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为何“搭子”成一些00后的“特产”

2023-05-15 07:41: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校园

  陌生之上 熟人之下

  为何“搭子”成一些00后的“特产”

  “拼房的姐妹有吗?”粉丝群里的主动询问,让看演唱会的清华大学大三学生江离找到了她的拼房搭子。

  “搭子”是什么?作为一种在年轻人中流行的新型关系,这个词在没有准确定义的情况下,已经被不少人付诸实践。

  网友@灵声儿尝试解释:“两个人(多人)结伴,共同寻求一种活动、一次交流,一份陪伴……等等的临时关系,是根据共同目标建立起的合作伙伴关系。”

  万物皆可搭。从旅游到游戏,00后们在不同场合找到“搭子”,共同从事某项活动。“合作结束后又回到自己的正常生活中,而且这些人往往不会在你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伸出援手。”网友@豆芽菜这样说。

  江离并没有因为群里的一句邀约而贸然答应拼房,而是在翻看对方的微博发言后,感觉“应该能合得来”,她才接受邀约,与对方成为“搭子”。在巡演前一天,她与“搭子”一起逛了半座城市。

  源于某件事的共同参与,止于合作的结束,“搭子”们的关系维持,并不需要费尽心思。如果将人际交往比作剥洋葱,他们并不需要剥开内心——只要剥几层皮,便能收获快乐。

  江离曾看到有人因为一趟旅游,与10多年的闺蜜彻底闹崩。知心的朋友尚且会“掰”,江离与“搭子”的相处却很愉快。在逛完城市后,二人一大早起床排队等待演唱会派票。在烈日下站了五六个小时,但两人的相谈甚欢,消弭了漫长等待本该引发的不满和抱怨。“我们能玩得这么好,挺有缘分的。”她感叹与“搭子”的奇妙体验。同时她也认为,在这种舒适背后,也存在面对陌生人的礼貌与拘谨。

  “搭子”间的奇妙默契,又与朋友关系不同。有网友认为,“搭子”是一种把友情拆分成“需求”的存在,通常每个需求场景强绑定一位“搭子”,主打的是“垂直细分领域的陪伴”。换言之,引导“搭子”成为“搭子”的,是具体场景下的短暂共振,而非朋友般的长久陪伴。

  北京师范大学大一学生李平与刘瑶组成了锻炼“搭子”。体育课上突发疾病时,人生地不熟的李平被刘瑶主动照顾。一来二去,在体育课上熟络的二人相约锻炼,久而久之成了朋友。

  李平认为,她们二人的关系“既是朋友也是‘搭子’”:以朋友身份相处时,二人的话题便极其广泛,从学习到生活,无话不谈;但做“搭子”时,一切话题仅止于锻炼。

  作为朋友,在长久的磨合中,外向的李平觉得,刘瑶的内向“在狂放张扬的我身上加持了不少冷静”。而“搭子”的作用就是让她这个“懒人”去主动锻炼,“并且日复一日坚持下去”。“搭子”关系组成了朋友关系下每个名为“锻炼”的片断。

  但不是所有“搭子”都会成为朋友。在北方一所高校就读的王嘉,旅游“搭子”是高中时的班长。“我们都喜欢历史,都喜欢读书,爱好相同,一来二去就成了‘搭子’。”王嘉说。

  “偶尔聚一下,可以让人不那么寂寞。”但王嘉并不希望二人的关系过于亲密,她补充道,“我觉得,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就是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如果每天都和‘搭子’在一起,就很容易产生矛盾或者失去新鲜感。”

  “搭子”之所以只是“搭子”,是因为其“自带某种心照不宣的边界感”,网友@IT佬的未来说。

  这种边界感,决定了“搭子”能走多久,也决定了“搭子”关系不等同于朋友——“搭子”们很难进入另一方的内心,更遑论投入大把时间与精力去维持这段关系,而精力的投入,恰是维持朋友关系所必须的。

  王嘉觉得:“人还是需要人陪的。不过适当的距离,可以避免矛盾的不断暴露。”设立边界,是“搭子”们避免矛盾暴露的共同约定。在人际交流的边界上,为了获取最大的愉悦,“搭子”们不断试探,寻找投入与共鸣的最大公约数。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罗晓路老师分析:“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各种人际关系形象地放到三角形中来看,将陌生人、点头之交等放在三角形的底端,知心朋友、恋人等亲密关系在三角形顶端,从陌生人到亲密关系,有一个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去相处、相识、相知。”

  罗晓路认为,在这个三角形中,“搭子”关系应该位于“陌生人之上,熟人之下”。是一种浅层次的交流,相较于亲密关系,个人投入的情感较少。

  在她看来,这种关系似乎是现代年轻人的“特产”。她说:“发展并维持一段亲密关系,需要用心投入和经营。但现在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压力较大,绝大多数时间都忙于学习和工作,常常处于累瘫的状态,很难再有精力去发展和维护一份关系。智能手机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人与人之间在现实层面的交流。但是,人具有社会属性,需要与人建立联结,避免孤独。当年轻人没有时间,或者是没有能力去发展友谊、爱情等亲密关系,‘搭子’就应运而生了。”

