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草原兄弟7年“收养”普氏原羚50余只 全部成活放归自然

2023-03-12 12:14: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青海刚察3月12日电 题:草原兄弟7年“收养”普氏原羚50余只 全部成活放归自然

  作者 李隽 张得存

  “每年11月到下年1月底交配,7月和8月产羔。”7年来,普氏原羚“恋爱”产羔的时间早已印刻在哈尔盖镇环仓秀麻村牧民周增本的脑海中。

  普氏原羚曾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地,但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及栖息地恶化,现仅分布于青海湖环湖部分区域,20世纪初,数量不足300只。因此,普氏原羚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有蹄动物中最濒危的物种。

  地处青海湖北岸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哈尔盖地区是普氏原羚种群栖息繁衍的聚集地,官方于2007年12月在该县正式成立中国首个普氏原羚特护区。

  2016年起至今,周增本和弟弟索南才让行程近万公里,巡湖巡草300多次,救助受伤或是被遗弃的普氏原羚50余只,被救助的普氏原羚100%成活并放归自然。

  “那一群里就有我们救下来的两只,都是网围栏挂住的小原羚,现在还有一只没恢复好,就在这个羊圈里。”去看“收养”在家的小普氏原羚时,周增本指着远处的十几只普氏原羚告诉记者,这只是个小种群,“夏天有近百只一起走在草原上,看着特别美。”

  “1999年我和索南才让在哈尔盖镇上经常听到政府进行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才知道不时见到的‘羚羊’是国家保护动物。”周增本回忆说,“2015年7月发了洪水,我看见水渠里淹死了十几只小原羚,当时心里特别难受,就想着尽力保护这些小生命。”

  在“羊圈里”,周增本和妻子扎西卓玛查看过小普氏原羚伤势后,清理卫生、添草喂水……小普氏原羚蹦蹦跳跳地在夫妻俩身边,不时地嗅一嗅、蹭一蹭。

  “最难的是刚出生就被遗弃的小(普氏)原羚,抱回来奶都不会吃,我们就趴到它跟前,用小奶瓶一口一口地喂牛奶,半个小时一次,白天晚上轮流喂,两三天以后就会吃了。”扎西卓玛说,小普氏原羚不吃奶时生怕它出问题,心里难过得像是自己的孩子生了病。

  为了养活救助的普氏原羚,原本养着100多头牦牛的周增本夫妇现在只养着20头西门塔尔奶牛。“小(普氏)原羚一天能吃掉7斤牛奶,牦牛奶不够,所以就换成了奶牛。”

  索南才让介绍,冬季草木枯萎,放归大自然的小普氏原羚很难适应。为了让普氏原羚安全越冬,缓解与家畜争食现象,兄弟俩便开着装满草料的小货车,深入普氏原羚密集区投放饲草料。

  夏天干旱炎热,小普氏原羚的饮水又成了问题。周增本和索南才让及时将这一情况上报后,当地先后投入资金在普氏原羚栖息地修建饮水池54处,为它们打通饮水通道,确保特护区普氏原羚顺利渡过干旱期。

  “这几年他俩为了救助普氏原羚,差不多花费了20万元(人民币),就算是这样,我们一大家子人都很支持他们。”扎西卓玛说,家里的孩子给每一只收养的小原羚都起了名字,每当放小原羚回归自然时,两家人都舍不得,哭红了眼睛。

  “那没办法,它们需要时我们在,它们长大了、康复了,大自然才是最好的家。”索南才让说。

  在当地官方及民间各界十余年的努力下,目前,普氏原羚野外种群数量从监测之初不足300只恢复至3000余只。(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有趣又能长见识!95后UP主在线修古画圈粉五十万

      一位在网上修复古画的95后UP主火了。他在网上用俏皮语言录制视频,记录自己修复古画的故事。“这幅画的落款是杏溪,但我查不到他的信息”“现在要修的画越来越过分了”“为了修画我动用了科技与狠活”……古画修复师这个严肃枯燥的职业在这位95后的视频中显得十分有趣,网友们纷纷点赞。这名UP主名叫...

