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右美沙芬滥用调查:难以戒掉的“镇咳药”

2023-11-09 09:30: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1月9日电(邵萌)“收几盒右美”“第一次o多少合适”“吐得死去活来”……在社交平台和互联网社群里,一些年轻人说着隐蔽的“黑话”,互相交流经验和感受。

  这些让普通人感到困惑的词汇,有着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o”即“od”,译为超正常剂量(overdose),“t”指片/粒,“右美”则是镇咳药右美沙芬的简称。

  今年2月,国家药监局等三部门通知称,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右美沙芬口服单方制剂等五类药品的滥用问题,且滥用人群以青少年为主。通知提出了严格控制药品生产量,强化药品经营环节监管,加强寄递渠道查验等要求。据公开资料,上述药物都属于处方药,过度使用具有成瘾性,近年被滥用的情况频频发生。

  中新网调查发现,尽管已被列为处方药,但目前仍有人通过药店和互联网无处方购入右美沙芬。通过网络,成瘾性处方药买卖已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引诱青少年购药的药贩也隐藏其中。

  药物滥用的“深渊”

  即便药量增加到48片,右美沙芬也无法带给季云快感了——耐药性的作用,让她想尝试更多。直到7月,19岁的她用可乐送服了60片右美沙芬后,因失去意识被家人送往医院洗胃。“醒来的时候我就躺在急诊病房床上,上着心电监护。不想再体验第二次了。”季云告诉中新网。

  季云第一次超量服用右美沙芬是在今年5月。当她在一个短视频平台上看到,可以借吃右美沙芬“逃避现实”这种说法时,选择了买来试试。但彼时的她不知道,所谓的药物塑造的“乌托邦”,要想逃离到底有多难。

  12片、24片、36片、48片……意识到成瘾后,季云有尝试过自行戒断,但并未成功,直到被送进医院。

  右美沙芬。受访者供图

  与季云不同,李林过量服用右美沙芬则更多是因为好奇。初中时,他经朋友介绍接触了“od”,此后他总会忍不住尝试。李林称,尽管他控制住没有加量,但吃药频次还是变成了一天一次,且很难回归正常生活。如今他很少出门,记忆衰退,肾脏也出现问题。“说明书上的副作用大部分都有。”

  季云说,她很庆幸被及时发现了。“因为耐药性,当时右美已经满足不了我了,就像掉下去就爬不上来的深渊。”

  类似的药物成瘾者不在少数,被滥用的药物也不仅是右美沙芬一种。中新网所在的“od交流群”有数百人,成员们常常讨论经验感受,分享其他可滥用的药物。而这样的隐蔽社群还有很多。

  国家药监局特殊药品检查中心专家专家、北京高新医院戒毒科主任徐杰也告诉中新网,2016年11月开始,他所在的科室陆续有右美沙芬成瘾患者出现,此后逐年上升,2021年突破400人,青少年占多数。

  是“天使”也是“魔鬼”

  不过,随着管制升级,情况已有很大改善。2021年底,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将氢溴酸右美沙芬单方制剂转换为处方药。徐杰介绍,2021年12月以来,前往其科室就诊的右美沙芬成瘾者数量较往年明显下降,但也有人转而去寻求其他药物。

  从事成瘾研究多年,徐杰见证的被滥用药物层出不穷,在他看来,一些药品本身就有两面性,“是治病良方,但也可能成为魔鬼。”

  晴日心身医生集团创始人、中国毒理学会第五届药物依赖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何日辉很早就预见到了这一现象。2008年,何日辉等人就发表论文报告了一位因滥用右美沙芬被送至医院急救的患者。他认为,“深层次来说,青少年药物成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徐杰介绍,常规剂量的右美沙芬不会产生药物依赖,但短期内过量服用可能会出现急性中毒症状,如急性肾衰或药源性肝损伤,导致昏迷甚至生命危险,精神方面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长期滥用会造成肝肾、神经功能受损等,以及严重的依赖症状。

  “药物对人的损伤是滞后的,有的不会立即显现,它就造成了一个假象,(让人)觉得这只是药品,危害小,但并非如此。”徐杰说。来治疗的青少年,很多甚至会反问:“我只是吃药,有什么问题?凭什么给我治疗?”

