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中国地质古生物知名专家讲述桂林山水“地学故事”

2023-05-15 15:00: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桂林5月15日电 题:中国地质古生物知名专家讲述桂林山水“地学故事”

  作者 蒋丰慧 韦欣

  “3.72亿年前的桂林,身处一片大海。”5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陆刚在广西桂林泥盆纪F/F界线剖面进行野外地质考察时,一句话道出地球发展历史长河中,桂林这个多山地区亿万年前天差地别的地貌。

  5月10日至14日,第六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研讨会暨地学旅游(桂林·象山)论坛和第三届全国地质古生物博物馆馆长专业培训班在广西桂林市象山区召开。其间,参会专家赴桂林市象山区红光村泥盆纪F/F界线剖面和桂林市阳朔县回龙村石炭系\泥盆系剖面进行野外地质实地考察。

  在红光村泥盆纪F/F界线剖面,绿植环绕的山岩如刀劈斧凿堆积而成,层层分明。近前观察,下伏地层的“层孔虫灰岩—白云岩”遍布肉眼可见的古生物化石。界线之上,大量古生物的迅速消失,是发生在3.72亿年前的F-F事件(凯尔瓦塞事件)的反映。

5月13日,中国地质古生物专家赴桂林市象山区红光村泥盆纪F/F界线剖面进行野外地质实地考察。 蒋丰慧 摄

  陆刚指着界线下的白岩层介绍说:“这个界线显示了全球第二次生命大灭绝,界线下的岩石颜色逐渐变黄,是白云质逐渐增加的结果,在此次大灭绝事件的体现就是全球海平面的剧烈下降,桂林地区露出海面。之后桂林地区再一次淹没于水下,分界面之上约43米厚度的沉积除隐藻类外,未见其他化石。之后才零星出现腕足类化石,显示生命的复苏。”

  中国生物学会副监事长孙革介绍,现在划分地层以生物学为标准,古生物化石是重要证据。第二次大灭绝事件在桂林土地上能找到许多F/F界线反映,而广西在泥盆纪和石炭纪交界处有着标准的剖面与化石,是地质科普和教学的绝佳场所。

  “地质探索让人们了解自己身处的环境,了解地球运行规律,帮助人类预测并应对未来会面临的环境危机。”孙革说,“从生物界演化来看,我们探索曾经的生命灭绝事件,吸取经验,也是为了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图为桂林市阳朔县回龙村石炭系\泥盆系剖面。 蒋丰慧 摄

  据了解,广西地学研究历史悠久,早在90多年前,以李四光为代表的老一辈地质古生物学家就在桂林地区开展大量的科研考察工作。之后桂林地区的地质古生物研究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桂林喀斯特地貌自然遗产景观闻名中外,石炭纪/泥盆纪地层国际辅助成型剖面享誉国际,矿物晶体和古生物化石资源世所罕见。这些珍贵的地质遗迹记录了地球亿万年来的演化,且带给人们动人心魄的美感体验。

  近年来,桂林市象山区依托以丰富的地学资源为依托,多次承办中国生物学会的重要活动。“本次活动的举办为桂林展现了其自身丰厚的地学旅游资源,地学科普与桂林风光结合打造‘深度游’、‘研学游’,在我看来是一种趋势。”陆刚说。他表示,研学旅游作为新兴旅游业模式尚处摸索阶段,桂林开展此次论坛活动也是一个起点。

图为桂林市阳朔县回龙村石炭系\泥盆系剖面额头村组的岩石上,标记出的层孔虫化石。 蒋丰慧 摄

  如今,研学旅行在中小学生群体中的渗透率快速发展,研学旅行市场主体也迅速发展。据悉,2019年研学旅行已增长至480万人次,2022年研学旅行人数突破600万人次,达到历史新高。

  据悉,桂林市象山区将加强地学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在天目地学博物空间(桂林)基础上,尽快推动以天目地学旅游学院、桂林地学旅游博物馆为龙头的文旅产业。此外,利用深厚的地学资源,增加资金多元投入,开展研学实践教育;鼓励开发特色研学课程,设计精品研学线路,促进青少年在研学中获得地学知识,提升科学素质。(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郭建设谈影像国际传播:中国故事关键在“人”

      中新网宁波5月15日电 (钱晨菲)“我认为的‘红色中国’,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真正的人间烟火。”15日,“影像中国”影像大赛颁奖典礼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举行。会上,中华文明摄影家联盟秘书长、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郭建设以“一个国家一个颜色”为主题,分享了“红色中国”大型摄影专题走向海外...

