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1月13日起闭馆

2023-11-13 14:36: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京11月13日电 (记者 杨颜慈)记者13日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因场馆筹备重要活动及设备维修需要,该馆定于2023年11月13日(周一)至12月13日(周三)期间闭馆。12月14日起,纪念馆正常开放。

  公开资料显示,1985年8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建成并开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场馆选址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故又称江东门纪念馆。

  经建设与发展,该馆已成为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自此,该馆成为国家公祭仪式固定举办地。今年12月13日,将迎来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原创医疗设备进驻英国牛津20年 超声治疗引青睐

      中新网重庆11月13日电 (记者 钟旖)不用开刀,也能切除肿瘤——在全球超声治疗领域,中国重庆海扶医疗自主研发的“海扶刀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简称“海扶刀设备”)已达国际领先水平。作为国际上首个引进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的国家,截至2022年,英国牛津大学20年来累计完成1186例肿瘤患者的治疗。  ...

    时间:11-13
  • 济南市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50例 用爱为生命续航

      中新网济南11月13日电 (李明芮)记者11月13日从济南市人民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截至目前,济南造血干细胞登记入库志愿者2.2万人,骨干成员600余人,成功捐献非血缘造血干细胞152例,用爱为生命续航。11月13日,济南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李明芮 摄  “造血干细胞捐献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前提,是...

    时间:11-13
  • 电子化试点,开发票为何变麻烦?

      消费者反映:住酒店开发票要先加微信,有的还要关注公众号  电子化试点,开发票为何变麻烦  “住一家酒店就得加个微信,为什么开个发票这么麻烦?”看着手机通讯录里的近10个企业微信号,市民李先生颇感无奈。  李先生经常来沪出差,住酒店开发票是常事,他为此还特意开通了华住会的会员,可优惠入住旗下的...

    时间:11-13
  • 实实在在保民生 各地多举措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央视网消息:随着供暖季的到来,辽宁省着力推进燃煤小锅炉淘汰进度,沈阳、铁岭等多个城市顺利实现热能转换,并入热电联产热源。  为了保证供暖季平稳有序,沈阳市供暖部门对上一个供暖季出现问题较为突出的企业进行清退处理,由新的供暖企业接管。由于接管面积较大,经与政府协商,决定购买热电联产企业的热...

    时间:11-13
  • 严重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在上海成功接受宫内手术

      中新网上海11月13日电 (陈静 徐运)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完整是一类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如果胎儿在宫内可以获得干预,那么出生后的治疗难度将大幅降低。  记者13日获悉,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脏中心与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胎儿医学科携手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胎儿心脏手术。目前孕妈妈出院待产。...

    时间:11-13
  • 湖南安仁银龄宣讲队的别样“夕阳红”

      中新网安仁11月13日电 题:湖南安仁银龄宣讲队的别样“夕阳红”  作者 鲁毅 谭利炳  大鼓舞、花鼓戏、表演唱、合唱……近日,一场文艺演出在湖南安仁县华王乡上演,台上节目脍炙人口、旋律热烈,台下坐满观众、氛围热闹。  这台演出来自一支鹤发童颜的文艺宣讲队。他们定期聚集在一起编排、训练...

    时间:11-13
  • 医患“双向奔赴”!“独守ICU外的老人”迎来暖心结局

      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李丹丹 王校宇 李龙浩  从恩施到广州,跨越山川湖海一千多公里的距离,一天一夜的汽车颠簸,老人只为送一面锦旗。他说:邮寄过来不足以表达感激。  一个多月前,老人的儿子因病住进ICU,由于家庭困难“无处可去”,老人就在ICU外孤零零坐了几晚。医护人员得知情况后,为他买饭菜,...

    时间:11-13
  • 曾为学中文哭鼻子的格瑞斯:我的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人了

      中新网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 孙静波 苏亦瑜)格瑞斯是个热情开朗的姑娘,目前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本科学习车辆工程专业。作为第一批从菲律宾拿到“一带一路”奖学金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她坦言自己非常幸运,“我想要看看中国是怎么样的”。菲律宾留学生格瑞斯。受访者供图  2018年,格瑞斯和几个朋友拿...

    时间:11-13
  • 遗嘱设居住权,让再婚老伴有保障

      刘大爷去世前订立遗嘱,写明房屋产权归自己与前妻所生的女儿所有,但其中一套房子的使用权给其现任妻子王大妈,供其永久居住。老人去世后,女儿将王大妈诉至法院,要求取得房屋的所有权,而王大妈主张对房屋享有居住权,这会获得法院的支持吗?  北京一中院最终判决刘大爷的女儿办理不动产登记后限期配合王大...

    时间:11-13
  • “父母食堂+”加出服务新花样

      一家养老助餐点,究竟有多少“潜力”?在人们的印象中,助餐点的“本职工作”就是为老人提供可口的饭菜,可西城区的259家“父母食堂”不满足于此。它们有的办起了智能手机应用班、绘画班,有的为辖区“神兽”开办了假期托管班,还有的成了老人拉家常、练合唱的“聚点”,老人们...

    时间:11-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