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900余人参与 天津工业生物所举办2023年公众科学日活动

2023-05-16 16:01: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天津5月16日电(张少宣 王在御)“科学太神奇了,孩子刚刚参与了利用微生物菌液微绘平板菌的实验。把培养皿带回家后,过几天就能看到菌落生长出来的图案。多参与这样活动,在孩子的心中也能长出一颗热爱科学的种子。”天津空港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中班王秉贺的母亲说道。

  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当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举行了以“遇见科学,预见未来——合成生物技术助力碳中和”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吸引了来自中小学、幼儿园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900余名观众走进研究所,在丰富有料的科学体验中探寻合成生物技术的奥秘。

  天津工业生物所副所长王钦宏表示,本届公众科学日活动聚焦“双碳”,举办科普嘉年华、科学家精神主题宣传等活动,并设置了集科普讲座、创意科学实验、科技成果演示讲解、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参观、科普微视频展播等丰富的活动环节,让公众可以通过“听”“看”“闻”“尝”“摸”等多感官互动,直观体验有趣的科学。

图为科普活动现场。 王在御 摄

  什么是合成生物技术,它对“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又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天津工业生物所张玲玲研究员带来的《合成生物技术助力碳中和》主题科普讲座从“二氧化碳之旅”入手,为现场参与者科普二氧化碳的来源、对环境的影响及回收处理方式,深入浅出讲解了合成生物技术的概念和原理,并以科学家们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生物合成淀粉、蛋白、氨基酸、医药、化学品等生动案例,揭示了合成生物技术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的强大科技支撑与助力。讲座引发了现场观众的深入思考,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互动。参与者纷纷分享自己的问题和感想,进行科学思维的碰撞。

  在“科普嘉年华”中,十几个互动小实验和小游戏得到了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热情参与和好评。精美的玫瑰精油、香叶醇等十余个样品陈列在展台上供公众试闻,帮助公众通过“闻香”来认识生物合成的“芬芳”。品尝着阿洛酮糖,听着科研人员的生动讲解,参与者在回味唇齿间丝丝香甜的同时,也了解了健康糖“甜而不胖”的秘密。用微生物菌液作画,通过观察菌落生长成画的过程来体悟科学之美。香蕉、盐、洗洁精、可乐、酒精……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就能粗提取出DNA,令小朋友们备感新奇。

图为科普活动现场。 王在御 摄

  在走进科学基础设施平台,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用心制作的乐高移液工作站模型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兴趣。在科研人员详细系统的演示讲解下,公众直观感受到了自动化实验室的先进性和便捷性。

  陈列在展厅中央的“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沙盘模型也吸引着公众的目光。通过观看沙盘科普演示,与一线科研人员零距离交流沟通,参与者进一步了解了相关科学知识以及这一重大原创性科技突破背后的科学故事。

  “生活中我对生物很感兴趣,未来的目标是当一名教师。今天我早早来到会场和研究员们当面交流,也近距离了解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科学奇迹。人类的创造力是无限的,这也激励着不断去学习和创造。”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八年级学生庄楷瑞说道。

图为科普活动现场。 王在御 摄

  作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活动还通过科学家精神微视频展播、科普讲解、科学家事迹展等方式,带领公众走近科学家,感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

  活动尾声,参与活动的青少年纷纷在“科学梦想绘”环节记录下了自己对科学的感悟和希冀。“我想当一名科学家”“我以后想当一位技术型军人”“我想当一名人民教师”“我想成为一个画家”“想当教授级高工”“成为武器发明家”“祝祖国繁荣昌盛!”……一个个承载着梦想的种子正在心中生根发芽。

  据悉,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公众科学日是公益科学传播活动,也是研究所作为天津市工业生物技术科普基地的品牌科普活动之一,旨在让公众在丰富的科普体验中探索科学世界,培养科学思维,学习发扬科学家精神,引导青少年爱上科学,树立远大理想。(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社区助力“老漂族” 让“他乡”变“故乡”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支持儿女事业、照顾孙辈而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地方生活,他们被称为“老漂族”。  71岁的胡厚成便是“老漂族”中的一员。两年前,他从湖北恩施搬到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南丰镇永联村永合社区,帮儿子儿媳带孩子。胡厚成的湖北口音浓重,而张家港人也常以...