    时间:05-15
  • 安徽合肥公安机关交出2022年经侦“成绩单”: 挽损10.13亿余元

      中新网合肥5月15日电(记者 赵强)记者15日从安徽合肥警方获悉,2022年,合肥市公安机关重拳打击各类经济违法犯罪活动,聚力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全力护航合肥经济社会大局持续和谐安全稳定发展。2022年全年,合肥市公安机关经侦部门为群众、企业和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0.13亿余元。  其中,以公安部“...

    时间:05-15
  • 钟南山:目前广州发热门诊接受检测患者中超两成是新冠病毒感染

      中新社广州5月15日电 (记者 蔡敏婕)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15日在广州举行的来瑞特韦片上市后临床研究启动会上表示,目前在广州流行的主流新冠病毒株是XBB1.9.1。根据目前广州市发热门诊的数据,在接受检测的发热患者里,有20%至25%是新冠病毒感染者。  “无论有症状还是没有症状,如果体内新冠病毒对...

    时间:05-15
  • 四川凉山40名先心病患儿在云南获免费救治

      中新网昆明5月15日电 (陈静)15日,22名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下称云南阜外医院)进行免费救治的四川省凉山州先天性心脏病(下称先心病)患儿正式出院,开启他们的全新人生。  云南阜外医院是全国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0家医院之一,旨在全面提升云南及中国西南地区心血管防治水平和服务能力。...

    时间:05-15
  •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赛 近3万名选手参赛

      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昨天(14日)在山东潍坊启动,主题为“技能:让生活更美好”,将持续到本月20日。活动周现场,专门设置了展演区和展览区,展现青年学子们的技能风采和职业教育对接国家战略等方面取得的建设成果。  在活动周现场,来自30多所职业院校的师生正在进行文物修复、按摩针灸、智能机器人操作...

    时间:05-15
  • 中国北方首台!就在天开园

      近日,记者从天开高教科创园了解到,中国北方首台集成远程帮办和超写实数字人的智慧微厅、7×24小时不打烊提供400余项自助服务、“首席服务官”制度在天开高教科创园综合服务中心投入试运行。  大厅之中,智慧办税云空间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个由一组双舱的智慧微厅和两个互动屏组成的智慧办税云空...

    时间:05-15
  • 新华全媒+|西安:千年古都尽显光影魅力

      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累计1100多年建都史的西安,有着无数值得诉说的故事,为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不竭灵感。20世纪80年代,发端于西安的“西部电影”亮相国际大银幕,为中国电影捧回众多国际奖项。如今,在影视与文旅“双轮”驱动下,西安故事在荧屏上演,光影中的西安丰富了城市文化气韵。  在大雁塔的东北方...

    时间:05-15
  • 你试过这样跨国握手吗?

      新华社乌鲁木齐/阿斯塔纳5月15日电 不出国就能“跨国”,和外国朋友面对面洽谈业务,买特产能免税,还能体验中国文化,你到过这样的地方吗?  中国-中亚峰会即将举行,新华社记者“疆小白”与哈萨克斯坦同事奥斯帕诺夫相约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见面。  这里有何神奇之处?这里的中哈两国人士对...

    时间:05-15
  • 5月华北现37℃高温是否异常?专家回应属正常现象

      中新社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 陈溯)15日,中国华北、黄淮多地开启“烧烤”模式,局地气温达到37℃。5月中旬出现高温天气是否偏早?当天,气象专家对此进行解读。  14日起,中国大部地区升温势头迅猛,北方各地迅速升温,多地升温幅度超过10℃。15日,部分地区气温飙升至35℃以上,华北、黄淮等地部分地区迎来今年...

    时间:05-15
  • 南方迎新一轮强降雨局地有大暴雨 重点城市雨水进程表请查收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5月15日)夜间开始,南方新一轮强降雨上线,明后两天为核心降雨时段。此轮降雨范围较广,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部分地区雨量较大,可能有暴雨或大暴雨现身。中国天气网推出重点城市雨水进程表,看看你家何时迎降雨。此外,眼下“热”情高涨的华北东北等地,明后两天也将迎来降水,尤其午...

    时间:05-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