  她说:“年轻人寻找“搭子”这件事,可能是一种对抗孤独,尝试与人建立联结,而又不用付出更多情感成本的方式。当然,有的“搭子”也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朋友或者爱人。” 她认为,在这个日益忙碌的网络时代,‘搭子’关系仿佛给年轻人开启了一扇大门,促使他们重新拾起交流的话筒。

  (应受访者要求,受访学生均为化名)

  实习生 白子义 张筱帆 王浩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林海小镇”女大学生3年村官路:探索家乡变富变美秘籍

      中新网呼和浩特5月15日电 题:“林海小镇”女大学生3年村官路:探索家乡变富变美秘籍  作者 尚虹波 伊博  工作时间做好村里的日常事务,闲暇时间帮村民卖货、学习线上直播和销售知识……回乡当村官的3年,赵阳的生活过得极为普通,但又不普通。  赵阳是土生土长的林区姑娘,从小生活在位于大兴安岭腹...

    时间:05-15
  • 太原警方打掉一跨境网络赌博团伙 抓获涉案人员10名

      中新网太原5月15日电 (记者 李庭耀)记者15日从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获悉,太原警方打掉1个跨境网络赌博团伙,抓获涉案人员10名。该团伙专门代理境外赌博网站组织、参与赌博。  今年3月,太原市公安局西山分局接到线索,辖区有一境外赌博网站代理人员发展并组织“会员”参与跨境网络赌博,且资金流水大、...

    时间:05-15
  • 今明两天北京将出现高温天气 平原地区最高温35℃

      中新网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15日从北京市气象局获悉,15日至16日北京市将出现高温天气,平原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在35℃左右,体感炎热,17日最高气温将回落至28℃左右。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赵玮表示,受暖气团影响,预计15日至16日,北京市将出现高温天气。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平原大部分地区...

    时间:05-15
  • 兰南高速一车辆自燃起火 消防紧急扑救

      近日,河南平顶山市兰南高速发生一起车辆自燃事故。接到报警后,当地消防赶到现场救援。  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看到,整个车身都在燃烧,浓烟较大,好在车辆停在应急车道上,对过往车辆的影响较小。根据现场情况,救援人员用水枪对起火车辆进行灭火,同时协同高速交警进行警戒。  经过十几分钟的扑救,火势被控...

    时间:05-15
  • 广西柳州一交通事故造成民房倒塌 致1死3伤

      中新网柳州5月15日电(林馨)5月15日,广西柳州市柳江区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路边民房倒塌,致1人死亡3人受伤。  柳州市柳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交通事故情况通报称,5月15日凌晨1时15分许,国道322线自大塘往柳州方向,在柳州市柳江区三都镇板江村上板江屯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路边民房倒塌,致1人死...

    时间:05-15
  • 中国地质古生物知名专家讲述桂林山水“地学故事”

      中新网桂林5月15日电 题:中国地质古生物知名专家讲述桂林山水“地学故事”  作者 蒋丰慧 韦欣  “3.72亿年前的桂林,身处一片大海。”5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陆刚在广西桂林泥盆纪F/F界线剖面进行野外地质考察时,一句话道出地球发展历史长河中,桂林这个多山地区亿万...

    时间:05-15
  • 捂紧“钱袋子” 2022年江西警方共立各类经济犯罪案件2169起

      中新网南昌5月15日电 (记者 李韵涵)15日,记者从江西省公安厅召开的2023年“5.15”宣传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江西警方共立各类经济犯罪案件2169起、破案127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47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57亿元。  据江西省公安厅一级警务专员、经侦总队总队长胡建强介绍,2022年,江西警方组织...

    时间:05-15
  • 辽宁公安启动“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

      中新网沈阳5月15日电(记者 王景巍)5月15日,在第十四个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到来之际,辽宁省公安机关在沈阳启动“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税务、证监、市场监管、人保财险公司、盛京银行等行政执法和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经侦民警、社区群众...

    时间:05-15
  • 2022年以来重庆警方侦破经济犯罪案件2551起 挽损26.6亿元

      中新网重庆5月15日电 (记者 刘相琳)记者15日从重庆市公安局获悉,2022年至今,重庆公安经侦部门共办理各类经济犯罪案件2551起,破获大要案件89起,摧毁犯罪团伙及窝点159个,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2721人,挽回经济损失26.6亿元。  5月15日,是第14个全国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重庆警方举行防范经济犯罪...

    时间:05-15
  • 乡约福建:“新村民”赋能古村落振兴

      中新网宁德5月15日电 (记者 吕巧琴 叶茂)古朴老宅错落有致,艺术空间绵延西溪两岸;孩童在小河边嬉戏,游客在咖啡馆里尽享“慢时光”……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的龙潭村,每年以文创艺术吸引超过20万人次的游客前来“打卡”游玩。  “‘新村民’的到来,为我们村找到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龙潭...

    时间:05-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