    时间:05-17
  • “合适比喜欢更重要”:西部农村青年婚恋观嬗变

      婚姻的变化,往往细微而悄无声息。甘肃省庆阳市一名婚姻登记工作人员通过离婚登记窗口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前些年,不少年轻人来办理离婚登记时,吵吵闹闹、哭哭啼啼,甚至一言不合会动手,“近几年,这些情况少了。一些90后、95后办完离婚登记,双方还拍照留念、相约吃一顿散伙饭...

    时间:05-17
  • 新乡村青年带来新婚俗

      编者按  免去“万里挑一”(10001元)的彩礼;骑行山地车带着新娘子“低碳出嫁”;在草坪上办一场自己主持的婚礼……这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最近在一些地方采访乡村青年婚恋话题时的见闻,从中看到,乡村振兴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兴业,而这些返乡的青年人也为...

    时间:05-17
  • 人均动辄数百元 小学毕业照“贵”气逼人

      航拍、微电影、花式造型……  600元/人 小学毕业照“贵”气逼人  毕业季即将到来,毕业年级的孩子们也陆续开始拍摄毕业照了。  不过,近期,有成都高新区的家长反映,自家孩子班上的毕业照,每人收费600元,全班30多个孩子加起来约2万元。家长对此有些震惊:拍个小学毕业照,竟然要花这么多钱?  随后,成...

    时间:05-17
  • 玩网络游戏时老弹出充值页面 游戏诱导充值乱象调查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实习生 王意天  前不久,四川宜宾的陈先生突然发现自己银行卡一下子少了7000多元,一查发现,这些钱都被转到了一家网络公司。再查发现,近几个月,自己银行卡向这家网络公司转账几十笔、金额超万元。  原来,是自己上初二的孩子玩游戏充值花了这笔钱。陈先生告诉《法...

    时间:05-17
  • 上海警方破获全国首例直播“打赏”洗钱案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  先是在直播间内狂刷礼物,送直播至平台榜首,接着主播将钱再返还至集资诈骗犯罪嫌疑人账户,犯罪嫌疑人通过这种方式将赃款“洗白”,主播赚流量和中介费……《法治日报》记者近日从上海市公安局获悉这起全国首例利用网络直播“打赏”实施洗...

    时间:05-17
  • 打击“黄牛”和支持退票可以“两全”

      今年以来,国内线下演出市场回暖。然而,与久违的“现场氛围感”一起到来的,还有一件让部分消费者烦心的小事:退票难。  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期,多位知名歌手的演唱会门票销售都采取了“强实名制”的方式。所谓“强实名制”,即消费者除了在网络购票时需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外,入...

    时间:05-17
  • 买二等座非要坐一等座,规则意识去哪儿了?

      据大象新闻5月14日报道,近日,一段高铁上老大爷带孙女买二等座票却坐一等座,并与其他乘客发生争执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视频显示,邻座两名男性乘客对大爷的行为进行了劝阻,但遭到大爷辱骂。铁路12306客服回复记者采访时称,二等座是不允许去一等座乘坐的,遇到此类情况可以...

    时间:05-17
  • 职工加班少了,收入反倒增加了

      一年前,和有些企业一样,“职工抱怨加班多,企业留不住人”。这种状况困扰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的伊顿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顿常州工厂)。  如今,职工抱怨加班的声音在伊顿常州工厂几乎消失了。这种变化,源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2022年,常州市天宁区总...

    时间:05-17
  • 诺奖得主丁肇中:中国科学家可以主持最前沿的实验物理

      ◎实习记者 都 芃  5月16日上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做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办的高能论坛,以“从加速器到太空:与中国科学家共同探索基本物理五十年”为主题,分享了多年来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心得体会,以及与中国科学家合作半个世纪以...

    时间:05-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