    时间:03-13
  • 72岁患癌“姐姐”照顾67岁失明“妹妹”6年 街坊情深互助传递爱

      她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却有一位好姐姐充当她的“眼睛”,照顾她的生活,陪她到公园晒太阳、“看”江景,早上带她到茶楼喝早茶,即便她住院了,这位姐姐也到医院照顾她……在广州市海珠区素社街道,有这样一对住在楼上楼下的好街坊:今年67岁的梅素娉老人自从6年前丈夫离世后就双目失明,从那时起,住在同一栋楼5楼的...

    时间:03-13
  • 上大学的外卖骑手 利用跑单闲暇学知识提升学历

      深夜11时,当宿舍同事已累得呼呼大睡时,33岁的周京添却默默打开电脑,努力复习着大学的功课。周京添平日里是一位外卖骑手,除了起早贪黑送外卖,他还要抓紧一切业余时间学习知识。  自2021年开始,周京添所在的外卖平台就与国家开放大学合作推出“骑手上大学”项目,免费为有学历提升需求的骑手提供网络大...

    时间:03-13
  • 小小网格服务站解决居民身边“大难题”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孙天娇  “河边堆满垃圾,散发出阵阵恶臭,这实在太影响我们的生活了,有没有人能帮忙解决一下?”前段时间,因江苏省泰兴市张桥镇吴榨村旭日丰农场门前的东吴河“脏乱差”问题,几名村民找到村里网格员反映诉求。  为解决人居环境整治中的这些“痛点、难点”,吴榨村网格员邀请村乡...

    时间:03-13
  • 十里钢城璀璨蝶变

      每当路过曾经熟悉的工业遗迹,老首钢人都会有万千感慨。  十余年来,镌刻在几代人记忆里的工业奇迹已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在调整产业结构、疏解非首都功能中,首钢完成了从山到海、从火到冰、从厂到园的蝶变,绘就了一幅城市复兴与更新的精彩画卷。  ●首钢新标签:北京科幻产业集聚区、We...

    时间:03-13
  • 谁来保护“银发打工人”

      两年中的上百个夜晚,64岁的郝春峰在长五米、宽三米的保安室里度过。  2019年,他年满60周岁,从大货车司机的岗位上退下来。此后的两年,他托熟人,上招聘网站,给街边电线杆上的小广告打电话,希望能再找一份工作。最终,他找到了在小区当保安的工作,一个月2000元。  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宁波60岁快递分拣员...

    时间:03-13
  • 助浴、陪诊、适老化改造 居家养老带火的新职业

      三年前经历锅炉房爆炸后,66岁的刘金生肢体残疾,常年卧床,整整三年没洗过澡。他在助浴师的帮助下,躺在浴床上美美地搓洗了一次。那天下午,他睡了好一会儿,醒来后精神头特足。  人挤人的门诊大厅里,陈桂枝说一口难懂的山东方言,拽着丈夫的胳膊,茫然地张望。两个老人将厚厚一叠病例资料交到陪诊师手里,后者...

    时间:03-13
  • 非学科类培训乱象频现 全国政协委员谈监管如何破局

      “大课包”、退费难、师资参差不齐……面对当下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乱象频现的问题,监管如何破局?  3月12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专家委员会主任刘林,全国政协委员、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主席、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黎光做客新京报“两会三...

    时间:03-13
  • 全国政协委员鲁晓明整合各方资源,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根据国家卫健委2022年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如何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也成为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热点议题。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

    时间:03-13
  • 玉渊潭公园早樱预计本周末陆续盛放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随着天气逐渐转暖,京城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最美樱花季。3月12日上午,玉渊潭公园邀请首都公共文明引导员来园,共同启动“出游赏花提前预约 文明游园花开更艳”春季游园服务保障活动。记者获悉,公园早樱预计于本周末陆续盛放。玉渊潭公园呼吁游客朋友,出游勿忘提前预约、错峰出行。 ...

    时间:03-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