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寻味中华丨饮食】鲅鱼水饺: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2023-04-16 09:29: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烟台4月16日电 题:鲅鱼水饺: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作者 王娇妮 杨胜武

  “一到春天,就想吃姥姥家的鲅鱼水饺。”在加拿大多伦多工作的山东烟台人张婉盈称,身在海外,最眷恋的就是家乡那盘冒着热乎气、晶莹剔透的鲅鱼水饺。

  熏鲅鱼、鲅鱼烩饼、红烧鲅鱼头、鲅鱼丸子……靠海吃海,春季鲅鱼新鲜上岸时,胶东人开启了花式吃法。其中,被誉为“终极骄傲”的鲅鱼水饺,以鲜到唇齿乱颤的味觉体验打动人心。

在山东烟台一家水饺店,厨师在包鲅鱼水饺。 中新社记者 王娇妮 摄

  无论是在胡同拐角的饺子馆,还是繁华地段的老字号,点上一份鲅鱼水饺,腥不腥,鲜不鲜,舌头知道答案。

  “老板,来盘鲅鱼的!”“来碗酱料!”在位于烟台所城里文化街区的“一簇海”饺子馆,食客络绎不绝。用筷子夹起一只热乎乎的饺子,迫不及待咬上一口,鲜爽Q弹。蘸着蒜酱、芥末再咬一口,鱼馅的鲜美和酱料的辛辣在嘴里瞬间“炸裂”,后劲绵长。

在山东烟台一家水饺店,民众品尝刚出锅的鲅鱼水饺。 中新社记者 王娇妮 摄

  “春天到,鲅鱼跳,鲅鱼跳,丈人笑”,胶东地区所在的黄渤海一带水质营养丰富,生长的鲅鱼肉质肥嫩有弹性,而春天的鲅鱼肉质最为细腻,是当地女婿们讨好老丈人的法宝。

  “先看皮、二看鳃、三看眼。”在鲁菜发源地之一的烟台福山,烹饪大师权福健做饺子前要对鲅鱼进行严格“选美”,新鲜的鲅鱼表皮有光泽,能清晰看到鱼身上的花纹,同时鱼鳃呈鲜红色,鱼眼铮亮。

  将新鲜发亮的鲅鱼洗净,从鱼尾处下刀,贴着中间的骨头片下两片鱼身,用勺子轻轻刮下细腻的鱼肉。调馅是关键一招,权福健的“绝招”是先把鱼肉装进布袋,放入水中浸去血腥味,再拿葱、姜、花椒泡出的水与鱼肉混兑,按顺时针方向不停地快速搅拌,加盐使馅儿凝固,最后用油锁住鱼馅水分。

图为外国留学生在山东烟台学习包鲅鱼水饺。 中新社记者 李长亮 摄

  一盘完美的鲅鱼饺子,少不了“包”的艺术。把饧发好的面团揉成直径约2厘米的长条,掐成一个个剂子坯,将剂子坯捏圆、按扁,擀成中间略厚的圆形薄皮,再挖适量鱼馅儿放在面皮上,加入“灵魂”韭菜的鲅鱼馅儿软,不能包成滚圆状,饺子大多呈月牙形。

  “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饺子”“一盘装一个,一个就饱!”“这是包进了整条鱼吧!”胶东蓬莱一带的鲅鱼水饺,则因大如手掌的颜值“出道”。外地食客慕名而来,往往先被饺子个头“惊”到,再被味道“鲜”倒。

  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明代抗倭将领戚继光在登州(今蓬莱)时,常用鲅鱼水饺犒劳将士。为争取时间训练作战,军厨将面皮加大,做成大馅饺子,既省时又好吃。

  随着时代变迁,鲅鱼水饺的材料搭配也不断创新,牛奶、鸡蛋、啤酒、猪肉等都可以入馅。蓬莱一家工厂今年还推出了槐花鲅鱼水饺,让鲅鱼、韭菜、槐花鲜香共舞,创造出鲜的N次方,备受市场青睐。

胶东蓬莱一带的鲅鱼水饺,因大如手掌的颜值而远近闻名。 (蓬莱区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胶东地区诞生了大批海鲜水饺企业,几乎每家都以鲅鱼水饺为主打产品,在带动本地餐饮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出口至众多国家。

  山东荣成泰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建洋一心想把鲅鱼水饺装进世界的“餐盘”,在他看来,年少时,鲅鱼水饺是父亲出海归来的大海馈赠;如今,可以作为一股独特的中国味道,飘得更远。

