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打“农产品”幌子开“方子”——网络直播间“行医”乱象调查

2023-02-20 18:20:5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太原2月20日电 题:打“农产品”幌子开“方子”——网络直播间“行医”乱象调查

  新华社记者王皓

  标着“初级农产品”的药材,被直播间夸大为能治多种疾病的“神药”;身着白大褂的老人,配合着主播在一旁称药、打包;将医疗词汇拆分重组成新型营销话术,以躲避违禁词审查。近期,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养生类账号活跃在网络直播平台,违反国家规定暗中或违法“行医”,真假难辨,扰乱市场秩序,给消费者和患者带来危害。

  暗中开“中药方”功效存疑

  记者在某直播平台看到,主播举着一袋名为“散结汤”的产品介绍道,“家人们,只要你身上有囊什么肿、息什么肉,疙里疙瘩、鼓里鼓包,不管在甲上的、肺上的、前胸的、后背的、胳肢窝的、四肢的,通通都可以把咱们的汤汤喝上,拍2号链接6大包30次。”

  其间有多位网友描述自己的症状,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经过主播的“诊断”后,都推荐了同一款产品。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记者发现,主播提及的“囊什么肿”等“奇怪”的词汇,实际上都是医药类术语:囊肿、息肉、结节、甲状腺、汤药等,之所以这样说,目的是为了躲避平台的违禁词审查。

  而在该款“散结汤”的详情页中,中差评达到数百条,有消费者写道:“喝了一段时间,啥效果也没有,病情严重的千万别乱买”“在药房里买同样的东西,比这里便宜好几倍”“打开一包,还混杂着一根生锈的钉子”……

  在另一个数百人的同类型直播间,主播不断重复着产品的“万能”功效:额头热热的、嗓子咳咳的、阿嚏阿嚏的,全家人都能喝,放心喝,这款已经卖出8万多单了。当记者提问“不需要医生把脉诊断,就能直接开方子吗”,随即显示已被对方拉黑并“踢”出直播间。

  而在一个名为“XX堂养生”的直播间,除了主播之外,还有一位穿着白大褂的老人一言不发地称药、打包。主播表示,自己跟着这位老前辈在线下做了7年的“姨妈汤”,专注于女性健康,有淤淤、堵堵各种问题的,先拍个10包带回去。

  当网友在公屏上提问“是中药配方吗?”“老前辈是医生吗?”主播马上回应说,虽然写着“初级农产品”,确实是“中中”配方,这位老师也是“医医”“doctor”,是有证的,但是不能给你们看,要被封号的。

  消费者还发现,在多款热销中药类产品的评价中,充斥着不同账号上传的相同评价和配图;还有部分商家通过添加患者微信,引导至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以谋求更多不正当利益。

  监管不足带来多重隐患

  当前直播平台“开药方”、售卖中药材存在多重违规行为,同时暴露了监管审查方面的漏洞,不利于中医药市场的健康发展

  ——用“农产品”“食品”等替换概念蒙混过关。记者调查发现,此类直播间所售卖中药产品的营业执照上,大多都有初级农产品收购、食用农产品初加工等关键词,以此规避更为严格的药品类资格审查。一位店铺商家表示,直播平台不能直接卖药,直播间里也不允许随意讲医药类相关的词汇和产品,因此将药品的概念和功效转移到日常用品或者食品上面,就更容易在平台过审。

  ——违规直播卖药,夸大治疗效果。2022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提出,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医生直播带货是违规行为,假借医生之名直播行医卖药更是违法行为。”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胡兰贵说,直播间卖药号称“一人一方”,实则“千人一方”,盲目吃药对身体有很大危害,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需要辨清寒热、对症下药。

  ——平台监管缺位,资质把关不严。受访业内人士表示,一些直播平台规定,禁止发布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包括国产、国外药品,但对于商家有意偷换概念、挂羊头卖狗肉等行为,平台监管并不严,存在一定的监管漏洞,导致更多不法商家和个人有了可乘之机。

  需多方合力治理直播“行医”

  直播平台监管不到位,商家打“擦边球”躲避审查,患者病急乱投医,多种因素导致了互联网直播间里的“行医”乱象,其治理也需要多方合力。

  山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流通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2022年发布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网络销售企业应当按照经过批准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经营,未取得药品零售资质的,不得向个人销售药品。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耿晔强说,对于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电商类平台应切实履行监管职责,面对不断变种的违规行为,审查过程要更加细致全面,并对涉嫌违反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违法行为跟进查处,营造良好的网络营商环境。

  业内人士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结合网络销售新形势新特点,更有针对性地完善监管措施,执法部门要加强对不法企业及从业人员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维护公众身心健康和消费者权益。

  受访专家表示,虽然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消费习惯,但药品是特殊商品,消费者和患者要优先选择线下就医和实体药店。确需网络购药时,要格外擦亮眼睛,查看网上药店是否具备药品交易服务相关资质。

  胡兰贵认为,还要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直播等自媒体行为,引导医护人员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宣传相关医学健康知识,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指导,这既符合大众的需求,也是医疗工作者价值的体现。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慈善主播给老人发钱是摆拍?凉山州相关部门展开调查

      慈善主播给凉山老人发钱? 都是摆拍,拍完视频又收回去了  凉山州相关部门正对博主“云南波波”展开调查  破旧的房屋,昏暗的灯光,老人和小女孩在火塘边吃饭,身旁杂物堆积,主播指着低矮的小屋说:“这是祖孙两人居住的地方……”  近日,在某短视频平台,自媒体博主“云南波波”(曾用名“波波善行”)展...

