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湖南安仁银龄宣讲队的别样“夕阳红”

2023-11-13 15:14: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安仁11月13日电 题:湖南安仁银龄宣讲队的别样“夕阳红”

  作者 鲁毅 谭利炳

  大鼓舞、花鼓戏、表演唱、合唱……近日,一场文艺演出在湖南安仁县华王乡上演,台上节目脍炙人口、旋律热烈,台下坐满观众、氛围热闹。

  这台演出来自一支鹤发童颜的文艺宣讲队。他们定期聚集在一起编排、训练节目,不计报酬,只为通过公益演出,将丰富的文化大餐送到百姓家门口,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五年来,他们组织创作节目70多个,演出近300场次,永乐江畔留下了他们健美的舞姿,偏远的高山峻岭传递着他们亮丽的歌声。

  “演出机会难得,坐飞机也要赶回来”

  这支文艺宣讲队,正是安仁县老干部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分队,成员都来自安仁县老年大学,以退休教师、老干部为主,现有男女宣讲人员72人。他们年过半百,都爱好文艺热心公益,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和一定的艺术功底,有人擅长民族歌舞、有人精通戏剧曲艺、有人热衷时装表演……聚在一起组成了这支多才多艺的文艺理论宣讲队。

  “唱歌使自己快乐,也能带给别人快乐,如果观众快乐,自己也会收获更多的快乐。”团队的男高音、安仁县老年大学校长李勇才说,团队希望以文艺爱好激发余热分享快乐。

  不仅如此,他们还运用丰富的文艺演出,诠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身边的感动故事、好人故事,从“小切口”解析“大道理”,用“小故事”反映“大时代”。

  “我们每周都要抽出两个半天,定期排练节目,确保节目随时能拿得出手、上得了台。”该宣讲志愿服务分队队长刘爱国介绍,团队中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创作,有人教授声乐,有人编排舞蹈,有人负责后勤……大家都发挥所长各司其职。

  谭湘豫是团队的创作者,收到表演唱《十赞安仁》的创作任务后,他克服时间短,压力大等困难,不仅学会了弹钢琴,同时还多方走访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收集大量资料,把安仁的历史文化和当前工作的特色、亮点提炼融入歌词之中,通过队员们的精彩表演,节目一上台,就深受群众欢迎。

  每逢有演出任务,队员们都积极报名参加,不论四季,排练节目从不打折扣。有些队员偶尔赶上在外地帮忙照看孙子,但只要接到演出任务,不远千里也要赶回来参加训练、演出,他们总说:“演出机会难得,坐飞机也要赶回来!”

银龄宣讲队演出留影(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要乐享晚年,也要分享快乐”

  宣讲志愿服务分队成立5年来,队伍越来越大、节目也越来越丰富。从最初的唱歌跳舞,到现在已经组建了合唱队、舞蹈队、表演队、旗袍秀队、器乐队等多种类表演队伍,并且每年都要编排一台新节目。

  最具团队特色的器乐合奏《喜洋洋》,喜闻乐见的花鼓戏《刘海砍樵》《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百听不厌的湖南民歌《三湘四水美如画》,独具安仁特色的经典舞蹈《开秧门》,还有欢快喜人的三句半《交通安全文明行》,方言小品《懒汉脱贫》《三个媳妇》……翻开宣讲队的节目单,既有歌舞、合唱、乐器联奏,也有三句半、大鼓舞、小品、朗诵,还有花鼓戏、昆曲等传统戏曲,各类节目丰富多彩。

  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公益演出之外,宣讲分队还参加省、市、县文艺汇演或比赛并多次获奖。合唱《在太行山上》2018年参加湖南省离退休干部合唱比赛获优胜奖;舞蹈《自由之歌》2019年参加湖南省离退休合唱比赛获优胜奖;小品《懒汉脱贫》2018年参加郴州市群众文艺汇演获银奖;舞蹈《开秧门》2022年10月参加郴州市“舞起来吧,闪耀郴州”广场舞比赛获优胜奖……

  对宣讲队队员们自己而言,更大的收获则是跳出“围着儿孙转”的传统生活模式,找到归属感、价值感,活出了新的精彩。“我学会了二胡、萨克斯。”“我学会了大鼓舞,身体都变好了,精气神也上来了!”分享起自己的学习成果,队员们总是眉飞色舞。

  合唱队的指挥刘维卡退休前是一名音乐老师,自从当加入宣讲队,又开启了新课堂,“呼吸练习、发声练习、音调校准……每一堂授课都不容易,但大家一起学习练习,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用,都很有成就感。”

  队员们也纷纷表示:“我们不仅要让自己乐享晚年,更要通过自己影响身边的人,让更多的老年人感受到快乐,绽放夕阳美。”

  “多说‘土’味话,传递正能量”

  宣讲队的演出,从来不缺观众,乡镇墟场、公园一角、社区广场、永乐江畔,演出所到之处,现场总是挤满了观众。观众的认可和肯定,正是宣讲队坚持公益演出的原动力。

  “有一次演出,一位91岁的老婆婆坐在后辈的背篓里来看演出,让我们备受鼓舞。”李勇才说,老婆婆一辈子没走出过家乡,难得有机会看一场现场演出,演出结束后老婆婆还意犹未尽问道:“你们什么时候再来?我看了还想看。”

