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高校该不该开放?有商家将高校参观做成“付费生意”

2023-07-02 05:24:59

来源: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一些高校未对公众开放预约通道,旺盛的需求催生了付费入校相关生意。专业人士认为,与其消极地堵,不如积极地疏,有序渐进地向社会开放。

  “请告诉我,这所大学是谁的?”“我们是纳税人,为什么不让进?”不久前,一则“家长带孩子进大学参观被拦,连环质问保安”的视频受到关注。高校是否应该放开参观游览,再次引发热议。

  随后,该高校微信公众号发布回应称,校园目前并未完全对外开放,只限校友、师生亲友以及公务往来人士等预约入内,后续将适时调整,尽可能满足公众参访需求。

  记者采访发现,游客无法进入高校参观的同时,在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上,“付费入校”却成了一门生意。

  入校需要有“关系”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北京累计接待游客518.59万人次,从外地来京的王女士及其家人,位于其中。王女士表示,做旅游攻略时,她发现一些知名大学与故宫、颐和园等知名景点一样,被很多旅游博主列入城市必打卡名单。因此,带孩子前往知名高校参观也是她此次行程的一部分。

  然而,当王女士带着家人来到高校门口,他们却被拦了下来。“保安说,现在没有对公众开放预约通道,外来人员需要通过校内的教职工和学生预约才能入校。”王女士一家只能失望而归。

  记者在某大学门口看到,有不少像王女士一样慕名而来的游客,但由于没有入校资格,他们只能在门口徘徊。有游客试图询问正准备入校的学生可否帮忙带进去,遭到婉拒。无法进校的游客们纷纷在校园门外拍照打卡,合影留念。

  据了解,今年1月中旬起,多所北京高校宣布校友可以凭电子校友卡进入校园,并上线师生亲友访客预约系统。然而,对普通公众来说,要想入校,需要有校内“关系”,即或通过在校学生或教职工进行预约,或受到校内人士邀请。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人询问“如何进校园,怎么才能预约成功”。有博主整理了几种渠道:找本校学生帮忙预约、通过研学机构带队进入、“黄牛”有偿带入。

  此外,为了有机会入校游览,还有不少游客抢起了大学校园内的酒店、艺术馆门票等。

  付费参观成生意

  有偿预约、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游客旺盛的入校需求,催生了付费入校生意。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入校参观”,付费入校相关广告随之出现。

  记者联系其中一位卖家,对方称:“可以帮忙预约进校,清华300元一位,北大400元一位,大人小孩都要收费。”

  随后他发来一份信息登记表,告诉记者,先填写预约入校时间、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工作单位、家庭地址等,预约成功后刷身份证即可入校。

  该卖家还告诉记者,由于清华大学单日报备总量上限为每天4000人,名额紧张。“预约的人太多了,6月份早就约满了,现在已经排到7月中旬以后了。”

  另一名“标注200元参观清华北大”的卖家表示:“进校方式不一定是哪种,可能是预约进校,可能是有人带进去,也可能是坐车进去,但是保证能进去,不成功不收费。”

  此外,研学游也成为进校参观的一种途径。记者加入了一个名为“北京游学亲子行”的微信聊天群,120多名群成员几乎都是要报名参观清华、北大的。

  记者采访该研学游负责人,对方给出的“清华一日营”报价为一大一小1380元,费用包含2顿正餐、清华大学艺博普展门票、研学知道、研学材料、研学服务等。

  高校该不该开放

  “大学之大,在于包容并蓄,在于没有围墙。”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写道。大学校门何时开放,是不少公众关注的问题。但也有反对者认为,学校毕竟不是公园,教学秩序、校园安全都应该纳入考虑范围。

  高校到底该不该开放?应该如何开放?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是利用公共资源,特别是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发展建立起来的,理应有序渐进地向社会开放。

  “与此同时,高校也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创造的场所,不是完全对外开放的社会空间。”戴斌说,因此,很多高校有诸多顾虑和担心,如果对游客和市民开放的力度过大,可能会冲击原有的教学秩序。

  记者注意到,近来,有的高校正在打开“围墙”,今年4月,上海师范大学发布学校有序恢复对外开放的通知,进入校园只需刷身份证进行人脸比对。没多久,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发布校外人员入校方式。

  6月30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发布开放暑期校园预约参观的通知。两所学校从7月8日起开放对外参观,游客可通过线上渠道进行实名预约。

  戴斌认为,高校向公众开放是主客共享旅游资源的有益探索,也是一个城市开放、包容、共享应有的气度。当前形势下,既要考虑游客和市民参观访问的需要,也要重点考虑学校本身教学研究和文化创造的需要。因此,要分时分区域逐渐有序开放,例如在节假日和寒暑假对社会开放,一些公共区域也可以对外开放。

