效和可持续的转变、转型和过渡,在不确定的时期创造确定性的途径以适应预期和意外的变化。具体说来,第一个领域涉及问题的复杂性和传统学科方法在应对全球危机时的局限性。有必要转向跨学科的计划和研究项目,打造学科融合创新机制,以便了解和应对现有问题的复杂性。第二个领域涉及大学须将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瞬息万变世界的终身学习者。终身学习、创造性学习和基于人文价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成为新时代教育变革的核心所在。第三个领域涉及大学需要主动参与对话,从当地和区域的历史经验和文化实践出发,与不同文化共同生产知识、提供解决方案,促进知识来源的多元化和解决方案的多样性。

其二,大学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如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大学需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其战略规划、课程、研究、教师培训以及其他非正式学习中,作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框架及其路线图的实施机制。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近年发布了《可持续发展目标高校行动指南》及《加速高校实施“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的教育”报告》,提出通过教学和研究的创新,通过所有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学应涵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愿景,并积极应对2030年议程所提出的问题。大学有社会义务促进学生为未来的社会和工作场所做好准备,赋予学生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使其具有适应性,并为不确定的未来做好准备,为人类和地球的福祉作出贡献。大学应聚焦可持续发展前沿课题,以高质量科研创新不断推动人类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

其三,大学需要就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更多国家和跨国机构、企业以及当地社区开展合作。协作和伙伴关系对于人类共同的未来至关重要。通过建立强有力的联盟,在地方、国家、区域和全球层面建立并强化可持续发展教育网络,促进大学更积极、更多元化地参与社会建设,以提高学生和公众的意识,并激励和支持公众积极参与2030年议程,形成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全社会参与氛围和行动。大学更需要超越竞争和功利性,重新定义高等教育合作空间。为了使高等教育与未来保持一致,合作空间应该被打开,且需要由大学共同定义。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同样的道理,没有一所大学是一座孤岛,只有所有的大学共同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人类才能更好地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可持续的星球,并最终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与和平的未来。

2019年2月,我国颁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履行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更大承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中国大学推动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重要思想指引。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思想,中国大学在培育包容性社会、应对全球挑战及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方面贡献力量。围绕教育减贫、促进教育包容性发展等全球性议题,中国大学持续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在中国设立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在内的12个二类中心。从减少贫困和不平等到应对气候变化和攻克疾病,中国大学坚持不懈开展研究,为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提出的巨大挑战寻找解决方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江南大学等多所大学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各个方面纳入大学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为求解“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开设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硕士、博士专业,培养可持续发展事业急需的专业人才。部分高校已设立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机构,如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2019年清华大学倡议并推动成立的由9个国家12所大学组成的“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成为世界大学引领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全球合作平台。北京师范大学重视教育公平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从教师培养、教育扶贫、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为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理论研究支持。

教育有成为重要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教育的功能不仅在于适应变化,还在于设计未来。第77届联合国大会期间,教育变革峰会领导人会议将教育提升至全球政治议程的首位。此次峰会主题为重申国际政治承诺,将教育作为一项基本的公共产品,重新构想未来的教育,并重新点燃全球努力以实现203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未来,大学需要更为自觉地将自身融入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建设中,推动人类社会走向一个更加公正、可持续、有弹性、和平的未来。

(作者:马佳妮,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周作宇,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部教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教育部与中科院联合项目“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第一期在深开班

    人民网北京2月7日电 6日下午,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的首期“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开班仪式在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举行。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教育部和中科院在“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教师培训的基础上,又联合打造“特色...

    时间:02-07
  • 从“优师”到“优师范” 推进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从“优师”到“优师范” 推进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并强调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进一步凸显教师在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培养的摇篮和主体,师范院校具有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当前,我国已建立了以215所师范院校为主...

    时间:02-07
  • 抓住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

    原标题:抓住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近年来,我国师范教育取得显著进步,高校招生“师范热”持续升温,师范类专业投档分数线屡创新高,社会对教师职业及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关注度高涨。教师资格考试持续火热,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由2012年的17.2万人次跃升至2022年的1144.2万人次。然而,在“师范...

    时间:02-07
  • 为边疆少年种下“冬奥梦”

    原标题:为边疆少年种下“冬奥梦”“真心地为你祝愿,祝愿你幸福平安……”在青少年志愿讲解员们稚嫩的歌声中,为期6天的北京冬奥精神巡展边疆青少年冬奥梦想营活动圆满结束。2月5日,近30名来自新疆和田、西藏拉萨和青海玉树的青少年志愿讲解员搭乘飞机回到家乡,开启“我讲北京冬奥精神”志愿讲解活动。提起这次活动营...

    时间:02-07
  • 师范教育,如何为薄弱地区培养“优师”

    原标题:师范教育,如何为薄弱地区培养“优师”“我接到老师电话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既庆幸大一时努力换来了好成绩,也庆幸赶上协同提质计划,获得了宝贵的交流名额。”2022年9月,呼伦贝尔学院2021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周莹与其他专业的4名师范生走进首都师范大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在中西部地区,地方师范院校承担...

    时间:02-07
  • 2023年世界中学生冬季运动会中国代表团成立

    原标题:2023年世界中学生冬季运动会中国代表团成立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记者王镜宇)参加2023年世界中学生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世界中冬会”)的中国中学生体育代表团6日成立,来自全国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所中学的36名中学生运动员将参加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冰壶、花样滑冰等5个大项22个小项的比赛,代表...

    时间:02-07
  • 心理韧性是青少年应对当下和未来的重要一课

    原标题:心理韧性是青少年应对当下和未来的重要一课站在2023年新年伊始这个时间点,我们回望疫情对儿童青少年产生的影响,并展望新的一年里需要尽力实现哪些可能的任务。自疫情发生以来,有关疫情对儿童青少年影响的研究层出不穷。总体来说,疫情对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各个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身体素质的影响。由疫...

    时间:02-07
  • 跨越一时的分数,夯实一生之根基

    原标题:跨越一时的分数,夯实一生之根基社会心理调查发现,经过疫情,由于长时间的网课、居家、社交缺失,一些学生出现了“四无”现象:“学习无动力,没有家长和老师督促就不愿学习;对真实世界无兴趣,沉迷于游戏、各种社交媒体等;社交无能力;对生命无热情。”增强内在学习动力现象:屏幕是一面镜子,网课是一把筛子。上午8点网课,7:3...

    时间:02-07
  • 科学家首次实现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

    原标题:科学家首次实现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陈腾云等与清华大学马雄峰合作,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量子密钥分发基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可以实现理论上无条件安全的保密通信,因此在近几十年来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模式匹配量...

    时间:02-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