  更让他担心的是,部分青少年涉及多种药物滥用,彻底戒断并不容易。徐杰等人曾回顾分析了高新医院戒毒科收治的28例右美沙芬依赖的住院患者,发现出院1年内患者复吃率超过80%。“复吃率接近海洛因。”

  而且,由于存在广泛的网络联系,一些药物成瘾者形成了“圈子”,这引发了何日辉的担忧。他认为,身处其中的青少年会有归属感,然而,由于成员分享的基本都是负面情绪,很容易激活其他人的心理创伤,甚至诱发“复吃”,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成瘾”。

  售卖处方药的隐秘灰产

  2022年12月1日,《药品网络销售禁止清单(第一版)》正式施行,右美沙芬从此被网络禁售。

  中新网在多个电商平台搜索右美沙芬,均被提示“无法网上售卖”。不过,季云称,她在附近药店购买右美沙芬并未被要求出示处方。李林也表示,由于多年来一直在同一药店购买,不用处方也能买到。

  一位受访者透露,线上购买一些处方药时,填写网上的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也可通过。中新网尝试在某电商平台购买镇痛类处方药普瑞巴林,在填写个人信息并随意选择了病症后,随即收到一条购买提示,回复“是”后处方显示开具完成,无需上传诊断证明等材料,全程不超过一分钟。

  通过某常用电商平台可轻松购买处方药普瑞巴林

  去年3月,最高检在发布12件检察机关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时指出,“微商”等较隐蔽的网络销售新业态容易成为成瘾性药物交易的温床。

  中新网发现,隐蔽的网络销售仍然存在。在以买药者身份发帖咨询后,当天就收到3条私信称,可帮忙在药店“代购”。

  一些药物滥用者则有固定的购药渠道。中新网联系到一名药贩,对方发来一张价格表,包括右美沙芬、盐酸金刚烷胺等处方药,该药贩自称“刚进了几百盒”,转账后提供收件人信息即可购买,还发来了“od”指南,包括新手建议等。

  另一名药贩9月时向中新网介绍,“仓库发货”“关于精神上的(药物)都有”。他建议“不要吃右美,副作用大。”随即询问,“依托咪酯知道吗?”然后推荐了“电子烟”,称“可以让你心情特别好。”

  据悉,依托咪酯是麻醉诱导常用药物之一,但近年来被不法分子制成“烟油”添加到电子烟等产品中出售。10月1日起,该药物被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

  监管之外,更现实的困境

  受访专家均认为,我国对药物滥用的管制已非常严格。据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9月18日介绍,中国现已列管456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两个整类物质,成为世界上列管药品最多、管制最严的国家之一。

  药品监管也多次完善。盐酸曲马多、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液体制剂等,都在被滥用后列为了二类精神药品管理,成为法律意义上的毒品。而且,我国早已建立了一套覆盖全国的药物滥用监测体系。

  据报道,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司长袁林9月26日称,将密切关注药物滥用变化情况,对发生滥用的药品在必要时依法及时采取进一步强化监管的措施。

  划转为处方药已是普通药品监管的极限,是否应继续对右美沙芬升级管制?何日辉认为,强力管制可以缓解问题,但不能仅靠列管来解决。“就像‘打地鼠’一样,冒出一个打一个。”在他看来,最大的问题在于,之前主要都是外归因,“一味地指责药的问题、社会问题,其实国家对药物滥用的管制已经是最严厉的了,而且国外这个问题更严重。”他认为,不应忽视最关键的家庭系统因素。

  徐杰也表示,产生药物依赖有不良家庭关系影响、好奇心驱使、被人教唆、对危害性认知水平低等多种原因。“大部分人一开始对滥用危害性并不十分了解,后期逐渐发现问题,想戒就难了。”他用“恶性循环”形容这个过程,“为什么意识到不好还要吃?他们以为药物缓解了焦虑、失眠等问题,不吃什么也干不了,但其实是出现了戒断症状。”

  因此,每位来治疗的药物滥用者,都会被徐杰告知“治疗只是一部分,复吃率很高是个不能回避的话题,需要家长、青少年和我们共同努力。”

  在受访专家看来,实际上,在监管之外,成瘾患者面临更现实的困境,包括治疗药物依赖成瘾的机构少、戒瘾行业较“乱”、前期难以监测预警等。

  防治关键是“人”而非“药”

  从事青少年药物成瘾临床治疗近20年,何日辉越来越感觉到,“不是单纯的药物出了问题,是青少年的精神、心理出了问题,更深层面是家庭系统出了问题。”

  “我问过很多孩子,以前青少年滥用药物主要是因为无知,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了滥用曲马多等药物危害很大。”何日辉称,“有个孩子说,她吃‘右美’其实并没有欣快感,因为知道滥用曲马多等药物上瘾很可怕,才选择了这个。”

  由于治疗技术门槛较高、疗效反复且需要外界长期支持,受访专家一致认为“防大于治”,关键是解决“人”的问题。

  何日辉指出,根源集中在家庭,家长要真正去反省,改善家庭关系。“发现自己家庭出现问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很有必要,家长也需要去成长才行。”此外,要为药物成瘾者提供真正系统化的治疗,让青少年回到正常成长轨道,不能单方面去处理。

  徐杰建议,对药店中的右美沙芬实施限购,比如未成年需在家长监护下购买;药店记录患者购买数量,在网上信息互通,以防患者在多个药店购买过多右美沙芬等,加强网络购药监管。还可通过学校教育等方式,让学生和家长了解药物成瘾的基本知识和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在医院戒断一个月后,季云出院了。因为戒断反应,她仍感觉心脏难受、头晕。“现在好多了,有时还会想起,只不过可以控制了。”说起这些,季云显得很平静。

