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高校该不该开放?有商家将高校参观做成“付费生意”

2023-07-02 05:24:59

来源: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一些高校未对公众开放预约通道,旺盛的需求催生了付费入校相关生意。专业人士认为,与其消极地堵,不如积极地疏,有序渐进地向社会开放。

  “请告诉我,这所大学是谁的?”“我们是纳税人,为什么不让进?”不久前,一则“家长带孩子进大学参观被拦,连环质问保安”的视频受到关注。高校是否应该放开参观游览,再次引发热议。

  随后,该高校微信公众号发布回应称,校园目前并未完全对外开放,只限校友、师生亲友以及公务往来人士等预约入内,后续将适时调整,尽可能满足公众参访需求。

  记者采访发现,游客无法进入高校参观的同时,在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上,“付费入校”却成了一门生意。

  入校需要有“关系”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北京累计接待游客518.59万人次,从外地来京的王女士及其家人,位于其中。王女士表示,做旅游攻略时,她发现一些知名大学与故宫、颐和园等知名景点一样,被很多旅游博主列入城市必打卡名单。因此,带孩子前往知名高校参观也是她此次行程的一部分。

  然而,当王女士带着家人来到高校门口,他们却被拦了下来。“保安说,现在没有对公众开放预约通道,外来人员需要通过校内的教职工和学生预约才能入校。”王女士一家只能失望而归。

  记者在某大学门口看到,有不少像王女士一样慕名而来的游客,但由于没有入校资格,他们只能在门口徘徊。有游客试图询问正准备入校的学生可否帮忙带进去,遭到婉拒。无法进校的游客们纷纷在校园门外拍照打卡,合影留念。

  据了解,今年1月中旬起,多所北京高校宣布校友可以凭电子校友卡进入校园,并上线师生亲友访客预约系统。然而,对普通公众来说,要想入校,需要有校内“关系”,即或通过在校学生或教职工进行预约,或受到校内人士邀请。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人询问“如何进校园,怎么才能预约成功”。有博主整理了几种渠道:找本校学生帮忙预约、通过研学机构带队进入、“黄牛”有偿带入。

  此外,为了有机会入校游览,还有不少游客抢起了大学校园内的酒店、艺术馆门票等。

  付费参观成生意

  有偿预约、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游客旺盛的入校需求,催生了付费入校生意。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入校参观”,付费入校相关广告随之出现。

  记者联系其中一位卖家,对方称:“可以帮忙预约进校,清华300元一位,北大400元一位,大人小孩都要收费。”

  随后他发来一份信息登记表,告诉记者,先填写预约入校时间、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工作单位、家庭地址等,预约成功后刷身份证即可入校。

  该卖家还告诉记者,由于清华大学单日报备总量上限为每天4000人,名额紧张。“预约的人太多了,6月份早就约满了,现在已经排到7月中旬以后了。”

  另一名“标注200元参观清华北大”的卖家表示:“进校方式不一定是哪种,可能是预约进校,可能是有人带进去,也可能是坐车进去,但是保证能进去,不成功不收费。”

  此外,研学游也成为进校参观的一种途径。记者加入了一个名为“北京游学亲子行”的微信聊天群,120多名群成员几乎都是要报名参观清华、北大的。

  记者采访该研学游负责人,对方给出的“清华一日营”报价为一大一小1380元,费用包含2顿正餐、清华大学艺博普展门票、研学知道、研学材料、研学服务等。

  高校该不该开放

  “大学之大,在于包容并蓄,在于没有围墙。”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写道。大学校门何时开放,是不少公众关注的问题。但也有反对者认为,学校毕竟不是公园,教学秩序、校园安全都应该纳入考虑范围。

  高校到底该不该开放?应该如何开放?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是利用公共资源,特别是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发展建立起来的,理应有序渐进地向社会开放。

  “与此同时,高校也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创造的场所,不是完全对外开放的社会空间。”戴斌说,因此,很多高校有诸多顾虑和担心,如果对游客和市民开放的力度过大,可能会冲击原有的教学秩序。

  记者注意到,近来,有的高校正在打开“围墙”,今年4月,上海师范大学发布学校有序恢复对外开放的通知,进入校园只需刷身份证进行人脸比对。没多久,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发布校外人员入校方式。

  6月30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发布开放暑期校园预约参观的通知。两所学校从7月8日起开放对外参观,游客可通过线上渠道进行实名预约。

