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全国多家医院已开设夜间门诊 方便患者上班看病两不误

2023-07-12 05:23:13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李 禾

  “看夜间门诊的患者,请及时关注屏幕上的叫号。”每天17时之后,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楼内就会响起这样的提示音,虽然已经到了平时的下班时间,但门诊楼里依然还有很多患者在等待就诊。北京协和医院已有28个科室提供夜间门诊服务,以方便患者错峰就医。

  当前,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江西等地都在推进夜间门诊建设,越来越多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陆续推出夜间门诊,这些医疗机构通过调整医疗资源,延长就诊时间,满足患者的多元需求。

  那么,夜间门诊的开设情况如何?夜间门诊应该如何平衡人力、医疗设备等资源?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专家

  全国多家医院已开设夜间门诊

  《北京市医疗机构门诊预约诊疗服务管理规范》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晚间、周末、节假日开设知名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

  其实,夜间门诊并不是一个新事物。北京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2004年起就开设了夜间门诊,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自2020年8月也开设了夜间门诊。两个院区开放夜间门诊的科室包含脊柱外科、创伤骨科、手外科、运动医学科等。此外,还有一些需求量较大的综合科室,如消化内科、小儿内科、皮肤科、普外科、烧伤科等。

  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部主任助理赵海涛说,夜间门诊的开设受到了上班族的好评。上班族纷纷表示,终于可以上班看病两不误,不用请假误工了。

  今年5月4日起,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正式推出了夜间门诊,共有7个热门科室提供服务。“通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双休日就诊患者多,尤其是皮肤科、妇科、眼科等科室,年轻患者居多。此外,不少患者工作日比较忙,没时间看病,不得不将就诊需求攒到双休日。”嘉定区中医医院副院长金伟国说,正是基于这些背景,医院考虑把晚上的时间用起来。

  “随着夜间门诊的推出,我们也希望打破一些患者固有的就诊观念。比如在晚上,稍微有个头疼脑热,不要直接冲到急诊去。”金伟国表示,夜间门诊不仅便民,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急诊的压力,以便将急诊这条“生命通道”留给更有需要的患者。

  服务患者的同时需平衡压力和成本

  开设夜间门诊,虽然能分流医院日常门诊的就诊压力,解决上班族、学生群体等的就医需求,但在夜间提供不亚于白天的医疗服务,不仅医生、护士要延长工作时间,检验科室、药房、后勤服务,以及人工挂号、收费窗口等岗位也需要及时跟进,无形中提高了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

  那么,医院该如何在更好地服务患者的同时,平衡各方面的压力和成本?

  夜间门诊可以分流日间就诊压力,减少日间门诊拥挤情况,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同时,是对医院现有场地、医疗资源的“双倍”利用。

  “为满足不同患者的就诊需求,我们医院设立夜间门诊,通过‘时间换空间’尽可能分流病人,减少人群聚集,同时为患者提供便捷、安全、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门诊部副主任林剑说,医院在开设夜间门诊的同时,配套开设常规化验、B超、CT等检查项目,使患者的常规化验检查尽量在当日夜间完成,体现了患者“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

  “开设夜间门诊确实会给医务人员带来更长的工作时间,但我院不强求医务人员参加夜间门诊工作,医务人员在合理安排自己工作时间的基础上,以自愿的方式报名参加夜间门诊工作,医院方面会尽量在绩效方面给予相应补偿。”林剑说,夜间门诊种类是根据患者诊疗需求情况来开设和调整的,因此并非所有专科每个晚上均有开放。林剑建议有就诊需求的患者及时关注医院的微信公众号等,以免跑空。

  为了节约运营成本,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还重新规划了就诊路线,将眼科、五官科、中医内科、皮肤科、妇科诊室统归在博乐路院区大楼三楼,针灸科、推拿科诊室设置在启良路门诊部一楼,这样一来,各检查项目、后勤、安保等保障也相对集中,方便了患者就医。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全国多家医院已开设夜间门诊 方便患者上班看病两不误

      ◎本报记者 李 禾  “看夜间门诊的患者,请及时关注屏幕上的叫号。”每天17时之后,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楼内就会响起这样的提示音,虽然已经到了平时的下班时间,但门诊楼里依然还有很多患者在等待就诊。北京协和医院已有28个科室提供夜间门诊服务,以方便患者错峰就医。  ...