  “与其消极地堵,不如积极地疏,学校可以多增加一些定期的校园开放日,请学校管理部门、师生等志愿者充当导游、讲解,引导游客和市民参观,这也是校园文化与社会共享的一个有益探索,有利于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和亲和力。” 戴斌说。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部分学生信息被非法获取 中国人民大学:正配合警方开展调查

      中新网7月2日电 据中国人民大学官方微博消息,昨日,学校已关注到该校部分学生信息被非法获取的情况,对此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联系警方,目前正积极配合警方等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学校强烈谴责侵犯个人隐私、危害信息安全的行为。感谢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关心。截图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官方微博。...

    时间:07-02
  • 北极村的新天地

      北极村的新天地  《求是》杂志记者 蔡春玲 《奋斗》杂志记者 赵嘉宾  时近夏至,一阵急雨过后,黑龙江边北极村,云雾缭绕、树木葳蕤,青草葱郁、生机无限。  沿着栈道向村内走去,中国最北最美邮局内人群熙攘、摩肩接踵。“我要把中国最北小镇的明信片给家人寄回去”,来自广东省中山市的王女士兴奋...

    时间:07-02
  • 陕西黄河壶口瀑布沿线围墙拆除 专家称应警惕“筑墙挡景”背后思维

      中新社西安7月2日电 (记者 张一辰)今年“五一”期间,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陕西侧)因在其周边公路建造“安全墙”而引发关注。彼时,陕西省宜川县黄河壶口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称,此举有关安全问题。近日,有网传视频显示,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陕西侧)沿线的围墙被拆除。  2日,该旅游区工作人员向中新社记者...

    时间:07-02
  • 黑龙江宁安遭遇冰雹天气 最大直径9厘米

      中新网牡丹江7月2日电 (记者 姜辉)日前,网上一段视频显示,黑龙江省宁安市遭遇冰雹天气,部分汽车和房屋玻璃被砸碎。2日,记者从宁安市委宣传部获悉,冰雹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灾情发生后,宁安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有关部门和各界群众迅速行动,开展灾后生产自救工作。目前,宁安市生产生活秩序已全部恢复,灾害处...

    时间:07-02
  • 这个村庄用一处“水库”起步 打造出人气生态艺术村落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的青山村,是一个群山怀抱的小村庄,这里的夏天,山清水秀、茂林修竹。近年来,青山村立足生态环境优势,从村里的一处“水库”起步,逐渐成为一座人气很旺的生态艺术村落。青山村绿色发展的背后有何秘诀?  青山村三面环山,南面是丘陵蜿蜒、可谓“青山环抱”,据说“青山村”这个...

    时间:07-02
  • 打造“5分钟清凉圈” 为户外工作者消暑降温送清凉

      央视网消息:连日来,北京持续高温天气。为了给高温下的户外工作者们消暑降温送清凉,在北京的一条商业街,多家社会单位、企业自发参与,形成了“5分钟清凉圈”。  在北京朝阳区驼房营路,因周边小区、商场、超市较为集中,这里平日里聚集着不少快递员、外卖员,以及环卫工人。记者看到,不少外卖员送完午餐纷...

    时间:07-02
  • 科学教育“动起来” 科学的“种子”埋在当下长在未来

      央视网消息:固始县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是河南省人口第一大县。最近,小县城举办了一场科学运动会,不仅县里面热闹了,还引来了来自江苏、安徽等多地的观摩团。  这是2023年“六一”前,固始县举办的“第三届青少年科学运动会”现场。学校自愿报名参赛,比赛不分年级组,只比谁“玩”得好。  比如,看看谁能...

    时间:07-02
  • “Z世代”画像中国|外国青年博主:我们不一样,我们也一样

      中新网7月2日电(苏亦瑜 荆雨昕 申冉)漫步在秦淮河畔,一家小店里传出了《孤勇者》的旋律。而这首在中国孩子中火爆的“战歌”也第一时间征服了赤道几内亚青年马图的耳朵,询问了歌曲的名字后,他迅速下载边听边跟着哼唱起来。面对记者“你们最熟悉哪首中国流行歌曲”的问题,几位外国青年异口同声回答是...

    时间:07-02
  • “青藏门户”青海海东:文化及生态游厚积薄发

      中新网青海海东市7月2日电 题:“青藏门户”青海海东:文化及生态游厚积薄发  作者 张添福 潘雨洁  素有“青藏门户”之称的青海省海东市,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地带,是黄河流域河湟文化的发祥地、核心区和承载区之一。  近日,记者走访海东市多个区县,感知这座“中国文旅融合示范城市”的魅...

    时间:07-0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