  戴斌认为,高校向公众开放是主客共享旅游资源的有益探索,也是一个城市开放、包容、共享应有的气度。当前形势下,既要考虑游客和市民参观访问的需要,也要重点考虑学校本身教学研究和文化创造的需要。因此,要分时分区域逐渐有序开放,例如在节假日和寒暑假对社会开放,一些公共区域也可以对外开放。

  “与其消极地堵,不如积极地疏,学校可以多增加一些定期的校园开放日,请学校管理部门、师生等志愿者充当导游、讲解,引导游客和市民参观,这也是校园文化与社会共享的一个有益探索,有利于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和亲和力。” 戴斌说。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高校该不该开放?有商家将高校参观做成“付费生意”

      阅读提示  一些高校未对公众开放预约通道,旺盛的需求催生了付费入校相关生意。专业人士认为,与其消极地堵,不如积极地疏,有序渐进地向社会开放。  “请告诉我,这所大学是谁的?”“我们是纳税人,为什么不让进?”不久前,一则“家长带孩子进大学参观被拦,连环质问保安”的视频受到关注。高校是否应该放开...

    时间:07-02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处理好战略和策略的关系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这六个关系...

    时间:07-01
  •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新一批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团体标准启动立项

      中新网北京6月30日电 (李欣宇 张素)记者30日从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获悉,新一批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团体标准启动立项。  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主办的“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建设论坛”,当日在重庆永川召开。论坛以“规范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解析服务,推动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

    时间:06-30
  • 第三届中泰智库论坛聚焦“可持续发展的中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新网北京6月30日电(记者 胡默达)第三届中泰智库论坛30日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国和泰国的逾80位中泰关系研究学者与会,围绕“‘一带一路’十周年:可持续发展的中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主题展开研讨,为构建新时代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言献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在开幕致辞时表示,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

    时间:06-30
  • 谢锋:工商界要做中美关系的“负责任利益攸关方”

      中新社华盛顿6月29日电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日前表示,中美关系恶化,工商界首当其冲。工商界要做中美关系的“负责任利益攸关方”,采取理性务实的态度,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回归正轨。  谢锋是在应邀出席美国先进医疗技术协会会员企业早餐会并发表演讲时作上述表示的。  谢锋说...

    时间:06-30
  • 新西兰总理访华,为两国关系下一个50年“开了个好头”

      中新社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 梁晓辉)在天津“推销”新西兰奇异果,在北大面向师生发表演讲,在北京向媒体畅谈访华感受……新西兰总理希普金斯的中国之行持续吸引外界目光。6月28日,北京,新西兰总理希普金斯走进北京大学,发表演讲并与师生交流。 中新社记者 赵文宇 摄  6月25日至30日,希普金斯对中国...

    时间:06-29
  • 外交部:制定对外关系法反映了中方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强烈期待

      中新网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 李京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6月2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经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发言人能否进一步介绍这项法律及其主要应用?  毛宁:对外关系法是首部集中阐述中国对外大政方针、...

    时间:06-29
  • 两岸专家探讨“新发展格局下的两岸关系”

      本报湖州6月28日电(记者柴逸扉)第九届两岸智库学术论坛28日在浙江湖州举行。论坛由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全国台湾研究会、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二十一世纪基金会、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60多位两岸专家学者与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杨明杰在论坛开幕致辞时表示,两岸中国人应立足...

    时间:06-29
  • 两岸专家共论“新发展格局下的两岸关系”

      新华社杭州6月28日电(记者赵博)以“新发展格局下的两岸关系”为主题的第九届两岸智库学术论坛28日在浙江湖州举行。与会专家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下,两岸智库群体应加强对话、凝聚智慧,进一步发挥好纽带作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传播新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杨明杰在论坛上表示,面对世界百年未...

    时间:06-29
  • 航司被吐槽吃相难看,国际航班“付费选座”变味了?

      近日,有消费者反映,南航的国际航班在线值机选座“吃相难看”,系统开放的免费可选座位数量极少,仅占全部座位的6%;还有乘客在社交媒体抱怨,过道“座位”也需要付费了,不付费只能坐“夹心座”;不提供免费的3连座,家庭成员坐一起必须付费……  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了解到,自2013年海航最早在国际航班上推出...

    时间:06-2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