  这次,她希望可以彻底戒断,回归正常生活。“永远不要再碰右美沙芬了,更不能逾越法律那条红线。人不可能永远活在虚无缥缈的幻觉里。”她对自己说。(文内部分受访者为化名)(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崇仁百亩玉米迎丰收 “乡贤+”铺就特色产业路

      中新网江西崇仁11月9日电 题:江西崇仁百亩玉米迎丰收 “乡贤+”铺就特色产业路  作者 巫发阳 杨文辉  立冬已至,正值水果玉米丰收季。走进江西抚州市崇仁县石庄乡官山村水果玉米基地,一株株高耸挺拔的玉米秆整齐排列随风摆动,成熟饱满的水果玉米挂在粗壮的玉米秆上,基地负责人熊海清正与村民穿梭...

    时间:11-09
  • 青海长江源村“指尖技艺”劳务品牌带动上百名农牧民就业

      中新网西宁11月9日电 (孙睿 赵倩)记者9日从青海省格尔木市委宣传部获悉,格尔木市长江源村岗巴布“指尖技艺”特色劳务品牌成功入选青海省级劳务品牌,目前,“指尖技艺”劳务品牌已带动周边农牧民就业500余人。图为格尔木市长江源村“指尖技艺”劳务品牌项目成功入选省级劳务品牌。 赵倩 摄  2004...

    时间:11-09
  • 尚小珂:华创杯给了我们“被看见”的机会

      中新网武汉11月9日电 题:尚小珂:华创杯给了我们“被看见”的机会  作者 卢琪  “‘华创杯’给了我们‘被看见’的机会,也坚定了我们走下去的信心。”武汉唯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柯医疗”)创始人、董事长尚小珂近日受访时说。  2019年第六届“华创杯”创业大赛,尚小珂团队以治疗心...

    时间:11-09
  • 北京海关截获534株境外邮寄濒危仙人掌

      中新网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 徐婧) 北京海关所属邮局海关近日在新顺国际邮件监管现场查获1箱濒危植物仙人掌,共计534株,属外来物种,这是近年来北京口岸单批截获濒危植物件数最多的一次。北京海关所属邮局海关查获的濒危仙人掌。于立涛 摄  海关在对来自重点国家的进境邮件进行重点查验时,发现一个...

    时间:11-09
  • 青海“东大门”土地生“金”:干旱山地亩产千斤实现产业振兴

      中新网西宁11月9日电 题:青海“东大门”土地生“金”:干旱山地亩产千斤实现产业振兴  作者 石延寿 李隽  时至立冬,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总堡乡,田间地头依然有忙碌的身影,农家场院里一片片灿灿金黄。  “你看这玉米棒子大吧,籽粒饱满,亩均产量稳稳在800公斤以上。”总堡乡三垣村玉...

    时间:11-09
  • 黑龙江一大学学生公寓墙体开裂?官方:不存在安全风险

      中新网11月9日电 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网站消息,近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接到学生反映学生公寓7号楼局部墙体有裂缝情况后,学校立即邀请省内结构专家进行现场勘查和原因分析。依据该楼监测数据,经专家组研判,上述裂缝为该楼设计预留的伸缩缝,目前伸缩缝两侧结构构件均未出现损伤损坏,结构构件受力未受影响,...

    时间:11-09
  • 内蒙古各地组织多种形式宣传活动 守护消防安全“最后一公里”

      今天是第32个全国消防日。连日来,内蒙古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普及消防安全常识,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  杨一鸣是一位消防志愿者,他带领全区2.3万名外卖员掌握防火灭火本领,积极举报火灾隐患,制止消防违法违规行为。志愿者在外卖箱上、共享单车上张贴消防宣传标语,给群众送上移动式...

    时间:11-09
  • 一场冰雨 兴凯湖畔秒变“冰挂”世界

      中新网鸡西11月9日电(记者 王妮娜)9日,一场冰雨过后,中俄界湖兴凯湖畔,湖岗两边树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凌,玉树琼枝,美不胜收。公路旁的树挂。 魏波 摄  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是中俄界湖。兴凯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分大、小兴凯湖,大兴凯湖由650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造成地壳陷落而形成,小兴凯湖...

    时间:11-09
  • 选民宿缘何沦为“拆盲盒”

      静 子  线上的“网红民宿”入住时发现名不副实、号称距地标仅百米的住所实为“幽灵民宿”、“民宿现涨价毁约潮”频频冲上热搜……随着文旅市场的复苏,不少游客吐槽选民宿如同“拆盲盒”,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业态的民宿呈“春潮涌动”之势,这可从刚结束不久的“双节”中窥见...

    时间:11-09
  • 让重复检查不再成为患者的“恼火事”

      □罗志华  刚在一家医院做完检查,换一家医院看病时还需再做一遍,费钱又费时,这是不少老百姓看病就医时的痛点。11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财政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相关部门,...

    时间:11-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