    时间:07-12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关研究发现 前瞻功能缺损影响快乐期待

      ◎实习记者 沈 唯  此前有研究发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瞻功能存在缺损,而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瞻功能是否存在缺损仍需考察。日前,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研究员陈楚侨与合作者探讨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瞻功能,相关研究成果论文在线发表在期刊《精神分裂症》上。  前...

    时间:07-11
  • 官方:2022年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累计为患者减负2100余亿元

      中新网7月10日电 据国家医保局网站10日消息,《2022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布,数据显示,自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连续5年开展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累计将341种药品通过谈判新增进入目录,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2022年,协议期内275种谈判药报销1.8亿人次。通过谈判降...

    时间:07-10
  • 患者亲身讲述:抑郁症有何症状?专家详解:能否治愈?

      文/赵斌  歌手李玟轻生离世,一片惋惜与悲痛声中,她所患的抑郁症再度引起人们关注。  目前尚无权威资料统计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根据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2021年9月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精神病学》上领衔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高达6.8%。  患抑郁症患者有何症...

    时间:07-10
  • 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尽早干预、有效治疗,让更多患者脱离过敏性疾病困扰

      随着环境、气候、人类生活方式等的变化,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挑战,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慢性疾病之一。在7月8日第19个“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过敏诊疗中心主任程雷教授围绕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概况、导致疾病的原因、有效诊疗方式等作出了解答。程雷教...

    时间:07-08
  • 上海探索不断升级数智客服 “AI助医”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中新网上海7月8日电 (陈静 汤丽 王春鸣)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记者8日了解到,当下,全国众多的医院上线智慧医疗服务,覆盖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为提升患者使用互联网医院缓解就医难题的重要推动力量。“AI助医”正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上海,如何让互联网医院更适老化,让老年患...

    时间:07-08
  • 心理支持是抑郁症患者走向治疗和康复的关键

      看起来阳光开朗的人,为什么也会得抑郁症?生活中,抑郁症患者并不都是看起来郁郁寡欢,很多开朗爱笑的人,内心可能也正在经历巨大的痛苦和煎熬,这被称为“微笑抑郁症”。  这种“微笑”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而是一种负担。它并不能消除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带来的压力、...

    时间:07-08
  • 源自香港,“健康快车”让22万余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中新社新疆库尔勒7月7日电 题:源自香港,“健康快车”让22万余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没想到不花一分钱,还能在火车上做手术,现在看东西很清楚,完全康复后还要继续打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沙依东园艺场68岁的村民尼扎木丁·阿尔西丁日前对中新社记者说。  不久前,尼...

    时间:07-07
  • 干眼症患者人数众多 上海探索为患者建“干眼症档案”全程跟踪诊疗

      中新网上海7月6日电 (记者 陈静)干眼症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已成为目前最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干眼、视疲劳的患病人群非常庞大。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干眼诊治工作室(下称:工作室)6日正式揭牌启用。该工作室将在对患者开展连续的规范化、个性化诊疗的同时,探索全程跟踪诊疗,建立属于患者的“干眼...

    时间:07-06
  • 专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需定期评估器官损伤

      中新网广州7月6日电 (记者 蔡敏婕)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多位专家近日在线上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红斑狼疮总体疾病控制情况在临床实践下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疾病活动、反复复发和药物毒性,患者常存在多器官系统不可逆损伤的风险,需多管齐下做好器官保护。  系统性红斑狼疮高发于15岁至45岁育龄期女...

    时间:07-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