  每到乡镇演出,当地群众总是回馈这支队伍最饱满的热情,不仅搬来自家工具帮忙搭建舞台,还免费给演员们送来自家的瓜果、茶水。演出过程中,观众们更是从头看到尾,掌声连连,不舍得挪步,生怕漏看了演出。

  宣讲队演出为何如此受欢迎?李勇才认为,最关键的秘诀是节目接地气,“我们的节目不仅内容创作要上接党的政策,下接百姓群众,形式上要多说‘土’味话、群众话,让演出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安仁特色,传递健康向上的正能量。”

  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节目单还紧跟时事热点,适时更新。

  脱贫攻坚时,宣讲队创作小品《懒汉脱贫》讲述贫困户靠自己也能脱贫致富的故事,鼓舞了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走进乡村校园,宣讲队特别创作关注乡村教育的小品《三个爸爸》说出留守儿童的心声,呼吁教师家长关爱少年儿童、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宣传安仁春分赶分社的传统习俗,宣讲队特别创作《开秧门》歌舞表演,将活灵活现的赶分社习俗搬上舞台展示给观众……

  宣讲队队长刘爱国说,创新创业从来不局限于年龄,他们一直在坚持从形式上、内容上不断创新,精选节目,这一轮巡演,他们将走进安仁县每一个乡镇,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乐享文化大餐。(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原创医疗设备进驻英国牛津20年 超声治疗引青睐

      中新网重庆11月13日电 (记者 钟旖)不用开刀,也能切除肿瘤——在全球超声治疗领域,中国重庆海扶医疗自主研发的“海扶刀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简称“海扶刀设备”)已达国际领先水平。作为国际上首个引进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的国家,截至2022年,英国牛津大学20年来累计完成1186例肿瘤患者的治疗。  ...

    时间:11-13
  • 济南市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50例 用爱为生命续航

      中新网济南11月13日电 (李明芮)记者11月13日从济南市人民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截至目前,济南造血干细胞登记入库志愿者2.2万人,骨干成员600余人,成功捐献非血缘造血干细胞152例,用爱为生命续航。11月13日,济南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李明芮 摄  “造血干细胞捐献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前提,是...

    时间:11-13
  • 电子化试点,开发票为何变麻烦?

      消费者反映:住酒店开发票要先加微信,有的还要关注公众号  电子化试点,开发票为何变麻烦  “住一家酒店就得加个微信,为什么开个发票这么麻烦?”看着手机通讯录里的近10个企业微信号,市民李先生颇感无奈。  李先生经常来沪出差,住酒店开发票是常事,他为此还特意开通了华住会的会员,可优惠入住旗下的...

    时间:11-13
  • 实实在在保民生 各地多举措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央视网消息:随着供暖季的到来,辽宁省着力推进燃煤小锅炉淘汰进度,沈阳、铁岭等多个城市顺利实现热能转换,并入热电联产热源。  为了保证供暖季平稳有序,沈阳市供暖部门对上一个供暖季出现问题较为突出的企业进行清退处理,由新的供暖企业接管。由于接管面积较大,经与政府协商,决定购买热电联产企业的热...

    时间:11-13
  • 严重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在上海成功接受宫内手术

      中新网上海11月13日电 (陈静 徐运)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完整是一类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如果胎儿在宫内可以获得干预,那么出生后的治疗难度将大幅降低。  记者13日获悉,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脏中心与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胎儿医学科携手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胎儿心脏手术。目前孕妈妈出院待产。...

    时间:11-13
  • 医患“双向奔赴”!“独守ICU外的老人”迎来暖心结局

      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李丹丹 王校宇 李龙浩  从恩施到广州,跨越山川湖海一千多公里的距离,一天一夜的汽车颠簸,老人只为送一面锦旗。他说:邮寄过来不足以表达感激。  一个多月前,老人的儿子因病住进ICU,由于家庭困难“无处可去”,老人就在ICU外孤零零坐了几晚。医护人员得知情况后,为他买饭菜,...

    时间:11-13
  • 曾为学中文哭鼻子的格瑞斯:我的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人了

      中新网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 孙静波 苏亦瑜)格瑞斯是个热情开朗的姑娘,目前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本科学习车辆工程专业。作为第一批从菲律宾拿到“一带一路”奖学金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她坦言自己非常幸运,“我想要看看中国是怎么样的”。菲律宾留学生格瑞斯。受访者供图  2018年,格瑞斯和几个朋友拿...

    时间:11-13
  • 遗嘱设居住权,让再婚老伴有保障

      刘大爷去世前订立遗嘱,写明房屋产权归自己与前妻所生的女儿所有,但其中一套房子的使用权给其现任妻子王大妈,供其永久居住。老人去世后,女儿将王大妈诉至法院,要求取得房屋的所有权,而王大妈主张对房屋享有居住权,这会获得法院的支持吗?  北京一中院最终判决刘大爷的女儿办理不动产登记后限期配合王大...

    时间:11-13
  • “父母食堂+”加出服务新花样

      一家养老助餐点,究竟有多少“潜力”?在人们的印象中,助餐点的“本职工作”就是为老人提供可口的饭菜,可西城区的259家“父母食堂”不满足于此。它们有的办起了智能手机应用班、绘画班,有的为辖区“神兽”开办了假期托管班,还有的成了老人拉家常、练合唱的“聚点”,老人们...

    时间:11-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