  不仅如此,鲅鱼水饺还飞上了浩瀚太空,成为中国航天员出差期间的鲜美大餐。

  “上车饺子下车面”,每逢节日或家人远行,包饺子是家庭的必备活动。每个胶东人家,都是鲅鱼水饺的制作专家。和面、擀皮、备料、包馅……举全家之力包出的饺子,永远是“最美味的那一盘”。

  饺子上桌,亲友在侧,乡愁从这里解开。(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打工兄弟工伤维权一波三折,陕西、山东两地相帮终获赔偿

      打工兄弟工伤维权一波三折,陕西、山东两地相帮终获赔偿  电话那头的哽咽声……   阅读提示  在外出打工的路上,吴兆合接到受伤的堂弟打来的电话。兄弟俩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工,靠在工地干苦力为生。在异地他乡受伤维权,吴兆合想不出任何好主意,更不知道结局会怎样...

    时间:04-17
  • “和春歌会”、夜跑活动……火热的大学校园生活回来了

      “和春歌会”千人大合唱 夜跑活动拓展社交圈  火热的大学校园生活回来了   青春派潮流  同学们并肩坐在台阶上听歌,携手围着操场夜跑,在礼堂中与电影导演交流……历经三年蛰伏,大学火热的生活和这个春天一起来到校园。  一场“和春歌会”宣告“春天回来了” ...

    时间:04-17
  • 追访颐和园老园林工绿化观念变化:一修一剪浓缩时代

      北青报记者追访颐和园一位老园林工绿化观念的变化   一修一剪浓缩时代 绿化美化融入文化   生态治理系列报道之一  杜劲松跟大树打了大半辈子交道。  他从学徒做起。刚到颐和园时,跟着师父大刀阔斧植树造林,让万寿山“黄土不露天”。随着小树苗逐渐长大,杜劲...

    时间:04-17
  • 新业态发展催生新职业专家聚焦推动新职业规范发展

      新业态的发展催生了新职业。新职业“风口”下需要警惕哪些“陷阱”?如何规范新职业健康发展以创造更好的就业前景?在聚焦“新市场下的新职业”这一议题的圆桌对话中,新职业评审专家以及来自主管部门、头部新职业培训企业的代表共同探讨如何推动新职业有序、规范发展。...

    时间:04-17
  • 就业形势出现新信号?各界支招破解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热点话题。今年就业季,有两个数据备受关注: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今年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毕业生。在“高质量就业与引智平台建设”圆桌对话环节,多位嘉宾针对就业话题进行交流探讨。  经济复苏为缓解就业压力提供利好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

    时间:04-17
  • 北京地铁不再强制乘客戴口罩 未戴口罩也可进站乘车

      北京地铁不再强制乘客戴口罩  未戴口罩也可进站乘车;4月14日北京轨道交通全网客运量再次恢复至1200万人次水平   近日,有网友反映,北京市各条地铁线路已全面放开口罩要求,乘客在进站安检、候车乘车的过程中,均无需佩戴口罩。记者从北京地铁获悉,目前他们已接到相关要...

    时间:04-17
  • 北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居全国首位 民众通过参赛提升自我

      中新网北京4月16日电 (张素 张玲溪)日前公布的第十二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显示,北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6.3%,位居全国首位。  据报道,这项调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公民的科学素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抽样调查问卷考察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

    时间:04-16
  • 开放中国互利天下 千年商都再迎万商云集

      央视网消息:广交世界,互利天下。第133届广交会4月15日正式开展。本届广交会从4月15日至5月5日分三期举办。  本届广交会,展览总面积从118万平方米增加到150万平方米,展位数量从6万个增加到将近7万个。线下参展企业增加到3.4万多家,新参展企业超过9000家,线上参展企业达...

    时间:04-16
  • 全球降水星家族首添“中国造” 向世界贡献中国力量

      央视网消息:4月16日9时3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7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为气象预报预测、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应对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提供优质服务。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时间:04-16
  • 从“找加工”到“寻合作” 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广东制造”新名片

      央视网消息:不少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纷纷亮相本届广交会,吸引了众多国际客商的目光。从过去的“找加工”到如今“寻合作”,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正成为“广东制造”在广交会上的新名片。  此次展会,广东共组织超过6700家企业线下参展,展位数超过14000个。不少广东企业...

    时间:04-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