    时间:02-21
  • 操作太复杂 消费者吐槽几千元买的智能电视“不智能”

      操作太复杂 几千元买的智能电视成摆设  有消费者吐槽,智能电视对老年人一点不友好  “打开电视,却不知道频道在哪里”“遥控器多得分不清”……如今,智能电视越来越普及,但关于智能电视“不智能”的投诉也越来越多,甚至有用户吐槽越来越不会用了。  2月14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成都部分...

    时间:02-21
  • 春节后照顾“一老一小”成刚需 北京家政市场业务量上涨两三成

      北京家政市场业务量上涨两三成【春节过后照顾“一老一小”成为刚需,家政服务行业明显回暖】  新学期开始后,家住朝阳区的林女士腾出时间,开始留意家政公司的雇主见面会。“之前是疫情原因,三年都没找阿姨,一直是老人帮着带孩子。家里老人都70多岁了,带孩子有点力不从心,现在就等着阿姨上门后他们好回...

    时间:02-21
  • 修改付费会员权益 爱奇艺“纠错”?

      修改付费会员权益 爱奇艺“纠错”?【投屏清晰度优化只针对目前已付费用户 会员登录设备数量调整至5台且不限制种类】  2月20日,爱奇艺宣布修改部分付费用户权益,一方面,恢复现有黄金会员720P和1080P清晰度的投屏服务;另一方面,爱奇艺黄金、白金、星钻VIP会员可在5台设备上登录,不再限制登录设备种类,...

    时间:02-21
  • 湖南东安“老年大学”开到家门口

      中新网永州2月20日电 (唐涛华 谢维)“老年大学在家门口开班,我们晚年生活多姿多彩。”在湖南永州市东安县老年大学大盛镇杨家村分校,今年70岁的文声标正在学习老年人保健健康知识。  杨家村有老人350余名,其中超60%的老人子女外出打工,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化解强烈的孤独感。“村里老年大学主...

    时间:02-20
  • 云南多个口岸恢复客运通关

      中新网昆明2月20日电 (胡远航 林培城 马海日)位于云南省的金水河口岸、天保口岸、勐康口岸等多个口岸20日全面恢复客运通关。  当日8时,记者在位于中越边境的金水河口岸看到,随着一声令下,该口岸8条出入境人工查验通道同时打开,出入境旅客在金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民警的引导下有序接受检查。...

    时间:02-20
  • 中越边境广西友谊关口岸恢复客运通关

      中新网广西凭祥2月20日电 (记者 杨陈)广西凭祥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指挥部20日发布通知,通过对口岸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进行综合评估,自当天起,该市友谊关口岸将调整“客停货通”政策,恢复客运通关,以满足国际人员往来和对外经贸交流需要。  友谊关口岸位于中越边境广西凭祥市,是广西最大的陆...

    时间:02-20
  • 云南迪庆:藏历新年吸引各地游客体验藏族文化

      中新网香格里拉2月20日电 (记者 韩帅南)“这首歌曲唱的就是藏历新年,祝福你们吉祥如意!”20日正逢藏历新年的古突夜(类似农历春节除夕夜),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的出租车司机扎西巴丹,在当地广播欢快的藏族歌曲中,热情地向游客介绍藏历新年习俗。  当日,迪庆州2023年藏历新年文化和旅游活...

    时间:02-20
  • 滇湘警方携手打掉中缅边境特大贩毒团伙 查获冰毒93公斤

      中新社昆明2月20日电 (记者 韩帅南)记者20日从云南德宏边境管理支队获悉,该支队木康边境检查站近日成功破获一起特大贩毒案,缴获冰毒93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成功打掉一个由中缅边境地区向中国内地贩卖运输毒品的特大贩毒团伙。  1月21日,木康边境检查站执勤民警在开展公开查缉时,从一辆驶往内地...

    时间:02-20
  • 山东济宁:文化“两创”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

      央视网消息(记者 李文亮 李夏):今年春节期间,一张2200人的“全家福”刷爆网络,拍摄者是山东省邹城市的后八里沟村村民。日前,记者来到这个全国闻名的文明村、富裕村,感受传统文化涵养下的时代新风。  乡村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两创”文化的繁荣亦是助力乡村振兴的...

    时间:02-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